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传清
如今,应用写作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从某种意义上说,应用写作能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职场人士必备的基本能力,也是构成一个现代人人格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性本科院校作为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学生应用写作学习的现状如何?他们的应用写作能力能否胜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带着这些疑问,本文以调查问卷和抽样访谈的方式,对河池学院10个系(院)近500名在校本科生学习及掌握应用写作的情况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的结果令人忧心,引发了我们深层思考。
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培养现状堪忧
20世纪90年代后,国内高校开始意识到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写作》开始成为不少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该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除了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应用写作实践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
学校对应用写作类课程缺乏重视本次问卷调查发现,河池学院现有10个教学系(院)共29个本科专业,但目前只有中文系、政法系、教师教育学院、外语系等少数教学系(院)共11个本科专业开设了《应用写作》课。在“你所学的专业将《应用写作》课作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开设”这一问题时,选择为“必修课”的只有5.2%;选择“选修课”有20.4%,74.4%的学生是“不太清楚”。在开设有《应用写作》课的教学系(院)中,基本也是处于边缘地位,在各课程设置中处于弱势,最主要的表现是课时安排不足。在回答“你所学专业开设《应用写作》课程的课时有多少节?”这一问题时,选择30节以上的仅占8.9%。
教学中实践训练量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回答“你认为本专业《应用写作》课程的课时安排合理与否”这一问题时,只有7.5%的学生选择“很合理”,有32.5%的学生选择“基本合理”,有60%的学生选择“课时不足,有待增加”。
写作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本次问卷调查中的几个数据明显反映了《应用写作》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现状。在回答“应用写作课开设后,你的写作能力有无提高?”这一问题时,有53.4%的学生认为无明显提高;35.7%的学生认为有一点提高;只有9.8%的同学认为有明显提高。在回答“你对本系(院)《应用写作》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否满意?”这一问题时,有70.6%的学生选择“不满意”,19.3%的学生选择“基本满意”,只有10.1%的学生选择“满意”。
学生写作兴趣不浓在具体的写作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差、写作水平低、文章错别字、语病多、词不达意、表意不清、条理和逻辑混乱等问题,然而奇怪的是,没有多少学生对应用写作感兴趣,相反有许多学生把应用写作课作为一种负担,能逃避的就逃避。在回答“你在应用写作方面是否经常碰到问题?”这一问题时,有39.1%的学生选择“是的,经常碰到”;24.9%的学生选择“偶尔碰到”;27.3%的学生选择“平时不写应用文”。而在回答“你对应用写作学习的兴趣如何?”这一问题时,有21.2%的学生选择“没有”,66.1%的学生选择“一般”,只有12.9%的学生选择“很感兴趣”。
学生应用写作能力普遍低下本次问卷调查中,我们设置了“您对常用应用写作文种的掌握程度如何?”只有23.6%的同学在回答该问题时选择“对于常用应用文种有基本粗浅的了解,能掌握一定数量的文种写作”;有46.7%的同学选择“不太了解常用的应用文种”;还有11.8%的同学选择“不知道应用文为何种文章”。在深入的访谈中我们得知,那些不了解和不太了解应用写作为何种文章的同学,大多是刚入校的低年级学生或不开设应用写作课院系的学生。而上述23.6%表示粗浅了解应用文种的同学,大多数只会写请假条、书信、寻物启事、留言条等一些简单的应用文种,而且写作水平相当有限,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写作格式上不规范、语言表达有错漏。在回答“你在应用写作中经常碰到困难主要有哪些?”这一问题时,有66.5%的学生选择“难以区分用哪种文体”;70%的学生选择“遣词造句的准确度难以把握”;64.1%的学生选择内容与格式的写法不明确”;49.8%的学生选择“行文缺少逻辑性与条理性”。
提升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格局的调整与改革,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应用写作》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提高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更新观念,确立大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学科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应用写作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小到个人为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所写的“自荐信”、“求职书”、“个人简历”、“述职报告”,大到面向全国的公务文书的制发,无不体现着应用写作的实际功用。因此,应用写作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从学校教学管理的层面充分认识到应用写作教学的重要性,重新审视和确立《应用写作》课程应有的学科地位。
近年来各地方本科院校非常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讨,以笔者所在的河池学院为例,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全校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研讨会。遗憾的是,我们对应用型人才这一概念的理解仍然存在较大的偏颇,在大多数老师或领导的眼里,应用型人才是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技能技巧的人才。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们认为理科、工科类学科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用写作只是可有可无的学科,需要用的时候,临时学习一下就可以上阵了。显然,这样的观点是十分错误的,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就应该将应用写作列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在学时数、教学设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为应用写作教学提供必要的保证,彻底改变该课程的边缘地位和教学的随意性, 使它能够和其他必修课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提升应用写作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对于任何一门学科而言,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正如韩愈所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能力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据了解,当前各高校中担任应用写作课教学的教师,大都是中文专业出身的。一些教师可能有过从政、文秘、经商等经历,具备一些行政学知识与实践。应该说,这些专业背景及工作经历非常有利于他们的教学工作。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应用写作教学的师资力量还相对薄弱。这种薄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不稳定性。由于《应用写作》课程的学科地位一度处于边缘状态,这使得很多应用写作教师不敢把《应用写作》作为自身专业主攻方向,他们从事应用写作教学大多是具有临时或附带性质。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应用写作教师的非专业化。
二是没有形成教学团队,缺少教学合力。目前,高校应用写作教师多为既担任行政职务又有教学任务的“双肩挑”人员,他们分属不同的编制单位,加上繁忙的行政事务,使得他们无暇经常性地开展教学研讨与交流活动。尽管个人的教学能力较强,但没有真正形成教学团队,在教学上还缺少合力。
三是继续教育力度不够。目前,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应用写作教学领域也不例外。高校应用写作教师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与外界的交往相对较少,要想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必须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去加强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通过社会实践去丰富自身的阅历。但从目前情况看,高校应用写作教师无论是在获得进修培训的机会,还是获得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去挂职锻炼的机会,均是为数不多的。
针对所存在的这些实际情况,高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鼓励教师把应用写作作为专业化的方向去发展,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支持和鼓励应用写作教师加强社会实践,主动自觉地进行职业再学习, 主动积极地投入社会实践,努力提高应用写作教师自身的写作素养。
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应用写作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极强的学科,除了掌握相关文体的写作知识之外,还应该对各级党政机关、各类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的工作程序、运作方式、构成方式、相互关系等有全面的了解。但这些东西往往是我们在校大学生的盲点,所以应用写作实践中,尽管学会了相关文体的格式、结构、语言特点,也大致懂得公文的行文方向等知识,但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特殊处理的问题就难以把握了。有些学生不能准确把握某种应用文体的使用时间与场合,有的学生拟定的标题不够精确,有的对相关文体的语气措辞不能把握;等等。这些都是大学生学习应用写作的难点。
要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必须在现行本科教学体系中加强实践教学。应用写作技能的提高必须要靠实践来达成。因此,应用写作教学需要优化教学方法,多写多练,加强实践教学,这是提高应用写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同时与应用写作教学的开放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相吻合。这就要求,在应用写作教学上必须加大和积极推进实践教学的力度,采取以练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少讲,学生多练。除此之外,还应当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扩大教学时空,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尤其是学校要加强与校外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安排学生到各相关部门进行岗位见习、顶岗实习等,使他们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中把学到的应用写作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应用写作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增强他们应用写作学习的紧迫感和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另外,地方性本科院校的管理者、决策者,乃至应用写作教学界,应当针对当前应用写作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探讨实施行之有效的措施和策略,积极促进应用写作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不断优化和丰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