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斜疝中的临床疗效比较

2012-11-10 01: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0期
关键词:疝环平片术式

王 力

(江苏省邳州市官湖医院外科,江苏 邳州 221300)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特别在老人和腹壁薄弱者易于发生,外科手术是治愈腹股沟疝的最根本方法[1]。由于传统疝修补术破坏了原有腹股沟解剖,患者术后疼痛持续时间较长、恢复慢、复发率较高,国外报道为10%~15%。而无张力疝修补术弥补了传统手术的许多不足,无张力疝修补术相对于传统的疝修补术有着创伤小、康复时间短、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的优点,已成为疝修补的主流术式,目前平片式修补(Lichtenstein)与疝环充填式修补(Plug Mesh)是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的主要术式[2-3]。作者比较了两种手术方式在外科治疗腹股沟斜疝中的临床疗效,旨在探讨最适腹股沟斜疝外科治疗的手术方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腹股沟斜疝患者128人,以上患者病变均为单侧腹股沟斜疝,无严重的基础性疾病,能够耐受手术治疗,且治疗依从性满意,能够正常交流沟通。按照患者自愿的原则,随机均分为平片组和充填组,平片组64人采取平片式修补治疗的方式,其中男36人,女28人,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46.4±8.2)岁;按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制定的分型标准分型[4]:Ⅰ型19例,Ⅱ型29例,Ⅲ型10例,Ⅳ型6例;充填组64人采取疝环充填式修补治疗的方式,其中男39人,女25人,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47.5±8.7)岁;Ⅰ型17例,Ⅱ型28例,Ⅲ型12例,Ⅳ型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结构、性别组成、临床分型组成、疾病严重程度、患者一般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采取硬膜外麻醉的方式,术后于切口处用沙袋加压10h,并给予抗炎治疗,维持患者酸碱平衡及内环境稳定,同时加强围手术期的各项专科护理措施。

1.2.1 平片组手术方法

分离并结扎疝囊,将精索从耻骨面和腹股沟管底部游离至距耻骨结节约2cm处,在精索后方放置平片,并将补片固定于距耻骨缘1.5~2cm的耻骨疏韧带上,补片下缘与腹股沟韧带的光面缝合,补片上缘与腹内斜肌或其腱膜缝合,在内环口处剪一小孔让精索通过。

1.2.2 充填组手术方法

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后分离精索,保护周围神经,避免损伤;游离疝囊颈后,将疝囊回复至腹腔内。若疝囊较大不能回复,则在中部将其切断,近端回复至腹腔,远端则开放,以防积液。根据疝环大小把网塞修剪至适宜大小后塞入疝环内,确保网塞外瓣与疝环相平后,将其与周围组织缝合;在精索后部放置补片,并将其固定。

1.3 临床观察内容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的一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同时术后第6周随访以上患者术后腹股沟斜疝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及分析

2.1 两组患者治疗的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平片组患者上述一般情况优于充填组患者上述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的一般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的一般情况比较(±s)

住院费用(元)平片组 64 42.7±9.6 20.6±5.2 4.2±1.1 3427.5±618.4充填组 64 55.2±10.3 28.3±6.6 5.6±1.8 4128.3±725.5 t值 1.716 1.703 1.728 1.805 P P<0.05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后下床时间(h)住院时间(d)

2.2 两组患者各临床分型的治疗情况比较

根据上述分型标准,Ⅰ型:疝环缺损≤1.5cm(约一指尖),疝环周围腹横筋膜有张力,腹股沟管后壁完整;Ⅱ型:疝环缺损最大直径1.5~3.0 cm(约两指尖),疝环周围腹横筋膜存在但薄且张力降低,腹股沟管后壁已不完整;Ⅲ型:疝环缺损≥3.0cm(大于两指),疝环周围腹横筋膜或薄而无张力或已萎缩,腹股沟管后壁缺损。Ⅳ型:复发疝。腹股沟斜疝Ⅰ型患者,术后复发病例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平片组优于充填组;Ⅱ型患者,术后复发病例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手术方式临床疗效相似;Ⅲ型和Ⅳ型患者,术后复发病例比较,均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充填组优于平片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临床分型的治疗情况比较(n,%)

3 讨 论

腹股沟斜疝是外科常见病与多发病,患者腹股沟区的薄弱结构和腹横筋膜的缺损是疝发生的根本原因。在腹股沟内侧1/2区,联合肌腱下缘与腹股沟韧带之间,有一个极为薄弱的腹壁“空隙”区,在此区内仅一层腹外斜肌腱膜和一层菲薄的腹横筋膜,力量极为薄弱,这就构成了腹股沟区好发疝的解剖学基础[3]。

目前无张力疝修补术被广泛应用于腹股沟斜疝的治疗过程中,而平片式修补(Lichtenstein)与疝环充填式修补(Plug Mesh)是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的主要术式。Lichtenstein术式具有以下优点:该术式简单易掌握,保证了疝修补的无张力性,不破坏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创伤小;阻塞了疝出途径并加强了腹股沟管后壁,减少腹腔对腹股沟区的压力;术后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并发症少[5]。疝环充填式修补(Plug Mesh)是用花瓣状充填物填塞疝环的形式修补缺损,其突入的部分有分散腹压的作用,再用补片修补腹股沟后壁,具双重加固和预防复发作用[2]。两种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的修补中,各具自身的优点,同时也伴有各自的不足。

作者通过临床疗效比较发现,两种术式在治疗腹股沟斜疝中均有效,但Lichtenstein术式与Plug Mesh术式在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片组优于充填组患者。说明Lichtenstein术式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及下床时间,显著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同时腹股沟斜疝Ⅰ型患者,术后复发病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片组优于充填组;Ⅱ型患者,术后复发病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式临床疗效相似;Ⅲ型和Ⅳ型患者,术后复发病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充填组优于平片组。说明腹股沟斜疝Ⅰ型患者应首选Lichtenstein术式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并减少临床费用;Ⅱ型患者,术后复发病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此时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相近;Ⅲ型和Ⅳ型患者,术后复发病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填组优于平片组。因此,在腹股沟斜疝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术式,腹股沟斜疝Ⅰ型患者应首选Lichtenstein术式,可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Ⅱ型患者,两种手术方式临床疗效相似;Ⅲ型和Ⅳ型患者应首选Plug Mesh术式,可减少术后复发。

[1]崔明哲,张永博,冯晓东.局麻与硬膜外麻醉在成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1):7-8.

[2]胡海涛,陈文军,徐福祥.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对比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2):245-247.

[3]韩光宏,蒋林哲,王爱光.两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比较[J].现代医学,2010,38(2):175-176.

[4]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19(2):126.

[5]Kaynak B,Celik F,Guner A,et al.Moloney darn repair versus lichtenstein mesh hernioplasty for open inguinal hernia repair[J].Surg Today,2007,37(11):958-960.

猜你喜欢
疝环平片术式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对比分析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
冠心平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抗氧化酶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77 例腹腔镜输卵管积水不同术式与妊娠结局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