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振艳 陆 峰
各酮体所占比例中,β-羟丁酸(β-HBA)约占酮体成分的78%[1],能大致反映人体内血酮体水平。正常人血液中含有极少量酮体,是人体正常利用脂肪的一种现象。在某些生理或病理情况下,酮体的生成和利用失去平衡,导致酮症。因为酮体中的乙酰乙酸和β-HBA都是酸性物质,其在体内大量堆积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传统检测方法是测尿酮,但有文献报道尿酮体阴性的糖尿病患者β-HBA水平亦有增高[2],因此检测β-HBA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报道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空腹血糖(FBG)水平时β-HBA浓度变化,以期指导T2DM的监测和治疗。
随机收集来我院就诊的T2DM患者100例,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25~83岁,平均57±13岁,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分型诊断标准。综合相关文献[3~5],根据 HbA1c水平将 T2DM 患者分为轻度组(HbA1c<7%),中度组(7%≤HbA1c≤9%),重度组(HbA1c>9%);又根据FBG水平将T2DM患者分为轻度组(FBG <7mmol/L),中度组(7mmol/L≤FBG≤9mmol/L),重度组(FBG>9mmol/L)。HbA1c正常值<6.5%,FBG正常值<6.2mmol/L。
取患者空腹静脉血,应用美国贝克曼DXC-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浆FBG水平,以酶动力法测定血清β-HBA浓度,试剂盒购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批号2112207。应用日本Sysmex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采用离子交换层析法测定HbA1c,试剂盒购自日本爱科来株式会社,批号IG571。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HbA1c水平的逐渐升高,β-HBA水平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中度组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β-HBA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及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同水平HbA1c组血清β-HBA水平比较(s)
表1 不同水平HbA1c组血清β-HBA水平比较(s)
注:与轻度和中度组比较,1)P<0.05
组 别 n β-HBA(mmol/L)39 0.15±0.02中度组 36 0.17±0.03重度组 25 0.32±0.341)轻度组
从表2可以看出,FBG水平>9时β-HBA水平最高,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表2 不同水平FBG组β-HBA水平比较(s)
表2 不同水平FBG组β-HBA水平比较(s)
组 别 n β-HBA(mmol/L)42 0.17±0.06中度组 27 0.17±0.03重度组轻度组31 0.27±0.23
糖尿病酮症及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酮体水平是反映糖尿病病情轻重的指标之一。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及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等胰岛素拮抗激素升高,引起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比值升高,从而通过促进脂肪细胞中的脂解作用和兴奋肝脏中游离脂肪酸β氧化促进酮体生成[6]。传统检测酮体的方法是应用硝基氰酸反应法测定尿中的乙酰乙酸及丙酮(主要是乙酰乙酸),而忽视了占酮体成分78%的β-HBA,因此测定结果对病情进展程度并不准确。美国糖尿病协会认为β-HBA的定量检测是取代尿酮检测的一个可靠、有用的方法[7]。HbA1c水平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已得到诸多研究证实。有数据显示:HbA1c<7%,糖尿病患者不会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肾病(DN);随着HbA1c逐渐升高,发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性大大增加。但HbA1c与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则不多见。有报道指出在糖尿病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类型、体重指数(BMI)、合并感染、HbA1c、血糖、血清C肽、糖尿病教育等因素中,HbA1c是发生酮体蓄积的关键因素[4]。本研究结果显示,T2DM 患者中,随着 HbA1c升高,β-HBA亦逐渐升高,尤其HbA1c>9%的患者,其β-HBA的水平明显高于HbA1c轻度和中度升高患者(P均<0.05)。有研究表明,HbA1c与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有一定相关性,随着HbA1c水平的升高,胰岛功能逐渐衰竭[8]。由于在HbA1c>9%的该类患者中,胰岛功能衰竭较严重,胰岛素分泌缺乏,脂肪酸分解加剧,导致血中酮体积聚,易产生糖尿病酮症甚至酮症酸中毒。本组研究中有7例患者HbA1c>11%,β-HBA均>1.0mmol/L,有两例发生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HbA1c轻、中度升高的患者中,胰岛素分泌尚可,因此酮症倾向不是很明显。因此提示,对于HbA1c>9%的患者,应注意监测β-HBA水平,同时加强血糖的控制,有效防治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本研究还表明,不同FBG水平的T2DM患者β-HBA水平无明显差异,与有关报道[4,9]相符。这可能是由于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存在,有时FBG水平虽然较高,但胰岛功能衰竭不明显,FBG不能真实反映出胰岛素的分泌功能。进一步说明单凭FBG不能可靠监测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的发生,而较高水平的HbA1c可反映2~3个月持续高血糖状态,β-HBA水平亦较高,较之FBG更能有效监测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发生。
1 蔻丽筠.临床基础检验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34~135.
2 Harano Y.Blood level of ketone bodies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J].Nippon Rinsho,2002,60(Suppl 8):S420~S432.
3 肖飞远,李 红.关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基础与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5,12(2):114~116.
4 顾经宇,唐 伟.糖尿病患者发生酮体蓄积的预测[J].江苏医学,2011,37(9):1 053~1 055.
5 庄 宁,张建东.北京市某社区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相关因素分析[J].微循环学杂志,2011,(2):34~36.
6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Teasts of glycemia in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0,23(Suppl 1):S80~S82.
7 Goldstein DE,Little RR,Lorenz RA,et al.Test of glycemia in diabetes[J].Diabets Care,1995,18(6):896~909.
8 沙永红,陈小燕,唐炜立,等.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C肽的关系[J].临床内科杂志,2007,24(5):347~348.
9 李 鸣,吴松华,石 毅,等.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β-羟丁酸水平的差异[J].上海医学,2007,30(7):490~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