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清祥,赵天生,马金婵,王亚权
(1. 宁夏大学 天然气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宁夏 银川 750021;2. 天津大学 化工学院 绿色合成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
复合氧化物LaMgAlO催化剂催化酯交换合成碳酸二丙酯
马清祥1,赵天生1,马金婵1,王亚权2
(1. 宁夏大学 天然气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宁夏 银川 750021;2. 天津大学 化工学院 绿色合成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复合氧化物LaMgAlO催化剂,采用XRD和DTA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LaMgAlO催化剂对丙醇与碳酸二甲酯(DMC)酯交换合成碳酸二丙酯(DPC)反应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复合氧化物为n(La)∶n(Mg) ∶n(Al)=0.7∶3∶1(即0.7 LaMgAlO催化剂具有水滑石结构)时,在650 ℃下焙烧5 h制备的0.7 LaMgAlO催化剂对合成DPC的酯交换反应的活性最高;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90 ℃、n(丙醇)∶n(DMC)=3、催化剂用量3.0%(w)、反应时间6 h,在此条件下,DMC的转化率达到97.4%,DPC的选择性达到95.4%。
水滑石;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碳酸二甲酯;正丙醇;酯交换; 碳酸二丙酯
碳酸二丙酯(DPC)分子中含有丙基、丙氧基、羰基等基团,是一种重要的合成中间体。此外,DPC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较高的闪点和较低的熔点,可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与碳酸二甲酯(DMC)和碳酸二乙酯相比,DPC具有起闪点高、耐氧化能力较高,从而使电解液的电化学稳定性和电池的安全性得以提高。
目前,关于DPC的系统合成研究国内外尚无文献报道,虽然有关于碳酸二烷酯的合成研究报道[1-2], 但反应过程涉及氯气、CO等有毒气体,且工艺复杂、应物转化率低。DMC是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环保型绿色化工产品, 它可替代光气、硫酸二甲酯作为羰基化、甲基化试剂,近年来人们对其下游产品的开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3]。 采用 DMC与丙醇酯交换的方法一步合成DPC, 能使工艺过程相对简化, 且具有安全清洁等优点, 符合目前国内外对实现绿色化工的要求。
本课题组[4-6]针对酯交换反应合成DPC过程制备了分子筛负载的固体碱催化剂,但碱负载量高时,易导致载体结构变化而结块,同时中孔分子筛制备过程相对复杂,不利于工业应用。将水滑石和类水滑石化合物在一定温度下焙烧使其失去层间水、羟基离子以及碳酸根离子,可获得具有大比表面积的复合氧化物,且复合氧化物表面具有丰富的碱性活性位,并在催化领域得到了应用[7-9]。
本工作采用共沉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La添加量的复合氧化物LaMgAlO催化剂,采用XRD和DTA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LaMgAlO催化剂对丙醇与DMC酯交换反应合成DPC的性能及合成的工艺条件。
1.1 催化剂的制备
按n(La)∶n(Mg)∶n(Al)=x∶3∶1的比例,称取La(NO3)3·6H2O,Mg(NO3)2· 6H2O,Al(NO3)3·9H2O溶解到400 mL蒸馏水中,形成溶液A;在剧烈搅拌下,将NaOH和Na2CO3(摩尔比为2∶1)的水溶液加入到溶液A中至其pH达到12,继续搅拌2 h,在室温下静置老化18 h;洗涤、过滤,80 ℃干燥10 h,得到固体试样,记作xLaMgAl(x为La的添加量);将xLaMgAl在设定温度下焙烧5 h制得复合氧化物(即催化剂),记作xLaMgAlO。
1.2 结构表征
采用Rigaku公司D/MAX2200PC X射线衍射仪测定试样的物相结构,Cu靶,管电压30 kV,管电流20 mA,扫描速率8(°)/min,扫描范围5°~80°,步长0.08°。采用Shimadzu公司TG-50差热分析仪对试样进行DTA分析,升温速率10 ℃/min,N2流量20 mL/min。
1.3 催化剂性能的评价
采用旋转蒸发仪进行丙醇与DMC酯交换反应的实验。将设定量的丙醇和催化剂加入到圆底烧瓶中,加热至90 ℃,取设定量的DMC,用导管慢慢滴加,30 min加完。反应条件为:n(丙醇)∶n(DMC)=3,催化剂用量占反应物总质量的3%,反应时间6 h。
采用北京分析仪器厂SP-2100气相色谱对产物组成进行定量分析。分析条件:聚乙二醇20M气相色谱柱,FID检测,检测器温度235 ℃,柱温采用程序升温,从100 ℃升至190 ℃,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定量。
2.1 试样的表征结果
xLaMgAl试样的XRD谱图见图1。由图1可看出,未加La时,试样在2θ=11.4°,22.9°,34.7°,38.9°,45.6°,60.5°,61.8°处的衍射峰归属于类水滑石化合物的特征谱峰[6-7];随La添加量的增加,相应的类水滑石化合物的特征衍射峰强度降低;当La添加量x=1时,试样的类水滑石衍射峰消失。
图1 xLaMgAl试样的XRD谱图Fig.1 XRD spectra of xLaMgAl samples.
xLaMgAlO试样的XRD谱图见图2。
图2 复合氧化物xLaMgAlO试样的XRD谱图Fig.2 XRD spectra of composite oxide xLaMgAlO samples.
由图2可见,当La添加量较低(x<0.7)时,在2θ=31.2°,37.1°,43.0°,62.7°处出现与Mg(Al)O有关的特征衍射峰[3],而没有出现与La有关的衍射峰;当La添加量较高(x=1.0)时,则出现了La2O3的特征衍射峰。说明La添加量较高时,La在试样表面的分散性变差,形成了La的氧化物。
焙烧温度对0.7LaMgAlO试样晶相的影响见图3。由图3可见,随焙烧温度的升高,0.7LaMgAlO试样的XRD衍射峰由宽变窄,强度略有增加,且Mg(Al)O晶相趋于完整;当温度升高到750 ℃时,出现La2O3的特征衍射峰。这可能是分散在试样表面的La2O3晶化引起的,并有可能影响其催化性能。
图3 焙烧温度对0.7LaMgAlO试样晶相的影响Fig.3 XRD spectra of 0.7LaMgAlO samples calcin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0.7LaMgAl试样的DTA曲线见图4。由图4可见,0.7LaMgAl试样的DTA曲线出现3个吸热峰,240 ℃处的吸热峰归因于类水滑石失去层间结晶水;453 ℃处的吸热峰归因于类水滑石层间阴离子和层板上的OH-分解,并引起层状结构破坏形成复合氧化物;720 ℃处的吸热峰可能由氧化物表面La2O3晶化引起。这与图2结果相吻合。
图4 0.7LaMgAl试样的 DTA曲线Fig.4 DTA curve of 0.7LaMgAl sample.
2.2 催化剂的性能
2.2.1 La添加量的影响
La添加量对xLaMgAlO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见表1。由表1可看出,随La添加量的增大,DMC的转化率维持在98%左右;随La添加量的增大, DPC的选择性出现一个最大值(当x=0.7),达到95.4%;当La添加量进一步增大时,DPC的选择性反而降低。这说明分散于催化剂表面的La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性能。因此,选择La添加量x=0.7较适宜。
表1 La添加量对xLaMgAlO催化剂性能的影响Table 1 The effect of La additive amount on the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xLaMgAlO catalysts in the transesterification
2.2.2 焙烧温度的影响
焙烧温度对0.7LaMgAlO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见表2。由表2可看出,随焙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活性增加;当焙烧温度达到650 ℃时,DPC的选择性和收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5.4%和92.9%;焙烧温度进一步升高时,DPC的选择性和收率反而降低。这是由于高温焙烧时,使得催化剂表面的La形成了La2O3的氧化物,从而降低了催化剂的活性。因此,选择焙烧温度为650 ℃较适宜。
表2 焙烧温度对0.7LaMgAlO催化剂性能的影响Table 2 The effects of t on the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0.7LaMgAlO catalyst
2.3 酯化反应的工艺条件
以650 ℃下焙烧5 h的0.7LaMgAlO催化剂催化丙醇与DMC的酯交换反应,考察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2.3.1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0.7LaMgAlO催化剂用量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见图5。由图5可见,随催化剂用量的增加,DMC的转化率基本稳定在97.7%,DPC的选择性和收率增加;当催化剂用量为3.0%(w)时,DPC的选择性和收率分别达到95.4%和92.9%;继续增大催化剂用量,DPC的选择性和收率基本稳定。因此,适宜的催化剂用量为3.0%(w)。
图5 0.7LaMgAlO催化剂用量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Fig.5 The effects of 0.7LaMgAlO catalyst dosage on the transesterification.
2.3.2 反应时间的影响
反应时间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见图6。
图6 反应时间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Fig.6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time on the transesterification.
由图6可看出,当反应进行2 h后,DMC已绝大部分转化,但DPC的选择性较低,随反应时间的继续延长,DPC的选择性明显增加;当反应时间达到6 h后,DMC的转化率和DPC的选择性分别可达到97.4%和95.4%;继续延长反应时, DMC的转化率和DPC的选择性变化不大。因此,选择反应时间为6 h较适宜。
2.3.3 催化剂重复使用的效果
将使用后的0.7LaMgAlO催化剂经回收干燥处理后再重复使用。0.7LaMgAlO催化剂重复使用的效果见图7。由图7可见, 0.7LaMgAlO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后,其催化活性基本不变,表明0.7LaMgAlO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图7 0.7LaMgAlO催化剂重复使用的效果Fig. 7 Reuse of 0.7LaMgAlO catalyst.
(1)以类水滑石为前体制备了一系列复合氧化物xLaMgAlO催化剂,其对丙醇与DMC酯交换合成DPC具有很高的活性。
(2)复合氧化物xLaMgAlO催化剂的活性随La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当x=0.7、焙烧温度为 650℃时,催化活性达到最高。焙烧温度高于650 ℃时,复合氧化物表面的La2O3趋于晶化,使催化性能降低。
(3)在反应温度90 ℃、0.7LaMgAlO催化剂用量3.0%(w)、n(丙醇)∶n(DMC)=3、反应时间6 h的条件下,DMC的转化率为97.4%,DPC的选择性为95.4%,收率为92.9%。 0.7LaMgAlO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1] 姚洁,王公应. 碳酸二甲酯和乙醇酯交换合成碳酸二乙酯的催化剂研究[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3,32(5):267 - 268.
[2] Delledonne D,Rivetti F,Romano U. Developments in the Production Andapplication of Dimethylcarbonate[J].Appl Catal,A,2001,221(1/2):241 - 251.
[3] Niu Hongying,Guo Haiming,Yao Jie,et al. Transesterification of Dimethyl Carbonate and Phenol to Diphenylcarbonate-Catalyzed by Samarium Diiodide[J].J Mol CatalA:Chem,2006,259(1/2):292 - 295.
[4] 李永昕,马清祥,陈兴权. KOH/Naβ催化剂上丙醇与碳酸二甲酯合成碳酸二丙酯[J]. 石油化工,2005,34(9):827 -830.
[5] 李永昕,张艳华,马清祥. KNO3/MCM-48催化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丙酯[J]. 催化学报,2005,26(11):965 - 970.
[6] 李永昕,唐璇,马清祥. KNO3/AlSBA-15分子筛催化合成碳酸二丙酯的研究[J]. 分子催化,2006,20(2):125 - 130.
[7] 刘玉敏,朱凯征,刘社田,等. 钴铜铝水滑石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氧化对甲酚[J]. 应用化学,1998,15(4):11 -14.
[8] Talawar M B,Jyothi T M,Sawant P D,et al. Calcined Mg-Al Hydrotalcite as an Eficient Catalyst for the Synthesis of Guaiacol[J].Green Chem,2000,2:266 - 268.
[9] 刘钰,杨向光,张忠良,等.以水滑石为前体的Mg-Al-M复合氧化物对催化消除NOx的活性[J]. 催化学报,1999,20(4):450 - 454.
Synthesis of Dipropyl Carbonate by Transesterification on Composite Oxide Catalyst LaMgAlO
Ma Qingxiang1,Zhao Tiansheng1,Ma Jinchan1,Wang Yaquan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Cultivation Base of Natural Gas Conversion,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 Ningxia 750021,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Green Synthesis and Conversion Technology,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
Composite oxides LaMgAlO with different La amount were prepared by co-precipitation and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XRD and DTA.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catalysts for synthesis of dipropyl carbonate(DPC) through transesterification of dimethyl carbonate(DMC) withn-propanol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hen the molar ratio of La∶Mg∶Al was 0.7∶3∶1,the catalyst exhibited the highest catalytic activity. Under the optimum reaction conditions:90 ℃,6 h,n(n-propanol)∶n(DMC) 3 and amount of the catalyst in the reactants 3.0%(w),the conversion of DMC and the selectivity to DPC reached 97.4% and 95.4%,respectively.
hydrotalcite;composite oxide catalyst;dimethyl carbonate;n-propanol;transesterification;dipropyl carbonate
1000 - 8144(2012)03 - 0308 - 05
TQ 225.52
A
2011 - 10 - 15;[修改稿日期]2011 - 12 - 12。
马清祥(1980—),男,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人,硕士生,讲师,电话 0951-2062393,电邮 maqx@nxu.edu.cn。联系人:赵天生,电话 0951-2062237,电邮 zhaots@nxu.edu.cn。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NCET-08-0872);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Z0921);宁夏大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0707)。
(编辑 李治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