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莲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麻醉科,广东 汕头 515154)
以往小儿短小手术常用氯胺酮肌内注射作为基础麻醉,但其注射痛明显,术后苏醒时间延长、恶心呕吐、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儿的术后康复。七氟醚是目前一种较为新型吸入麻醉药,与传统的氯胺酮诱导麻醉相比,具有用量少、起效快、苏醒快、呼吸道刺激性小、后遗症少等优点[1]。本研究中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并与传统的氯胺酮诱导麻醉的应用效果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2010年1~10月于我院小儿外科择期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92例,术前由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与患儿家长沟通,根据家长的意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分别采取七氟醚吸入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根据采取的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七氟醚组和氯胺酮组。七氟醚组患儿49例,其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3~11岁,体质量13~35kg,平均(20.4±7.1)kg;扁桃体切除术12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9例,阑尾切除术18例,其它手术10例。氯胺酮组43例,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2~12岁,体质量15~33kg,平均(19.8±7.6)kg;扁桃体切除术16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7例,阑尾切除术11例,其它手术6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手术类型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儿术前常规禁食6h,禁饮4h,麻醉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01mg/kg。七氟醚组以2~4L/min浓度吸入纯氧,七氟醚以2%每呼吸1~3次增加1%的吸入浓度至8%,针刺疼痛反射消失后建立静脉通路,连接监护仪,直接行气管插管,术中七氟醚的浓度维持在2%~3%。对照组:先开放静脉,然后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进行麻醉诱导,针刺疼痛反射消失后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咪达唑仑1mg/kg,芬太尼3μg/kg,琥珀胆碱1mg/kg 后气管插管,术中根据麻醉深度酌情调整,持续面罩供氧[2]。
给予麻醉后,疼痛反射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停药至清醒时间(睁眼或体动)。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所有纳入观察的患儿,均顺利的完成手术,无术中及术后死亡病例,其数据均纳入结果分析。
2.2 两组患儿疼痛反射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停药至清醒时间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七氟醚组疼痛反射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稍多于氯胺酮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停药至清醒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儿疼痛反射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停药至清醒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疼痛反射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停药至清醒时间比较(±s)
注:*P<0.05
组别 n 疼痛反射消失时间 睫毛反射消失时间 停药至清醒时间七氟醚组 49 136.2±14.6 75.2±10.5 4.5±1.3*氯胺酮组 43 133.1±12.9 69.8±11.1 28.7±5.9
氯胺酮是一种强效镇痛作用的静脉全麻药,起效快,静脉注射后1min、肌内注射后5min,血浆内药物浓度达峰值,阵痛效果好,苏醒迅速,对循环系统有交感兴奋作用,对呼吸系统影响轻微。氯胺酮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在麻醉恢复期有幻觉、躁动不安、恶梦及谵语等精神症状,其次是在术中常有泪液、唾液分泌增多,血压、颅压及眼压升高;此外重复给药时,自我诱发的酶性诱导能使此药产生耐药性。
七氟醚是七氟异丙甲醚,是一种新型麻醉剂,其起效快、刺激性小、消除快、循环平稳、对心率影响不显著、麻醉深度易调控等优点,尤适用于小儿吸入诱导麻醉。七氟烷具有挥发性,极不溶于水,化学性质不稳定。七氟醚麻醉诱导深度易调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麻醉维持的过程中,可通过短时间加大麻醉剂量达到调节,麻醉维持浓度一般为2%~3%。本研究中在小儿手术中采用七氟醚诱导麻醉,并与氯胺酮诱导比较,其结果:七氟醚组疼痛反射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稍多于氯胺酮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停药至清醒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组(P<0.05),证实七氟醚在小儿手术具有麻醉迅速、易调控、苏醒快、痛苦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1]陈宏.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09,21(10):1743-1744.
[2]余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小手术麻醉效果的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