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星,侯永超,律 静
C反应蛋白 (C-reactiveprotein,CRP)是常见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体内炎性反应的敏感指标,各种炎性反应、组织感染、损伤等均会引起血清CRP水平的增加。近年来,随着对心肌梗死 (MI)及心肌损伤的深入研究,CRP在MI中的变化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本文对50例MI患者血清CRP水平进行测定,探讨其诊断MI的临床意义,为MI发作期的诊治提供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3月-2009年12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内科住院的MI发作期患者50例,均为初发MI,胸疼开始后12h内入院、胸疼持续>30min、心电图至少在2个相邻导联有ST段上抬>0.1mV、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水平升高1倍以上。其中男27例,女23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25例,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和血清酶检查均符合1979年WHO诊断AMI标准,其中男15例,女10例。另外选择同期体检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22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感染、全身免疫性疾病及严重肝、肾、肺、内分泌疾病。
1.2 方法
1.2.1 试剂与仪器 CRP抗血清由Beckman公司提供,ARRAY3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为Beckman公司生产。
1.2.2 血清CRP水平测定 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测定血清CRP水平,将各标本分组并编好号,然后3000r/min,离心5~10min,再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1.2.3 血样采集 MI(包括AMI)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入院后5、10、14d抽取肘前静脉血,对照组于清晨空腹抽取肘前静脉血。分别收集血清2ml,存于-70℃冰箱待存。
2.1 入院时3组血清CRP水平的比较 心梗阻 (除AMI)和AMI组血清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MI发作期患者不同时间血清CRP水平的变化 对照组血清CRP为 (6.53±3.25)mg/L,MI发作期患者入院时血清CRP为 (23.83±6.25)mg/L,入院5d时血清 CRP为(22.03±6.48)mg/L,入院 10d时血清 CRP为 (21.16±6.06)mg/L,入院14d时血清CRP为 (18.98±5.17)mg/L。MI发作期患者入院时,入院后5、10、14d血清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 血清CRP水平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50例患者有不良心血管事件者14例 (其中猝死1例,室速2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心力衰竭10例),无不良心血管事件者36例。有不良心血管事件患者的平均血清CRP水平为 (23.50±6.15)mg/L,无不良心血管事件患者的平均血清CRP水平为(17.56±4.49)m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清CRP水平与不良心血管事件之间的相关系数r=0.933。
表1 3组入院时血清CRP水平的比较(±s,mg/L)Table 1 Comparison of serum CRP levels admission in the three groups
表1 3组入院时血清CRP水平的比较(±s,mg/L)Table 1 Comparison of serum CRP levels admission in the three groups
组别 例数 平均CRP 水平对照组25 23.96±6.35 40 6.53±3.25心梗组 (除AMI)25 23.53±5.26 AMI组
CRP正常情况以微量形式 (正常参考值≤10mg/L)存在于健康人血清中,是判断组织损伤较敏感的指标,在损伤的6~8h内,血清CRP水平迅速升高,并在48~72h达高峰。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局部或全身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1]。
本研究结果表明,MI发作期患者血清中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文献报道[2]一致;此外,MI发作期患者入院时和入院5、10及14d时血清CRP水平随疾病的转归均有递减,说明血清CRP在预测MI的严重程度及心血管意外事件方面有不可否认的意义。AMI超急性期和急性期危险性最大,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血清CRP水平逐渐减少,危险性也随之降低[3],本文结果正说明了这一现象。炎症与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活化与增殖密切相关[4]。血清CRP水平与冠状动脉、脑动脉和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和严重性有明显相关性。血清CRP水平的测定可以作为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也可视为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严重程度的标志之一,故在临床中若发现血清CRP非常高要引起高度重视以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5]。另外,本研究还表明CRP的升高水平与心血管并发症如心原性猝死的发生呈正相关,血清CRP水平高的MI患者,其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可能性增加。MI发作期患者血清CRP水平的高低与其预后也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 MaseriA.Inflammation,atherosclerosis,and is chemic events-exploring the hidden side of the moon [J].N Engl J Med,1997,336:1014-1016.
2 Liuzzo G,Biasucci LM,Gallimore JR,et al.The prognostic value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serum amyloid A protein in severe unstable angina[J].N Engl J Med,1994,331:417-424.
3 Thompson SG,Kienast J,Pyke SDM,et al.Hemostatic factors and the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or sudden death in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J].N Engl J Med,1995,322:635-641.
4 Kuller LH,Tracy RP,Shaten J,et al.Relation of C -reactive protei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MRFIT nexted case-control study[J].Am J Epidemiol,1996,144:537 -547.
5 Anderson JL,Carlquist JF,Muhlestein JB,et al.Evaluation of C -reactive protein,an inflammation marker,and infections serology as risk factors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myocardia infarction[J].J Am Coll Cardiol,1998,32:35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