陈红丹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合并一定程度的贫血,而且贫血的程度随着心功能的下降而增加,心力衰竭的程度可能与患者的贫血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了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笔者就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心功能Ⅲ~Ⅳ级的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患者74例,按照血红蛋白水平分为轻度贫血组和中、重度贫血组,各37例;并选取同期收治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未合并贫血患者37例为对照组。以上111例患者均确诊为顽固性心力衰竭达6个月以上,其中男64例,女47例;年龄61~79岁,平均 (69.1±4.9)岁。其中合并高血压49例,心律失常57例,糖尿病18例,合并两种或以上并发症者9例。3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症等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
1.2 排除标准和贫血划分标准 排除标准:入院后经利尿治疗仍存在体液潴留者;存在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恶性肿瘤及其他器官慢性器质性病变者;血液系统疾病者。贫血程度划分标准:正常参考值:Hb≥120g/L;轻度贫血:100g/L≤Hb<120g/L;中、重度贫血:Hb<100g/L。
1.3 方法 在治疗期间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控制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案,给予地高辛、呋塞米、双氢克尿噻、耐受剂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类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类药物、合适剂量β-受体阻滞剂及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根据每个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药物调整,在随访1年的期限内,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采取再住院的措施进行治疗。
1.4 观察指标 在入院后对3组患者进行X线胸片、心脏多普勒超声、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V)等客观指标进行统计,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并在随访1年之后重新进行各项数据的复查,统计病死率和再住院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组患者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从心功能各项指标来看,对照组和中、重度贫血组患者1年后各项指标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轻度贫血组患者1年后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1 3组患者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hospitalization rate and mortality rate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的比较 (±s)Table 2 Comparison of heart function index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hree groups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的比较 (±s)Table 2 Comparison of heart function index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hree groups
组别 例数 LVEF(%)入院时 1年后LVEDV(mm)入院时 1 37 39.4±4.9 44.1±5.2 51.4±6.1 44.2±5.4轻度贫血组 37 38.1±6.1 39.1±5.9 52.1±6.2 51.8±5.9中、重度贫血组年后对照组37 38.7±5.4 33.2±5.5 52.2±5.9 61.4±7.2
顽固性心力衰竭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而且随着贫血程度的加剧,心功能分级也随之增加,从本文数据来看,与此报道相符。考虑心力衰竭患者出现贫血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细胞因子作用,随着心力衰竭患者肿瘤坏死因子表达水平的升高,能够出现部分的血红细胞生成抑制的效果,这和其他慢性疾病中的贫血机制相类似;(2)营养不良,心力衰竭患者一般病史较长,慢性疾病逐渐侵蚀,导致患者的血浆清蛋白水平降低,体质量也越来越低,营养不良程度的加剧导致了贫血的出现;(3)药物影响,ACEI类药物能够治疗心力衰竭,但是也存在对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抑制作用,导致了贫血的出现[1];(4)肾功能不全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但是这个方面只是猜测,本研究并没有选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所以尚没有明确的数据可以说明此观点的确定性。贫血的患者血液携氧能力下降,机体更加依赖心搏出量来代偿组织代谢所需的氧,同时相关的神经-体液机制被激活,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心脏做功负担加重,心率增快,导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加重,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不断恶化,导致心力衰竭难以纠正,再住院率和病死率增高。
本研究结果表明,贫血的发生与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而且一些文献中指出两者呈正相关,即心力衰竭程度越重,心功能分级越高则贫血程度也越重[2]。而且合并贫血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未合并贫血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重度贫血组患者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轻度贫血组患者,这说明贫血的程度直接对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造成影响,贫血程度越重,其病况和预后情况也越差,应当引起临床的重视。
1 杨国胜,杨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27(1):37-40.
2 李天民,董利平,李方江,等.贫血对老年慢性重度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 [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24(4):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