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长春新民大街历史街区特色及保护对策

2012-11-06 06:06宫殷婷
山西建筑 2012年8期
关键词:新民大街历史

姜 虹 宫殷婷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0 引言

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记载了城市发展的历史,体现了城市的独特风貌,延续了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它既是不可再生的稀有的宝贵文化财富,又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资源和优势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建筑的保护已从大规模的推翻重建发展到合理保护与更新模式,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也已经扩大到了空间完整性、景观生态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上。

1 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与演变

长春,始建于公元前2130年,曾经历过上古、夏商、两汉、唐朝、辽、金、元、清、民国、伪满洲国等数朝历代沧桑的洗礼,是北方唯一的多民族聚居地城市[1]。

1.1 新民大街的历史演变

1932年,日本人为这座伪满的首都制定城市规划,新民大街即为当时的政治中心,“八大部”的所在地,1936年建成,当时被称为顺天大街,出自《圣经》人应顺天[2]。1946年国民党时期改为“民权大街”,是根据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而命名,解放后改为新民大街。

1.2 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的范围

2009年年末,长春市新民大街被选为长春市首批五大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2010年政府确定街区范围: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用地面积为365.4hm2。具体范围为:南湖大路以北,西安大路以南;东到新民主大街、新疆街、工农大路一线;西到西民主大街、万宝街、延安大路一线;北到裕华园,包含东、西民主大街沿线,新民大街沿线和南湖公园。

2 景观特色分析

2.1 空间格局特色分析

新民大街空间布局完整、历史建筑风格统一、使用工程延续良好,在我国城市现存历史街区中独具特色。

在空间布局上,新民大街是伪满时期的行政中心,其规划意在突出帝王的统治地位,结构十分严谨,是伪满皇宫的中轴线。它的路面是波浪形的,路中间有一条22m宽、1400m长的街心花园,道路两侧的绿化郁郁葱葱,寓意为一条龙,北部新皇宫为“龙头”,南部为“龙尾”,末端筑坝坎拦水成湖、栽花成树建成“黄龙花园”——今南湖公园,整个大街寓意为“龙位长青”[3]。

在这一主轴线上共有六个景观节点,层次分明,从北至南依次是裕华园(原御花园)、地质宫(原伪满新皇宫)、文化广场(原宫前广场)、新民大街街心花园、新民广场(原伪满“安民广场”)以及南湖公园。这一景观轴线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是长春市规模最大、空间序列最为丰富的城市公共空间。

2.2 历史街区中的建筑遗产

作为近代城市的“新京”,在国内近代城市中的地位是极其特殊的,它的建设主要出于政治目的,建筑形式倾向于中西折中主义,被称为“伪满式”“兴亚式”。它们不仅仅是建筑遗址,还是带有特殊历史含义的文化遗产,是比文字更真实的记忆。

2.2.1 伪满时期的建筑特色分析

新民大街这一路段上的历史建筑占整个街道界面的71.9%,这些伪满时期“八大部”的建筑在外形和立面上各具特色,错落有致的高大楼房都附有典雅宁静的院落,集中西方建筑风格为一体。

如伪满军事部,平面整体呈“个”字形,立面上通过设置局部平台形成高低错落的建筑造型。主体顶部采用民族式建筑风格,并有部分浮雕装饰,连三座烟囱也作为建筑构图的手段,典型的中西折中主义的“兴亚式”风格(见图1)。

再如伪满国务院,外形模仿日本国会大楼设计建造,塔式屋顶,咖啡色缸砖贴面,整个平面结构呈“王”字形,具有东方建筑特点(见图2)。此建筑具有非常的意义,这是亚洲当时三栋同样的建筑中仅存的,韩国的此建筑已被拆除,日本的国会大楼在1949年被炸毁,后虽模仿建造,但效果已远不如前。

“八大部”的其他建筑外形也极具特色,有的中间高起部分设有两坡屋顶,如伪满经济部;有的主楼中上部配以歇山、马尾、重檐等,如伪满司法部(见图3);有的建筑正门前由圆柱支撑着挑檐,上部有半坡檐做点缀,如伪满民生部(见图4)。这些建筑都融入了中西方的一些典型的建筑风格和装饰手法,并很好的加以结合创新,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伪满时期建筑群。

2.2.2 近现代建筑特色分析

建国后,新民大街两侧又陆续建起了一些新建筑,有些建筑延续了街区原有的建筑风格和形式,与周围的环境相呼应,在整体建筑形式上达到了协调统一。

如1956年建成的吉林省图书馆,平面呈倒“T”字形,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传统的仿古建筑风格,建筑上有丰富的细部,如采用水泥造成的雀替、门簪等构件,比例恰当,造型美观,是长春市建国后建成的代表性建筑,称为长春市建国初期的“十大建筑”之一(见图5)。

但新民大街上也有不和谐的因子,如1989年投入建设的吉林省彩电中心(见图6),与周围历史色彩浓郁的空间环境格格不入,它具有现代气息的简洁单调的线条,突出了新旧建筑外部形态之间的矛盾,破坏了视觉空间的连续性、和谐性、相对一致性,更破坏了环境空间的整体完美性。

3 保护及发展建议

3.1 当前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由于社会的变革,历史街区的许多建筑产权发生了变化,长期缺乏有效的维护;

2)历史街区内的新建建筑在形式和外观上与原有保护建筑不协调,破坏了历史街区风格的统一性和景观的连续性;

3)历史街区现有建筑和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要求,建筑使用功能不完善,乱搭乱建现象严重,有些历史保护建筑已经失去了它们原有的风貌;

4)开发性的破坏,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张,开发力度的加大以及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历史街区正在被蚕食;

5)很多历史保护建筑都不能延续它原有的用途,对一些历史保护建筑的再利用,有些已经超出了建筑本身所能承受的范围,对建筑也是一种破坏。

3.2 保护及发展的建议

保护历史街区,就要保护构成历史街区风貌的各个要素,这其中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街区建筑的保护;2)街道格局的保护;3)新建建筑的高度与尺度的控制;4)基础设施的改造;5)街区人口及居住方式的调整;6)街区功能及性质的调整。

历史街区本身的综合性、社会性,说明它今天所要解决的问题已经超脱物质空间而日益趋向社会、经济发展、交通、管理、环境质量等复合性的社会问题[5]。

1)应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管理职能,由政府调控,找出一种符合历史街区保护的科学的运作机制。

2)确保街区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和真实性,历史街区是经过不同时期的沉淀逐渐形成的,它不是凝固的、静止的,应该是历史的延续和发展。

3)提高历史街区内居民的“公众参与”性,街区中的居民是街区的重要组成,应让居民意识到历史街区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参与到改造和保护中,完善街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

4)保护街区的整体风貌,以及构成街区的各个要素,外观上按历史面貌去修复,有些建筑内部可进行适当的改造以适应现代居民的生活,但切忌大拆大建,破坏街区的原有肌理。

4 结语

历史街区的保护应该是对有价值的历史建筑、文化等进行保存、更新、延续,而不是一种单一的行为,那样会阻碍历史街区的发展,会渐渐抹杀历史街区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针对历史街区的特质和当前面临的实际情况,应从保护和延续传统城市空间格局入手,继承和发扬城市文化传统,恢复历史街区的活力,在不断地实践与探索中力求找出一种符合历史街区保护的科学的运作机制,确保街区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和真实性。

[1]赵德让,刘红宇,邹世魁.长春市志·文物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

[2]李 重.伪满洲国明信片研究[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8.

[3]贾福田.长春新民大街——良好的历史文化街区[A].建筑与地域文化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建筑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

[4]聂洪超.历史街区保护的相关理念[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9,30(1):30-31.

[5]阮仪三,顾晓伟.对我国历史街区保护实践模式的剖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5):23-24.

猜你喜欢
新民大街历史
逛大街
奇怪的大街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大街上捡来的爆笑图
大街上真热闹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