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短期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2012-11-10 01:24:30李明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0期
关键词:神经科短暂性脑血管病

李明军 李 谧

(河南省邓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邓州 47415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临床中最常见的脑血管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很容易成为不可逆性的脑梗死。国外文献已经有报道称[1],TIA后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8%~10.5%。国内报道称[2],TIA后7d内为24.4%,30d内可达42%。近期频繁发作的TIA是脑梗死的特级警报,因此TIA是预防脑梗死的关键时期,在此时对TIA患者全面系统分析评估,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尤为重要。在2007年Johnston等人[3]提出了“ABCD2”评分法,用于预测TIA后短期脑梗死的发生。我们以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TIA患者短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探讨“ABCD2”评分对发生TIA后7d和30d脑梗死发生的预测价值,以及为TIA患者进行评估和处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以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门诊诊治的TIA和TIA后发生脑梗死住院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共79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26例,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56.75±12.24)岁。伴有脑卒中史患者5例,高血压病41例,糖尿病13例,房颤3例。脑梗死及TIA的诊断标准应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4]。且TIA诊断还应符合的标准[4]:①突然发生神经功能的缺损,患者症状及体征在24h内能够完全消失;②头部CT和 MRI均检测证实未出现出血、占位及可以解释症状的定位责任病灶。

1.2 观察方法

详细地询问并记录TIA患者的年龄、血压、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是否糖尿病等,进行统计分析“ABCD2”的得分情况,并收集临床资料,对于多次发作的患者以最长一次发作时间给予“ABCD2”评分。根据评分结果把患者分为低危(≤3分)、中危(4~5分)、高危(≥6分)。见表1。

1.3 治疗与随防

在基础的治疗之上,再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性的给予拜阿司匹林、奥扎格雷纳、氯吡格雷、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等进行治疗。于患者7天和30天随访,记录有无脑梗死、脑出血发生及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

2 结 果

表1 “ABCD2”评分标准

2.1 “ABCD2” 评分与发生脑梗死的相关性

结果见表2,79例TIA患者中,TIA后29例(36.7%)患者于30d内发生脑梗死,其中18例(22.8%)发生于7d内,无脑出血发生,3个月内无死亡病例。说明“ABCD2”评分与发生脑梗死的相关,评分结果越高脑梗死的发生率越高。TIA患者低危(≤3分)7d、30d发生脑梗死平均例数分别为5.56%,16.67%; TIA患者中危(4~5分)7d、30d发生脑梗死平均例数分别为32.50%、50.00%;TIA患者高危(≥6分)7d、30d发生脑梗死平均例数均为100%。

表2 “ABCD2”评分与发生脑梗死的相关性 [例(%)]

3 讨 论

TIA是缺血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频繁发作TIA是脑梗死的征兆。早期对TIA患者采用“ABCD2”评分法进行危险评估,对预防和及时诊治脑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组研究分析发现,评分越高的患者,短期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可能性越大。研究显示,TIA患者低危(≤3分)7d、30d发生脑梗死平均例数分别为5.56%、16.67%;TIA患者中危(4~5分)7d、30d发生脑梗死平均例数分别为32.50%、50.00%;TIA患者高危(≥6分)7d、30d发生脑梗死平均例数均为100%。“ABCD2”评分与发生脑梗死呈正相关。因此认为“ABCD2”评分简单、易行,有助于临床医生根据评分及时做诊治,其中评分高的患者应积极地住院检查治疗,中危患者在门诊无法一天内完成所有辅助检查的患者均应建议住院,以利于及时检测,并于梗死发生时及时采取溶栓等治疗措施。

同时本组观察还证明,对TIA患者除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外,根据临床资料和病情,及时采取一级预防[5]或二级预防[6]是非常必要的。及时应用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治疗,以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率。抗凝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它是TIA进展为脑梗死的保护因素[2]。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包括口服拜阿司匹林、潘生丁,必要时要联合应用氯吡格雷,频繁发作的TIA患者和房颤患者需抗凝治疗,包括低分子肝素钙、法华林、藻酸双脂纳等。

[1]Rothwell PM,Giles MF,Flossmann E,et al.A simple score(ABCD)to identify individuals at high early risk of stroke afte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J].Lancet,2005,366(9479):29-36.

[2]王志红,刘宏顺,张祥建,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短期发生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J].脑与神经系统疾病杂志,2010,18(6):458-461.

[3]Johnsion SC,Rothwell PM,Nquyen-Huynh MN,et al.Validation and refinement of scores to predict very early stroke risk afte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J].Lancet,2007,369(9558):283-292.

[4]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5):279.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卒中一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5):282-288.

[6]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3(3):154-159.

猜你喜欢
神经科短暂性脑血管病
案例教学法在神经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药师参与3例神经科临床药物治疗的体会
综合医院神经科焦虑、抑郁障碍的识别与治疗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50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哈尔滨医药(2015年5期)2015-12-01 03:58:09
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效果观察
临床目标策略教学路径在神经科新护士培训中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