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锋 刘爱兵 林子靖
(广东省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广东 东莞 523905)
2002年卫生部组织全国性健康调查,我国18周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病患者18.8%。对比1991年全国性调查结果(11.88%)增高7%。由于高血压病因多、发病率高,近年来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目前医学水平尚无对高血压有根治办法,调控血压成为治疗的暂行疗法[1]。除降压药物外,治疗型生活干预在高血压患者降压、降脂、控制血压、血糖平稳生活质量中起到积极作用,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从2010年 1 月至2011年1月确诊高血压病患者140例,年龄 35~79岁,平均年龄52.5岁;病程8个月~7年,平均病程3.5年;体质量58~89kg,平均体质量67.6kg;BMI指数20~34,平均BMI:28.3;140例患者中不选取并发肾脏、内分泌、颅脑方面疾病患者及孕妇、先天性红细胞增多症、需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患者文化程度:小学17%、初中25%、高中33%、专科及以上25%;患者与家人同住,家人能起到积极监督、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对140例门诊患者按照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对照组各70例。
1.2.1 对照组治疗
常规降压药物(利尿剂、CCB、ACEI等)治疗,给予基本高血压病预防常识宣教。
1.2.2 观察组治疗
在对照组治疗中加予治疗型生活干预:①患者全身总体情况测评:血压情况、体质量、运动量等方面的总体情况。②确定计划及目标:血压控制目标、体质量范围、每周运动量。③干预措施:①BMI<25。②调控钠盐摄入:每日<6g。③补充钾、钙盐:钾1000mg、钙400mg。④减少能力摄入:脂肪量<25%总热量。⑤戒烟、酒;⑥增加运动量:3~4次/周,低中档运动度为主,每次20~30min。⑦血压控制<140/90mmHg。
1.3.1 简明健康状况调查SF-36量表:该表有36个项目,躯体功能、职能、疼痛、人体健康程度、活力度、社会交流能力、情感基本情况和精神系统健康8个维度[2]。每个测评方面总得分100分,分数高为优。在于观察组患者详细分析量表项目,并讲求填写基本要求及评定标准。对回收量表进行分析,如有4项漏填者视为资料不全,联系患者填写完整。
表2 观察组、对照组SF-36生活质量量表情况
1.3.2 疗效观察
①治疗有效: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无出现高血压并发症及血压明显波动情况。SF-36量表提示患者生活质量高。②治疗无效:血压控制差(血压>140/90mmHg),波动较大,出现高血压并发症(高血压危象、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脑病),SF-36量表提示患者生活质量低。
根据2005年版本《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BP≥140/90mmHg为高血压,其患病率与年龄呈正比。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观察组、对照组血压调控情况
收缩压下降幅度情况:t=2.12,P<0.05;舒张压下降幅度情况:t=2.57,P<0.05;差异经统计分析有意义。
表1 观察组、对照组血压调控情况(±s)
表1 观察组、对照组血压调控情况(±s)
组别 例数 收缩压下降幅度 舒张压下降幅度观察组 70 26.2±16.2 17.4±7.5对照组 70 20.4±16.1 14.2 ±7.2
2.2 观察组、对照组SF-36生活质量量表情况:具体情况见表2;采用t检验计算统计量,提示:SF-36观察指标观察组对比对照组器官功能恢复、疼痛缓解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 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对比情况
观察组:出现并发症2例(2.9%),1例为高血压脑病、另外1例为脑血管病;对照组:出现并发症8例(11.49%),1例慢性肾衰竭、2例脑血管病、1例心力衰竭。
高血压是内科常见疾病,给高血压患者带来生活、工作的诸多不便。更好的调控血压,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是临床治疗高血压患者的重心所在。治疗型生活干预对患者血压的影响通过本组得出如下结论,70例观察组中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比对照组收缩压平均下降9mmHg,舒张压下降5mmHg),在同等药物治疗水平下,治疗型生活干预疗效可观。经统计学分析,血压下降所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降压是高血压治疗中的关键所在,任何能在不通过药物影响血压控制中枢的方式都是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的成功治疗[3]。
通过改善生活行为使高血压患者的全身机能得到很好的恢复。在SF-36观察量表中,社会交流能力、躯体及心理对日常社会活动限制、对比1年前的健康情况、活力、总体评价、心理健康等指标有明显提高,疼痛感觉、器官功能恢复情况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患者体质量的减轻,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等高血压病诱因,控制体质量主要靠增加运动量为主,运动方式以低、中等强度为宜,易燃烧体内堆积的剩余脂肪、提高有效心输出量;钠盐的调控使血管压力减小,长期血管内压过高加速血管硬化,同时加快高血压的并发。低钠饮食可减少高血压的发生率。在控制钠盐摄入同时,补钙利于外周血管扩张,减少外周血管阻力;补钾与体内钠盐中和,有效预防高盐摄入引起的血压升高,增加钾的摄入量有利于钠的排出[4]。戒烟、戒酒使机体减少对尼古丁、乙醇等有害物质的吸收,可有效预防血管粥样硬化[5]。
[1]郭十银.高血压病防治新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5):17-18.
[2]周祝红.高血压病的社区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09,7(20):23.
[3]Cote I,Gregoire JP,Moisan.Health-related quality-of-life measurement in hypertension.A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drug trials[J].Pharmacoeconomics,2000,18(5):435-450.
[4]陈首英,尹博英.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调查[J].高血压杂志,2003,11(5):486- 488.
[5]Chobanian AV,Bakris GL,Black HR.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the JNC 7 report[J].JAMA,2003,289(19):19.2560-2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