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先奇
(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湖州 313000)
贵州省惠水至兴仁高速公路八标段林场隧道,位于贵州省紫云县浪风关林场境内。出口地势较平缓,有长约120m浅埋地段,埋深约5.0m~9.0m。隧道通过段为山间狭谷斜坡,自然斜坡角约65°的陡坡狭谷地带上,出口为偏压地段。隧道出口山顶有一段走向与隧道走向基本相同的S309省道,是通往贵州省镇宁县和紫云县多个乡镇的主要公路通道,重载车辆多、客货车流量大。左线隧道全长1146m,右线隧道全长1142m,林场隧道是惠兴高速公路长大隧道之一。
隧道通过地层为灰岩,围岩为Ⅲ级~Ⅴ级。左、右线隧道Ⅴ级围岩属洞口浅埋偏压段,洞口为崩坡积碎石土、强风化灰岩、泥灰岩、泥岩,深部为中风化灰岩、泥灰岩、泥岩构成,受构造影响自稳能力差,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有溶洞,拱顶易产生坍塌,隧道开挖多呈滴状、线状渗水,雨季淋雨状渗水较普遍,局部有轻度涌水现象。Ⅳ级围岩由中风化灰岩、灰岩夹泥岩构成岩溶、裂隙较发育,拱部无支护时易小范围塌落,侧壁容易掉块。Ⅲ级围岩由中风化灰岩组成,岩体节理裂隙弱发育,洞内仅为潮湿或点滴状出水。围岩自稳能力较好,无支护时局部可能有小的掉块塌落。
1)洞口Ⅴ级围岩浅埋段套拱、超前管棚注浆支护,管棚φ108×6mm、长40m、环向间距40cm。洞身Ⅴ级围岩超前小导管φ42×4、长4.0m、间距40×240m,初期支护 φ25中空注浆锚杆,长3.5m,间距60×120,φ6.5钢筋网20cm×20cm,Ⅰ18 钢拱架间距60cm,C20喷射混凝土厚20cm,二次衬砌C25钢筋混凝土厚50cm。2)Ⅳ级围岩超前小导管 φ42×4,长3.5m,间距40×200m,初期支护 φ22药卷锚杆间距100×120m,长 3.0m,φ6.5钢筋网 25cm×25cm,Ⅰ14钢拱架间距100cm,C20喷射混凝土厚20cm,二次衬砌C25混凝土厚40cm。3)Ⅲ级围岩φ22药卷锚杆初期支护,长2.5m,φ6.5钢筋网 25cm×25cm,C20 喷射混凝土厚10cm,二次衬砌C25混凝土厚35cm。
隧道位于贵州省紫云县浪风关林场境内。自然环境相对脆弱,特别是隧道施工,要严格做好水源保护,施工中必须做好各类环保设施,最大限度减小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将林场隧道建设成为绿色、环保工程。浪风关林场区域内,有大量的珍贵林木,隧道施工要对林场区域内的珍贵林木进行重点保护,防止对环境造成破坏。
根据隧道设计地质资料统计,左线隧道Ⅴ级围岩占18%;Ⅳ级围岩占46%;Ⅲ级围岩占37%。右线隧道Ⅴ级围岩占22%;Ⅳ级围岩占44%;Ⅲ级围岩占34%。隧道地质构造复杂,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多,隧道Ⅳ级软弱围岩所占比例大,对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及施工过程控制要求高。
根据隧道通过的地质条件及隧道的设计断面,洞身开挖根据围岩级别分别采用不同的开挖法。Ⅴ级围岩开挖采用台阶法、侧壁导坑法或预留核心土体开挖,开挖面积106.8m2;Ⅳ级围岩开挖采用台阶分部法,开挖面积98.2m2;Ⅲ级围岩开挖采用全断面开挖,开挖面积 85.1m2。
结合林场隧道施工现场条件、总体工期和经济成本等方面综合分析考虑,林场隧道施工采取由兴仁(出口)往惠水(进口)单向掘进。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浅埋偏压和复杂多变的地质,施工中发生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溶洞、特大溶洞、围岩收敛变形超限和塌方。本文就林场隧道施工中针对性地采用综合处治措施分别进行介绍。
隧道出口段上部是309省道,路面距隧道拱顶仅5.0m~9.0m,属洞口浅埋段Ⅴ级围岩。主要由碎石土、强风化泥灰岩、泥岩组成。受构造影响,围岩破碎松散,自稳能力差,隧道开挖多呈滴状、线状渗水,局部有轻度涌水现象。受地形条件影响隧道处于浅埋偏压状态,在隧道施工中边仰坡均出现了开裂及下沉现象。左洞施工至桩号ZK83+549.5~ZK83+539.5时,掌子面塌方,洞顶地表出现直径约7.0m的塌穴,309省道路面也发生开裂。
6.1.1 双层加强超前小导管
ZK83+549.5~ZK83+539.5塌方段,在原设计的基础上增设6m长φ42×4超前小导管,以度过塌方范围。导管采用钢花管,沿拱顶环向8m范围布置,环向间距40cm,纵向4排,排距2.4m,仰角 40°~45°,注浆压力控制在0.5mPa,用以加强对围岩的超前支护,增加围岩的稳定性,见图1。
6.1.2 临时钢支撑组、支护衬砌加强
ZK83+549.5~ZK83+539.5段采取Ⅰ20b钢支撑组临时加固,每3榀为一组,榀间距60cm,组间距5m,榀与榀之间采用Φ25钢筋连接,环向间距5m;为了确保与初期支护的混凝土密贴,每组钢支撑采用C20喷射混凝土封闭喷平,喷射混凝土厚20cm,待二次衬砌施工到此段后陆续拆除。初期支护工字钢由原设计的Ⅰ18变更为Ⅰ20b,纵向间距由原设计的60cm变更为40cm,锚杆由原设计60cm×120cm(纵×环)间距变更为40cm×120cm(纵×环),C20喷射混凝土厚度由原设计24cm变更为26cm。二次衬砌钢筋由设计Φ22变更为Φ25,二次衬砌混凝土由设计C25变更为C30。
6.1.3 洞内长(大)管棚
本段ZK83+525~ZK83+510发生塌方,塌坑14.6m×11.4m。掌子面围岩为炭质泥岩及黄色粘土,固结作用很弱,胶结质量差,结构非常松散,具有一定的塑性,受扰动时易发生缓慢的塑性变形,完整性及稳定性很差,隧道拱部及上覆残积粘土,掌子面有少量渗水现象,从塌坑来看,大部分为坡堆积体。该段处于浅埋偏压段,加之S309省道的影响,约束作用减弱,山体有开裂现象。
采用洞内超前大管棚处治方案,管棚起点里程为ZK83+525,管棚长度40m,φ108×6mm钢管,环向间距40cm,共37根。为保证管棚施工角度,在管棚施工起点ZK83+525~ZK83+528纵向3m管棚施工轮廓线范围超挖90cm加大断面作为管棚施工工作面。ZK83+525~ZK83+528段初期支护采用Ⅰ20工字钢榀间距50cm。为防止开挖后初支变形过大,决定在上导坑工字钢底脚处增设混凝土垫块,见图2。
6.1.4 双层钢拱架
ZK83+559~ZK83+553塌方段作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加强处理,工字钢由原设计Ⅰ18型单层变更为Ⅰ20b型双层,工字钢间距由原设计60cm变更为40cm,φ25中空注浆锚杆间距由原设计60cm×120cm(纵×环)变更为40cm×120cm(纵×环),C20喷射混凝土由原设计24cm变更为44cm,二衬钢筋主筋间距维持原设计不变,钢筋型号由Ф22变更为Ф25,二衬混凝土强度由原设计C25变更为C30,见图3。
林场隧道左右洞掌子面分别施工至ZK83+543,YK83+565时,洞顶右侧山体出现开裂,受山体影响,左右洞洞内也伴随不同程度的下沉和开裂,施工及309省道运营受到严重影响。
6.2.1 洞外地表
对309省道采取改道处理,洞顶范围用碎石铺平并加盖3cm厚钢板,以分散重载车辆的荷载,减少来往车辆给隧道造成的冲击破坏。
6.2.2 地表注浆
对塌坑及其周边3m范围采取 φ42×4,间距1.5m×1.5m 钢花管注浆,钢花管呈梅花形布置。钢花管长5m,注浆压力控制在0.2mPa,注浆结束后3 d~5d,再对塌坑分层夯实回填处理,回填至与地面线顺接后,再用50cm厚粘土层对陷坑及周边开裂处进行封闭堵水。
右洞开挖至掌子面YK83+445洞顶出现溶洞,溶洞自掌子面向小里程方向延伸,溶洞周边岩体破碎、裂隙发育,裂隙内夹杂湿性黄褐色粘土,围岩自稳能力差,溶洞高度约6m、纵向深度约11m。左洞施工至掌子面ZK83+441时出现溶洞,溶洞从掌子面左侧向小里程延伸,溶洞宽约14.0m~16.0m、长约45m~50m、高度18m~20m。溶洞周边岩体破碎、裂隙较发育,且裂隙夹杂湿性黄褐色粘土,围岩自稳能力较差。
6.3.1 混凝土、吹砂回填溶洞空腔
在溶洞及其周边2m范围内设置6m长双层锚杆、纵向间距40cm、锚杆入岩深度不小于3.0m。钢拱架Ⅰ20b型双层,工字钢纵向间距40cm。在溶洞空腔钢拱架上焊接铺设厚3mm的钢板封闭并预留泵送管和通气孔,拱顶溶洞采用C20泵送混凝土进行回填,混凝土厚2m,腔内采用吹砂工艺回填,见图4。
6.3.2 特大溶洞全套拱
隧道内特大溶洞采用C20混凝土全断面套拱防护通过;仰拱以下的溶洞全部用C20片石混凝土进行回填处理,Ⅰ20b工字钢双层钢拱架支撑、纵向间距40cm,在溶洞空腔钢拱架外侧焊接铺设厚3mm的双层钢板封闭用作套拱的模板,双层钢板层间距为70cm,在双层钢板灌注C20混凝土,并预留泵送管和通气孔。在钢拱架外面施作隧道全断面套拱防护,套拱厚度70cm。C20混凝土全断面套拱外吹填砂进行溶洞空腔回填,吹填砂至套拱顶高3.0m左右即可,吹填砂既是套拱的保护层,又是溶洞坍塌和落石的缓冲层,见图5。
林场隧道右洞施工至掌子面YK83+565时,拱顶下沉加剧,YK83+610~YK83+580段收敛加快,部分区域累计收敛值达16cm并仍在发展,初期支护也出现开裂现象。
6.4.1 注浆加固
对YK83+610~YK83+580段左右侧采取φ42×4钢花管注浆,钢花管布置范围为:至高出隧道断面圆心1m位置往下,按间距1m×1m梅花形布置,钢花管长6m,与工字钢焊接以形成整体共同受力。注浆压力控制在0.5mPa,增加围岩的稳定性。
6.4.2 临时钢支撑、临时仰拱
YK83+610~YK83+580段采取Ⅰ20b钢支撑临时仰拱加固,每3榀为一组,榀间距60cm,组间距3m,榀与榀之间采用Φ25钢筋连接,钢筋环向间距1m;为了确保与初期支护的混凝土密贴,每组钢支撑采用C20喷射混凝土封闭喷平,喷射混凝土厚20cm。钢支撑支护施工中,应保证拱脚确实落于岩石之上充分接触,必要时可用钢楔楔紧。加快下导坑及仰拱施工进度,以使上下导坑初期支护尽早封闭成环,待上下导坑钢拱架封闭成环后拆除临时加固仰拱,同时要求下导坑及仰拱施工过程中应短进尺,早封闭。
林场隧道出口段口位于309省道下方的浅埋偏压地段,开挖断面大、地质条件差、Ⅳ级、Ⅴ级围岩所占比例大。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塌方、地表沉降、溶洞、特大溶洞、软弱围岩收敛变形超限。采取了不同的处治技术措施,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采取的技术措施合理可行,施工工艺成功且有效,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和隧道的运营安全。林场隧道施工采取的一些成功技术处治措施,为大断面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积累了施工经验。
[1]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林场隧道两阶段施工设计图[Z].2010.
[2]JTJ042-2000,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S].
[3]程建军.蝴蝶谷隧道浅埋偏压段长大管棚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0,36(12):30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