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芝
(湖南省安化县精神病防治院,湖南 安化 413522)
随着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精神病的治疗也不再局限于疗效的追求,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成为治疗效果的一大评定标准,高效且不良反应小成为临床用药的选择标准,奥氮平是在氯氮平基础上研发出来的新型非经典抗精神病药[1],具有较高的受体作用效价及较低的药物副反应[2]。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多种急性期精神病患者实施了奥氮平治疗,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从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中选取1周内未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不低于40分;且无严重心、脑、肾等躯体疾病及肿瘤、血液病或青光眼;年龄在18至60岁;非妊娠及哺乳期;入院诊断符合第三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诊断标准的多种急性期精神病患者共4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18~52岁,平均(29.63±9.78)岁,病程3~67d,平均(13.89±14.32)d,患者表现为妄想、幻想、激越、兴奋。42例患者中17例为短暂性急性精神障碍、13例为分裂样急性期精神病、4例为急性期精神分裂症、6例为躁狂伴精神病性症状急性期、2例为旅途性精神病急性期。
对所有患者在治疗第一天均行5mg/d的起始剂量治疗,第二天增至10mg/d,并在1周内依据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状况进行治疗剂量调整,最大剂量为20mg/d,1次/晚。可依据患者情况酌情使用苯二氮 类药物、抗胆碱能类或抗组织胺类,但不与心境稳定剂、电休克治疗或其它抗精神病药合并使用,对治疗过程中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及心电图进行定期检查,治疗2周后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以精神病评定量表(0~6)减分率为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减分率不低于75%表示基本痊愈;减分率为50%~74%表示进步显著;减分率在25%~49%表示进步;减分率<25%表示治疗无效。有效=基本痊愈+进步显著,显效=基本痊愈+进步显著+进步。
表1 急性期精神病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各阶段精神病评分统计(±s)
表1 急性期精神病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各阶段精神病评分统计(±s)
与治疗前相比*P<0.05,**P<0.01
项目 治疗前治疗后各阶段治疗24h 治疗48h 治疗72h 治疗1周末 治疗2周末精神病评定分值 63.40±10.46 62.67±8.86 59.51±8.05 52.67±8.96* 34.90±10.35** 24.06±8.33**
由3名主治医师采用副反应量表[4]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实施评定,一致性试验显示Kappa值为0.83。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经过2周治疗42例患者中23例基本痊愈,占54.76%;11例进步显著,占26.19%;4例进步,占95.24%;4例无效,占95.24%。显效率达76.19%,有效率为90.48%。
急性期精神病采用奥氮平治疗72h后患者精神病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随着治疗继续评分下降更加显著(P<0.01),详见表1。
奥氮平治疗不良反应经副反应量表评价结果显示以嗜睡、头昏、乏力为主,其次为食欲增强、口干,分别占33.33%、16.67%、11.91%、9.52%、7.14%,不良反应程度较轻,患者可耐受,无需药物处理,并且不良反应会随着治疗进程及治疗时间延长而减轻或消失。
治疗2周末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及心电图检查与治疗前对比未出现异常改变。
奥氮平作为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多种神经递质受体均具有亲和力,并对5-羟色胺和多巴胺均具有拮抗作用[5],在精神病治疗方面具有安全可靠、起效快、服用次数少、依从性强的特点[6],且减免了传统D2受体阻滞剂治疗所存在的锥体外不良反应。本组研究显示多种急性期精神病经过奥氮平治疗后第3天即起效,治疗2周显效率达76.19%,有效率为90.48%,不良反应以嗜睡、头昏、乏力为主,其次为食欲增强、口干,不良反应程度较轻,患者可耐受,无需药物处理,并且随着治疗进程及治疗时间延长而减轻或消失。治疗2周末患者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未出现异常改变。
[1]杜波,赵淑敏,田国庆,等.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及体重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3):1065-1066.
[2]Tollefson GD,Birkett MA,Kiesler GM,et a1.Double-blind cornparison of olazapine versus clozapine in schizophrenic patients clinical-ly eligible for treatment with clozapine[J].Biological Psychiatry,2001,49(1):52-63.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S].3版.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4.
[4]王克强,关恒永,蒋龙,等.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血清催乳索水平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3):154-156.
[5]Stephen M,Staid著;于欣,司天梅,主译.精神药理学精要:处方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96-297.
[6]火焰,李小琦.奥氮平(欧兰宁)治疗精神病分裂症53例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1):1411-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