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捍
胰腺炎包含了轻症急性胰腺炎以及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其具有发病快,病死率高的特点,如果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即使是最终患者生命抢救回来了,也有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该病在临床上目前已有有效药物(包括中药和西药)进行治疗,但是无论哪种治疗方法,及时的补液,仍然是治疗胰腺炎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手段[1]。但是补液应该怎么补呢?早期补液效果好还是晚期补液效果好呢?以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11年1月接诊的50例胰腺炎患者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早期补液对胰腺炎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回顾性的研究,先将观察结果汇报如下。
1.1 材料 以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11年1月接诊的50例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为(31~67)岁,平均年龄为41.5±3.5岁,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血淀粉酶、影像学改变诊断,所有患者经均为急性胰腺炎。全部患者均给以抑制胰酶分泌、抑酸、抗炎等治疗。
1.2 分组方法 根据治疗记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采用一般补液治疗,就诊后24小时内静脉补液量低于72小时补液总量的33%,以及实验组(31例),接受治疗24小时内静脉补液量高于72小时补液总量的33%。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3 补液方法 对照组和实验组均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及乳酸钠林格氏液静脉滴注及适量的胶体液,对照组就诊后24小时内静脉补液量低于72小时补液总量的33%,实验组接受治疗24小时内静脉补液量高于72小时补液总量的33%。
1.4 观察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死亡率、器官功能衰竭情况、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器官衰竭标准为①休克:收缩压<90mmHg;②呼吸功能衰竭:PO2<60mmHg;③肾衰竭:血肌酐>176mol/L;④消化系统:消化道出血。如果上述情况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则可判定为永久器官衰竭。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分析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对两组患者治疗记录的研究,对其治疗结果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得到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表现
由上表可知,实验组无论是死亡率、器官衰竭率、住院天数、SIRS率、胰腺脓肿率还是假性囊肿率,情况都要好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早期补液对胰腺炎的治疗效果要好于晚期补液的治疗效果。
胰腺炎的临床病理过程往往会伴有胰腺组织的水中以及腹腔内的大量体液渗出,肠腔内液体的大量丢失以及腹膜后的大量液体集聚。早期患者存在休克,其机制与胰腺损伤导致机体产生炎症反应,从而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及舒血管活性物质有关。休克时间越长,微循环障碍及脏器功能损害越严重,预后则越差,因此早期识别休克并进行积极液体复苏尤为重要[2]。患者入院后便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更加重液体的丢失,就会表现出口干舌燥,应及时给以大量补液治疗,但是应根据患者的心功能及尿量补液。早期的补液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加患者的尿量,有效缓解患者的脱水症状,有利于其他药物的配合治疗,并且通过研究发现,早期大量补液相较于晚期补液治疗效果更好。本研究证明,早期补液在死亡率、器官衰竭率、住院天数、SIRS率、胰腺脓肿率以及假囊肿率方面的控制均好于晚期补液。但是补液的时候要注意容量负载过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加强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的观测,准确的计量患者的出入量,检测电解质、渗透压,并及时的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纠正或者调整治疗方法和补液量[3]。
综上所述,胰腺炎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疾病,早期补液能够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但是,在补液的过程中也要遵循个体化原则,对患者进行综合的监控,确保患者的补液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符,为患者的其他对症治疗方法做好配合,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1 李强,赵建娟,朱曦,么改琦.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死亡预后因素临床分析[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09):816-818.
2 徐传荣,王善光,王延国,史迅.综合措施治疗重症胰腺炎体会[J].中国临床研究,2010,23(01):38-39.
3 周平,陈友岱,董芸,王建东,胡卫建,李依.急性胰腺炎个体化和精细化液体复苏1例报告[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07(03):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