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厚坤,沈 远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商务外语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迅猛,信息化社会的时代特征愈发明显,从而促进了人才的复合化、学科的综合化发展。随着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多元化的趋势有增无减,培养复合技能型外语人才,成为高职高专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性要求。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商务外语类专业人才同样如此,要从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中长期人才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依据人才培养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思路。
近年来,无锡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高速成长,行业龙头企业聚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无锡地处中国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地区核心位置,处于“苏南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带”。目前,无锡已经成为国家确定的首批20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一,迫切需求复合型商务外语类人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商科院校,一直比较注重对复合型商务人才的培养,在商务外语人才培养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本文将结合无锡地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状况,探讨商务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有效对接的相关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及全球范围内产业调整和转移,服务全球化后来居上,成为全球化的主要力量和重要内容。在全球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又以国际服务外包这种贸易形式的发展速度最快。这种高智力投入、高附加值、低土地占用率、低污染的特色外包经济的崛起,正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种体现,也是推动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服务”的转变。从国家到地方,都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支持鼓励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以无锡市为例,先后制定了《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和直属国有企业服务外包的指导意见》、《无锡市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收入免征营业税实施意见》、《无锡市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办法支持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从政策上保证了无锡地区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我国凭借在宏观经济环境、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劳动力成本等各方面的优势,承接服务外包的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2010年我国服务外包业务预计占全球的28.7%,已成为全球服务外包转移方首选的承接地之一。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承接服务外包仍保持了较快增长。2009年,我国共签订服务外包合同60247份,同比增长142.6%,协议金额200.1亿美元,同比增长185.6%。中国离岸服务外包产业从2008年的46.9亿美元增长至2009年的100.9亿美元,2010年将增长40%达到140亿美元。以无锡市为例,2011年1至6月份无锡市服务外包接包合同金额24.4亿美元,同比增长64.8%;服务外包执行金额19.4亿美元,同比增长70.8%;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6.6亿美元,同比增长81.4%;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12.7亿美元,同比增长85%。这些数字有效说明:无锡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高速成长,行业龙头企业聚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无锡服务外包2009—2020战略发展规划》提出:“把无锡建设成为“泛长三角”知识密集型服务外包高地和世界服务外包基地宏伟目标,力争到2020年,全市服务外包达到2007年印度的发展水平,即服务外包业务总额400亿美元以上、从业人员100万人以上。”知识密集型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化人才,国际服务外包产业更需要外语过硬、技能领先的复合型外语类人才。根据无锡市“高端人才靠引进、中端人才靠专培、普通人才靠职训”的人力资源发展思路,高职高专院校或将成为中端人才提供培训、普通人才职训的重要产学研合作基地和人才培养、输送基地。这为无锡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商务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展现了新的发展方向,也为“外语+服务外包”复合型人才就业展现了美好的职场就业前景。
商务外语类专业与国际知名服务外包企业已开展深度校企合作。2010年起,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海辉软件集团等国际知名软件服务外包公司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关系,商务日语专业2008级20余名学生赴海辉软件集团公司、苏州日桥科技有限公司等国际服务外包公司实习、就业,从事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相关工作;商务外语专业教师坚持“校中企、企中校”产学研合作理念,赴无锡国家软件园为海辉软件集团公司提供专业的外语培训,开创了校企合作新模式,学校与企业取得双赢,为商务外语类专业人才才培养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有效对接问题研究拓展了新思路。
以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为例,根据无锡商职院校外实训管理平台2011届毕业生统计数据:2011届商务日语专业有毕业生87人,除19位同学参加专接本学习继续深造外,其余68人顺利就业。已就业68人中,就业岗位数据如表1。
从表1可知,2011届商务日语专业中21人就业岗位是日语软件测试员,占就业人数比例的30.88%,成为就业岗位最为集中的岗位。这说明:在众多就业岗位中,既能与商务外语类人才的商务日语专业知识结构对口,又能集中吸纳就业的岗位是日语软件测试员。日语软件测试员是信息服务外包产业中的一个初级岗位,信息服务外包则属于服务外包产业的一个子行业,是伴随无锡地区产业升级转型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主要从事日语软件的测试工作。日语软件测试员的岗位职责要求:(1)能够使用全日文界面操作系统进行工作。(2)能够在全日文环境下测试新开发日语软件的各项功能,以及该软件在各种环境或系统中的可操作性、稳定性、耐用性。(3)能够用日语书写测试报告。(4)能够用日语与客户方工程师交流工作内容。(5)能够熟练操作各种日文版常用办公软件。这就要求从事日语软件测试工作者日语过硬,能够无障碍阅读日文界面下的IT专业术语以及根据日语指令进行软件测试,并独立使用日语书写测试报告以及与外方工程师就工作问题进行交流,该岗位是适合商务日语毕业生发挥日语能力的重要岗位之一,也是未来具有发展前景、能“订单式”吸引就业的岗位。
表1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届商务日语专业就业岗位分布及地区分布
出色的外语语言应用能力是商务外语类人才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应以外语为核心,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还应该加强外语专业能力的培养,这是商务外语类专业立足、发展的生命线。外语专业能力是商务外语类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围绕这个核心,建议在教学中强调以下几点:(1)商务外语类专业毕业生必须参加并通过相对应的外语等级测试(如英语四、六级考试或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剑桥商务英语考试、新日本语国际能力考试或J-test考试、韩国语能力考试等)(2)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或专业实习报告等应规定用外语书写,并且其内容应紧密结合自身就业岗位。如从事国际服务外包中外语软件测试岗位的毕业生就要求其结合外语软件测试等岗位中遇到或可能遇到工作相关问题用外语书写专业实习报告,或围绕就业单位、就职岗位相关行业特点等书写综述类毕业论文。(3)商务英语专业应尽量选择外文原版教材或外语编撰教材。商务日语、应用韩语加强引进原版外文教学参考资料或教辅教材。建议学生阅读、欣赏原版外语经典书籍、影片等。正确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浏览外语学习网站,利用互联网实时阅读外语新闻资讯、报刊文章等。
1.应用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商务外语类人才培养更应突出学生应用能力,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培养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各项技能。建议增加外语应用能力培养课程的教学学时与学分分值,增强学生适应市场即时人才需求的能力。在外语基础课程和应用能力培养课程中融入并加强科技类元素的课文或章节,如服务外包类岗位相关的IT词汇的学习。增加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的行业外语实训课程,如信息服务外包行业英语 (日语、韩语)实训课程等。
2.创新学生自我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节奏加快,提倡学生在课外利用专业实习或社会实践积累外语实际应用能力,多种方式培养锻炼他们的学习和应用能力,拓展他们自我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3.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建议结合学生就业集中的泛长三角地区、特别是无锡地区的经济特点以及本校商科特色,以新兴的国际贸易——国际服务外包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扎实的外语基础从事外语软件检测、硬件检测,外语电子词典语料数据库核对、外语道路交通指示牌大型外国文字图形制作等能力。
1.专业认知见习阶段
专业学习之初,到专业对口的企事业单位参观、学习和现场劳动,以认识专业的范围、目标,同时感性地了解企、事业单位的生产与经营。比如商务外语类大一新生可以去无锡国家软件园,海辉软件集团参观。明确专业就业前景和学习要求和内容。
2.专业模拟实训阶段
结合课程教学需要,在校内实习基地或其他场地进行的实践教学,比如在实训课程外文录入中加入外语软件、硬件测试知识介绍和仿真模拟训练相关课程单元。在外语翻译实训指导课程融入外语服务外包相关内容。
3.专业综合实训阶段
利用寒暑假或实训周到专业对口企事业单位生产、管理现场,把所学理论知识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加深、巩固和提高生产、管理知识和技能,如加强和无锡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高新企业和合作(软通动力、海辉软件、日桥科技等)。
4.毕业实习阶段
结合毕业设计或课题,到各对口企事业单位,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到生产、管理和科研实践中,同时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校企合作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共同开发教材及教学资源库,解决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以国际信息服务外包为突破口,继续探索实践与海辉软件集团公司等国际服务外包知名企业“校中企、企中校”合作模式,定向培养(含订单)服务外包外语人才,构建和巩固辐射无锡地区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各领域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商务外语各个专业要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更紧密贴近无锡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特点,紧跟区域产业升级步伐,实现人才培养与无锡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校企对接,注重教学团队的服务外包背景培养,把具有国际服务外包背景的成功人士引入教学团队,校企合作对国际服务外包产业链及其相关业务合理定位,确定适合商务外语人才的重点岗位,根据具体重点岗位需求,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共同开发教材及教学资源库,解决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
商务外语类专业培养的人才,外语水平一定要过硬,在此基础上加强信息技术等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其专业技能达到服务外包岗位的基本要求,胜任其岗位职责。具体工作实践说明,高职高专非外语类专业人才专业技能强,外语能力不过关,沟通能力达不到服务外包岗位职责的要求,所以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无法代替商务外语类专业培养的高技能复合型外语人才。商务外语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以语言能力为核心,外语一定要过硬;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培养应用能力;改革专业实习课程,分阶段实习;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探索校企深度融合创新机制,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与已有用人单位的合作层次、水平,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1]戴炜栋.关于面向21世纪培养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J].外语界,1999(4):1-3.
[2]谭力文,田毕飞.美日欧跨国公司离岸服务外包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启示[J].中国软科学,2006(5): 125-134.
[3]赵伟.北京承接国际生产性服务业外包的战略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58-74.
[4]刘春林.创新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07(13):174-175.
[5]黄炜,沈利平.校企深度融合下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探讨[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4):90-93.
[6]王燕妮,李华.服务外包基地城市BPO发展模式分析[J].管理学报,2007(4):485-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