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典型工作为中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课程改革研究*

2012-11-06 07:25:04詹春毅赖兴余陈建丽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5期
关键词:模具课程体系岗位

詹春毅 赖兴余 陈建丽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广东 珠海 519090)

以典型工作为中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课程改革研究*

詹春毅 赖兴余 陈建丽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广东 珠海 519090)

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行业背景为依托,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岗位进行职业分析,确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职业岗位群及人才培养目标,在以“典型工作”为中心的课程改革思路指导下,文章论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和优化的过程及其效果评价。

典型工作;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课程体系;构建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以下简称计辅)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先进制造技术。由于该技术的应用大大加快了机电制造业的发展,使生产速度成倍地增长,产品设计和生产周期大大缩短。《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努力构建广东省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重化工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做强现代制造业,引导现有制造业由加工装配向零部件设计、制造和研发延伸,实现“珠海加工”向“珠海制造”、“珠海创造”的转变。珠海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迫切需要一大批计辅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可见,本专业的发展和建设具有良好的行业背景和区域产业优势。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岗位群分析

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首先确定了计辅专业服务于先进制造业和区域经济。然后经过广泛的行业人才需求调查,对生产过程中具有逻辑关系的岗位职业进行分析,并对所需要的共同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合并,形成一种建立在职业分析基础上适合学历教育的岗位群:(1)模具设计师;(2)数控编程员;(3)产品设计师;(4)模具钳工;(5)数控机床操作工。其主要工作岗位对应的职业能力见表1。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主要依据四个方面:第一,按照国家教育方针确定的培养人才的总体要求;第二,按《高等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确定的学业标准;第三,按职业资格标准及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确定的作业规范与职业道德;第四,按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业务规格要求确定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结构。本专业以服务珠海和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面向现代制造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掌握冷冲压工艺、塑料成型工艺、数控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及技术,具有冷冲模、塑料模的设计与制造,模具制造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和维护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至少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计算机辅助制造程序员、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操作工、助理模具设计师等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之一。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根据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从单项技能到综合能力,从技术员到助理工程师、工程师的职业成长规律,分析知识和技能的递进关系,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中的各类课程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从职业认知、职业兴趣到单项能力(技能)培养,再到复杂、综合职业能力(技能)培养。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来确定教学内容,保持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并将职业技能考核内容课程化。这种以职业能力分析为起点,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可充分体现系统性和职业性。

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分解落实课程教学目标;(2)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工作过程导向重构课程结构和知识序列,设计学习情境,选择能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构建好的课程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表1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表

图1 计辅课程框架体系图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需设计选择各种载体,将每个学习领域转化成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导出,既是对具体岗位工作子任务转化的结果,也是对学习领域的进一步分解,最终成为教学的基本单元。笔者拟以主讲的“模具结构单元综合实训”为例,来分析这一过程。

首先要给课程定位。该课程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模具方向)的核心技能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实训,使学生能掌握中等复杂程度注塑模设计、制造的能力,达到助理模具设计师(注塑类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要求,具备从事该岗位所需的基本职业素质。

课程设计思路:在对模具设计师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课程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产品任务为驱动”,通过对一些生产案例进行造型、模具设计,以实际产品开发流程为学习主线,任务驱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将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过程所涉及的设计知识、模具装配知识及设计软件应用知识等必需的知识进行融合,以工厂典型产品模具开发的技术流程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

表2 《模具结构单元综合实训》学习情境表

教学模式创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单元模块化教学,根据注塑模具结构将本课程分为5个学习情境(见表2)。每个学习单元使用精心选择的产品作为载体,依托这些教学情境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活动。通过对案例进行模具设计,使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熟悉模具设计结构,掌握模具设计的要点。在模具设计完成经过确认后,让学生出工程图纸并编制加工工艺进行加工,完成后装配成实物模具。使设计制造一体化。

效果评价

基于工作过程的计辅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进一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一系列的专业成绩。2006年,我院参加广东省高校数控技能大赛获得团体二等奖和一项数控车床个人三等奖;2009年,我院参加珠海市第三届“天威杯”打印耗材创新设计与专利大赛,获得一项银奖和两项鼓励奖;2010年,我院参加全国二维/三维CAD技能竞赛分别获得全国第二和全国第十的好成绩。自2008年以来,毕业生“双证率”一直保持100%,其中,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达55.6%。另外,计辅专业2010年被评为广东省省级示范性专业,《模具结构综合实训》课程于2008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实践证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课程开发,可完全改变长期以来学习与工作两部分割裂的状态,让学生在校期间不但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工作。工学结合课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并完成一些在所学专业(职业)中最具典型意义的综合性工作任务,确保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系统培养。

[1]朱红建.以逆向工程项目为驱动的专业建设模式探讨——高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9,(6):39-40.

[2]李学锋.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的典型案例研究——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6(4):5-7.

[3]贾颖莲,何世松.行动体系下的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12):41-42.

[4]赵志群.对工作过程的认识[J].交通职业教育,2009,(1):1.

G712

A

1672-5727(2012)05-0102-02

*本文系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综合改革推进计划项目《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07020,主持人:李业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模具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创新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025,主持人:鄢春艳)的部分成果

詹春毅(1978—),男,江苏镇江人,硕士,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讲师,数控铣高级技师,研究方向为模具设计制造与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模具课程体系岗位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模具制造(2019年10期)2020-01-06 09:13:10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模具制造(2019年4期)2019-06-24 03:36:38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4:06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擦擦模具
童话世界(2017年8期)2017-05-04 04:08:34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中华儿女(2016年14期)2016-12-20 18:22:28
模具制造中高速切削技术的应用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