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曾宪波 张华英
宜昌市葛洲坝中学(原葛洲坝六中)是葛洲坝集团于1981 年创办的一所普通高中,是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2000 年,该校被授予“湖北省示范中学”称号。2006 年,学校移交宜昌市人民政府管理,并更名为宜昌市第二十中学。30 多年来,同其他学校一样,葛洲坝中学的发展也经历过起伏,但2009 年启动的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无疑是该校发展继续上行的一个重要节点。2012 年高考,该校一本二本上线人数均为2009 年课改前的3 倍多。不过,校长付全新似乎并不过分看重这些,他认为课改带来的“变化”是简单的分数所无法衡量的。
10 月16 日,宜昌市葛洲坝中学一年一度的科技艺术节前夕,高三年级的几名学生“堵住”了付全新,“付校长,明晚您得观看我们班的文艺节目哦!”第二天晚上,学校运动场灯火辉煌,付全新面带微笑,聚精会神地欣赏了这场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演出。“台风正,有自信!”活动结束,付校长特别地向那几名学生伸出了大拇指。要知道,刚进校时,这几名学生甚至不敢看班主任老师的眼睛。
“学校教育就是引领学生实现自我优化。”学校发展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自我超越和完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有着近20 年学校管理工作经历的付全新认为,“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是他一直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他说教育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不仅要打基础,更要管长远,“引领学生自我优化,持续发展”才是正道。2010 年3 月,从付全新将葛洲坝中学的校名“要回来”那一天起,这所曾经辉煌的学校,便以“更受社会信赖,师生更受社会尊重”为追求,开启了新的征程。
>>李阳“疯狂英语”席卷校园
一个不断自我优化的教师,才有可能带出一群不断自我优化的学生。所以,引领学生自我优化,教师要身体力行,做自我优化的楷模。学校希望教师自我优化的价值直接体现在学生身上,影响不同学生的全面个性化成长。
2009 年8 月,付全新由宜昌市夷陵中学副校长调任葛洲坝中学校长。与师生深入座谈后,深谙学校管理而又富有教育理想的付全新,在第一次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就提出了自己的办学主张:学校教育就是引领学生实现自我优化,而落实这一办学理念,首先要优化教师的思想,让教师成为学生自我优化的引领者。
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与课改精神不谋而合的付全新,希望以课改为契机,还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师引导下,唤醒学生的自我优化意识,提升学生的自我优化能力。他多次强调:“一个不断自我优化的教师,才有可能带出一群不断自我优化的学生。所以,引领学生自我优化,教师要身体力行,做自我优化的楷模。”
让教师“自我优化”,绝不是简单地规定教师每学期读几本书,上几节公开课,写几篇论文。付全新认为,教师职业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而“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自我优化”是高层次的教师主动学习、实践、反思提高的一个过程。课改以来,葛洲坝中学取消了对教师的终结性评价,比如用分数来衡量教师的备、教、辅、改等工作,取而代之的是激发教师“自我优化”意识的发展性评价。
2009 年秋季学期起,葛洲坝中学要求教师填写的表格越来越少,而做的实验越来越多;对教师的检查越来越少,实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越来越多;考试后各班级对比分数的越来越少,总结经验查找原因的越来越多。教务处主任吴爱民介绍说,学校从实际出发,在校园里制造了若干个“学习场”,比如为了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教师们不得不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
担任高三(2)班数学教学工作的冯凤萍老师说,付校长倡导的“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改变了教师们的精神面貌。“学校给予师生自由成长的空间,教师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反倒更强了”。
出于责任感和使命感,冯凤萍老师独创了以学生自己上新课甚至自编教学案的教学模式。从课前预习、学生骨干培训、上课后前5 分钟互相检查预习情况并汇总问题、上课后30 分钟之内由指定学生讲解前一天预习内容并解答同伴提出的问题、学生组成的数学“专家”小组对大家的问题及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并对知识概念及解题方法进行提炼。
在葛洲坝中学,以前多半以“挑刺”为主色调的校内公开课,现在集体“变脸”为“鼓励并帮助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讨课。在这种“自我优化”的专业发展氛围下,三十出头的王爱华老师慢慢迷上了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别了,不列颠尼亚》一课时,她在预习课上就单元及课文特色作出简单提示,并引导提出探究方向后,便放手让学生以学案和《语文学习导报》等为参考资料展开自主探究。课后,王老师反思道,“教师不必担心学生能力差,只要你坚持不懈,不断总结得失,一定会在自我优化的同时,实现对学生自我优化的引领。”
从学校教务处的工作手册看到,该校每一位教师的听课记录下面,都有一段文字,它们或长或短,多半是肯定某位教师某堂课的亮点,或对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所提出的针对性建议。
“有一位优秀的教师,就会有一个优秀的班级。我们希望教师自我优化的价值直接体现在学生身上,影响不同学生的全面个性化成长。”付全新给予教师以底气、方向与力量,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里自由呼吸和成长。
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创新能力不强?原因在于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根子是我们传统课堂上“从不允许”学生质疑,课堂上讨论的问题都是教师设计好了的,没有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更无从锻炼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合作、探究,把知识与能力建构在问题之上。这肯定是一个有效的学习过程。
>>付全新校长演绎“分步达标教学法”
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创新能力不强?付全新认为原因在于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根子是我们在传统课堂中“从不允许”学生质疑,课堂上讨论的问题都是教师设计好了的,没有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更无从锻炼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年前,付全新鼓动陆美娟老师把课堂“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上新课”,“一放手课堂就会有活力”。可面对高考的无形压力,陆美娟不敢轻易迈出第一步。
“所有基于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学习,都会带来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上的变化。”在付校长巧妙的“铺垫”下,陆美娟如履薄冰地开始探索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一年后,班上的学生参与意识、学习兴趣明显发生变化,成绩有了稳步提高。尝到了甜头的陆美娟,开始信心十足地系统构建课程。
付全新借用“国旗下讲话”对师生“旁敲侧击”: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合作、探究,把知识与能力建构在问题之上。这肯定是一个有效的学习过程。校长公开提出,“学生可以自己给自己上新课”。其实,付全新是想借此打破传统课堂模式,从转变学习方式入手促使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而引爆葛洲坝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
“学生自己给自己上课”,完全是对传统课堂的颠覆,沉闷的课堂不见了,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安静和热闹交相辉映。依托教师集体编写的教学案,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分步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梳理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这逐渐成为葛洲坝中学的课堂常态。
“我是否应该从一个教师转变为学生,和学生共同体会学习中的困惑?这样才能真正在课改中与学生一道体会知识的生成和运用。”起初,化学教师王艳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她悄悄坐到了学生中间,把自己“变身”为一名学生——“老师听学生上课”。
学生的感受不亚于老师。高三(4)班的韩健南同学由当初的“不知道怎么讲,也不知道怎么学”,到现在“为了让同学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弄明白,我要提前做很多功课”,“在给同学们的讲解中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我现在不紧张了,可以十分放松地与同学们交流讨论,还时常针锋相对地质疑老师或同学的思路和观点”。
为什么要改革课堂?该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向春雷说,按照课改理念,学校致力于寻找一种适合学生认知与发展规律的学习方法。而按照付全新的说法,要为学生发展找到一个更科学的动力系统,点燃学习激情,提高学习效率。
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瞭望社会,而且可以引导他们走向社会,从而实现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目标。研究性学习是引导学生自我优化从课内向课外、从校内到校外的延伸。
通过学习方式的改革,解决了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毛病后,付全新把目光投向了引领学生自我优化的新阶段——他说:“我们希望学生不仅能提出问题,还能自己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于是,他在学校花大力气推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与志向,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问题,借助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并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在付全新看来,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给自己上课”的“姊妹篇”和“续集”,是引导学生自我优化从课内向课外、从校内到校外的延伸。
高三(4)班李霜、黄蓉等5 名同学,在今年暑假自主申报了《泡菜的制作》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为此,他们分工合作,前期的准备工作充分而细致,涉及食品卫生、生物、化学等诸多方面,从7月1 日到25 日,他们详细记录了研究的全过程。“课题如同一个盖子,揭开这个盖子,我们看到了书本以外的精彩,也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李霜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了自己的长处,通过这扇“窗户”,她领略到了“前路”的灿烂,并筹划着和同学一起再研究一个课题呢!
在《研究性学习记载》中,记者看到了这样一段话:“过了一个星期,当我们掀开泡菜坛时,一股怪味令人哭笑不得,满怀期待却迎来失望。不过,吃一堑长一智,我们很快找到了失败的原因:一是因为新水控制不好;二是泡制时间较长,三是盐放得太多。”
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同时,体验团队合作,拓宽知识面,进而学以致用,增强自己的表达、沟通、实践等能力,张黎明老师说,“这可是研究性学习所产生的‘连锁效益’。”
高二(5)班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验了解到“测量酒精燃烧的临界浓度,有助于更好地储存酒精和对酒精的充分利用”。余欣霖同学在《酒精燃烧临界浓度的测定》研究性学习实验感想中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经历了失败、迷茫与再尝试后,我们最终完成了任务,也明白了一些道理。科学是严谨的,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
葛洲坝中学自实行课程改革以来,把研究性学习作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作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做到学用结合,以研促学,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得了多方面的体验。
为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付全新带头给学生开讲座,指导学生如何选题,如何研究;与教师们座谈,躬身示范怎样指导学生写开题报告,如何评价学生的开题、结题报告。他认为,研究性学习“是学习,也是研究;研究即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习的方法”。所以,他将“葛洲坝中学研究性学习成果集”命名为《亦学亦研》。
>>“自己给自己上新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选题范围广,探究过程实,钻研程度深”是葛洲坝中学研究性学习的鲜明特色——既有社会及人文方面的选题,也有自然科学方面的选题;每个课题都由开题报告、研究过程记录、结题报告、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感悟和教师即时评价等内容组成。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学习、社会有了新的感知,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语言交流和写作、交往与合作能力、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还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研究的方法。
付全新是课改的领导者和实践者,但他更是一个思考者。为什么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在于我们的教育与社会出现了脱节,学生从小只知道闷着头死读书,不关注社会,进而不理解社会,最后必然导致缺乏适应社会及工作岗位的能力。付全新认为,“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瞭望社会,而且可以引导他们走向社会,从而实现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目标。”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校本课程也是动态生成的,是基于学生未来发展,由师生共同“造山”的一个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拿着“一本书”,然后照本宣科。
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曾说过,课程的核心特点在于:它不仅是已然存在的静态之物,有的更像是一种隐于地下、尚未开采成形的矿石或胚胎,需要师生通过实践将其转化为课程。付全新对此深表赞同,他说:“每所学校的历史、环境、师资等都不相同,所以,以校本课程文化为核心的校本文化自然也不一样。”
2010 年3 月,付全新硬是固执地“要回”了“葛洲坝中学”这个校名,他认为该校名既蕴涵着学校的历史文化,也是学校校本课程的载体之一,而且无可替代。“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了解与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相关的历史文化,它是时代变迁的一个缩影,尤其是不要忘记葛洲坝中学的传统,和它曾经创下的辉煌。”付全新说,这难道不是一门很好的校本课程?
翻开《葛洲坝中学校本课程学生选课手册》,记者就像走进了一个微型图书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涉及科学探究、社会文化、语言修养、心理修养及研究、艺术修养类、劳动技能、运动竞技、学术讲座、学科拓展等多个类别,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有30 门以上。由学生自主选课,自由选修。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付全新认为校本课程也是动态生成的,是基于学生未来发展,由师生共同“造山”的一个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拿着“一本书”,然后照本宣科。
哲学关注的是思维方法问题,这关乎一个人对生活对学习的认识,乃至一生的幸福。付全新办学,一向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校本课程开发也是如此,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哲学思维,他主持开发《人文启思讲堂》校本课程,并亲自主讲《哲人哲思》科目。高二(3)班的杨多兴高采烈地告诉记者,“你可以拒绝哲学,但是你绝不可以拒绝哲学思维。”付全新以平实幽默的语言,与学生探讨科学的思维方法,选修的学生从起初的寥寥数人发展到后来的场场爆满。
>>学生义卖活动
引领学生实现自我优化,在葛洲坝中学不只是口号,而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向学生征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见和建议,比如“你希望在必修课以外还可以补充哪方面的知识”。然后,由年级组推举教师和学生代表,来决定校本课程的种类,从意向、开发、选课到落实校本课程目录,其间融入了师生的集体智慧,所以学生才对这样的课程充满期待。
比如,化学老师吴爱铭开发的《做情绪和学习的主人》这一课程,从对一个人成功要素中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慢慢学会做情绪的主人。吴老师“方向比速度重要,坚持比激情重要”的观点,激起了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校本课程为葛洲坝中学的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快乐青春的窗户。《我是你五百年前失落的莲子》《英文电影中的经典对白赏析》《笛子演奏入门讲义》《国际金融常识》《通过摄影提高审美意识和情趣》等课程,让学生有了更多“做梦空间”。
“课程结构在课改深入推进过程中,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以课程的科学性来影响不同个性的学生成长,是促使每一个学生实现自我优化的过程。”付全新每走一步,都在思考。
距离2009 年8 月越久远,课程改革的意义会越清晰。短短三年,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葛洲坝中学发生了巨大变化。
10 月17 日开幕的校园科技艺术节,再一次点燃了葛洲坝中学师生的激情。曾经并不自信的学生,青春的活力洋溢在他们的笑容里。这些来之不易的变化,让许多都师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活动结束,付全新回到办公室,静坐到深夜。当晚,他又一次思考着他反复想过的问题——“学校的课改与学生的发展”。如何从学生的发展张力衡量学校的课改生态,是每一个葛洲坝中学人应当努力的方向。从激发学生自我优化的教室出发,学生能走多远,葛洲坝中学就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