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金山 山东省兖州市人大专职常委,原兖州一中校长
高效课堂在呈现方式上实现了全面突破,课堂不再单调,而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充满新意和活力。
展示,是高效课堂的第一种呈现方式。展示至少有两大好处:一是实现了课堂资源的增值、共享,直接服务于知识目标的高效落实;二是为学习主体提供了展示自我、享受成功、张扬个性的机会,为解决“我要学”的内驱力问题提供了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生命狂欢、知识超市两个维度,通过展示这一呈现方式,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纠错,是高效课堂的第二种呈现方式。学习的本质特征之一是认知冲突。我把认知冲突分为两种:一是学习主体内旧知与新知的冲突;二是不同学习主体间的认知冲突。无论哪一种冲突,都是高效课堂的重要学习资源,我们都必须利用好。
展错的过程,是将个体认知冲突外显的过程,不然,这种珍贵资源就只能深藏于学生的内心世界,外部根本无法利用。课前,教师根据学情调查,把典型性错误找到,在学生板书展示任务时,要求犯典型性错误的小组把自己的导学案真实地展示在黑板上。因为错误是典型的,必然会有很多“同案犯”,在进行讲解展示时,他们会把自己的“正确”思路理直气壮地表达出来,这时,已经获取正确结果的小组,必然与他们发生冲突。在这种冲突中,真理越辩越明,而后殊途同归。
点拨,是高效课堂的第三种呈现方式。由于学生在年龄、心智、基础知识、社会活动经验等方面的局限性,学生间的冲突、辩论,往往会陷入低水平循环的怪圈。这样的争辩,意义不大,浪费时间。所以一有这方面的苗头,教师就应及时介入并点拨。当然,点拨的主体不一定是教师,最好是学生点拨学生。
点拨,让教师从滔滔不绝中走出来,为教师课堂作用的转变提供了可能。由于点拨总是发生在学生急需时,教师的人格魅力、专业威望都会得到很快提升,课堂学习的情感状态随之优化,为高效学习奠定了基础。
开放,是高效课堂的第四种呈现方式。知识与生命隔膜、学习与生活无关是传统教育的一大弊端,学生学得累,对课堂没兴趣,直接导致了新的学习无用论泛滥。高效课堂要求把课本知识与学生的成长体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课本知识的应用和学生的真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基础性学科的学习与最新的科技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教材不再是冷冰冰的知识载体,课堂不再是庄严肃穆的学术殿堂,一切都有了温度、味道、色彩。这样做,不仅师生的视野开阔了,学习内容增加了,更重要的是,学习有用了,有感觉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对抗,是高效课堂的第五种呈现方式。在激烈的对抗中,小组成员并肩作战,彼此认识到对方的价值,团队在对抗中形成。对抗是一种相对激烈的学习状态,无论是直接对抗的双方,还是观点倾向明确的其他小组之间,都会“剑拔弩张”,此时此刻,倾听、思考、表达都进入忘我状态,是学习的巅峰时刻。
质疑,是高效课堂的第六种呈现方式。如果说对抗更多的表现为团队行为的话,质疑则多以学生个体的方式出现。质疑不仅让课堂充满活力,更重要的是,质疑培养了学生的批判精神。我个人认为传统课堂对学生的伤害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认定:伤身、伤脑、伤心。有人说中国教育“有脑无心”,为何我还说中国教育伤脑呢?教师讲授式教学,学生只能接收式学习,当然,由此而来所谓的动脑,也仅仅是认同性思维罢了。这种单一的思维方式,让我们的很多学生成了“脑残”,失去了批判精神,而且往往是成绩越好伤害越大。良好的思维品质应是敏锐和综合的。只有我们的学生敢于批判和质疑,他们才有可能真正成为立起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