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利斌
(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浙江 台州 318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是指下肢血液在深静脉局部发生异常凝结所致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大隐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疾病,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手术相关因素是引起术后发生LDVT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采取合理的药物治疗对于防治术后LDVT的发生及其预后有重要意义。笔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地奥司明对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术后LDVT进行防治,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经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为大隐静脉曲张的患者206例。其中男108例,女98例;平均年龄(56.2±5.6)岁;病程1~30 d;并发高血压39例,糖尿病27例;有其他部位血栓病史1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并发症及既往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组术前4 h给予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商品名速碧林,葛兰素史克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4 mL/支,批号为11085271-5069)0.4 mL/次,口服微粒化地奥司明片(南京正大天晴公司,规格0.45/片,批号为111105)0.9 g/次,每天3次,术后口服1周。对照组术前4 h给予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4 mL/次。术后均给予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4 mL/次,1天1次,共1周。观察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的小腿周径,彩色多普勒检查有无深静脉血栓,并对比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 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见表1。术前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均正常,全血细胞分类计数及凝血功能正常,且身体无其他明显异常。术后1周两组患者全血细胞分类计数及凝血功能亦处于正常水平,未发现明显皮下、口腔黏膜等出血点;治疗组肝、肾功能均正常,无明显异常反应。对照组有2例脐周皮肤局部红疹,1例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1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经对症处理后,均在14~37 h内恢复正常。
表1 两组小腿周径及LDVT检出情况比较(n=103)
LDVT是一类常见于术后、外伤、恶性肿瘤后期或长期卧床患者的并发症,起病急,患侧局部常肿痛、僵硬,运动后可加重,偶伴有体温升高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体表或可触及血栓部位,局部压痛明显,血管沿线硬化呈条索状。血栓发生后肢体肿胀明显,皮肤呈青紫色,局部体表温度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若未给予及时、适当治疗,随着疾病进展可引起血栓机化,引起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症(CVT),甚至可发生血栓脱落,从而引起肺动脉栓塞等严重继发症。术后发生LDVT的主要危险因素可分为患者自体因素及手术相关因素,通过引起血管壁损伤、血液成分改变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等导致栓塞[2]。LDVT常伴发高纤维蛋白血症,从而形成凝块阻塞血管。因而LDVT治疗方案应同时包括溶栓、抗凝及祛血小板聚集治疗,同时降低纤维化也是有效治疗措施[3]。
临床治疗静脉血栓的药物种类较多,其中尿激酶曾作为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Jung等[4]临床研究证明,可根据患者术后情况选择使用不同疗程不同剂量水平的尿激酶,同时辅以活血、祛聚药物在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有确切疗效。但尿激酶的使用剂量及作用效果评价方面,国内外存在较大争议,已有研究建议不使用尿激酶,因其使用过程中易发生皮下、牙龈、黏膜出血,少数可伴有肝、肾功能异常,且偶有血小板继发性减少发生,甚至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继发症。
低分子肝素钙(LMWH)是低分子量的肝素,由具有抗血栓和抗凝作用的普通肝素解聚后制成。其中含有高活性的抗凝血因子Ⅹa,具有高效活血作用,分子量小,血管壁通透性高,吸收率高。本试验中为避免引起颅内出血等危险后果,采取脐周皮下小剂量短期注射,结果证实该方法安全可靠,两组方案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未影响治疗进程。地奥司明是一类静脉血管活性药物,临床广泛应用于改善静脉曲张及促进血液循环。国外临床研究指出,地奥司明治疗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和痔疮具有可靠疗效,且对治疗下肢水肿及静脉曲张具有一定疗效。地奥司明对CVT 3~5级患者有确切疗效,且对非手术治疗LDVT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显著改善作用[5]。两药联用,可取代尿激酶,保证治疗效果,改善方案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两组治疗方案对LDVT均有确切防治效果,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病例均在对症治疗后消退,未影响治疗方案实施。本试验结果提示,LMWH联合地奥司明在降低LDVT发生率方面较对照组更有优势,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佳,可作为临床防治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药物治疗方案。
[1]Mackman N,Becker RC.DVT:a new era in anticoagulant therapy[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10,30:369-371.
[2]Goldhaber SZ.Venous thromboembolism risk among hospitalized patients:magnitude of the risk is staggering[J].Am JHemato,2007,82(9):775-776.
[3]赵小艳,郝 斌.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及预防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11):1 254-1 256.
[4]Jung SH,Kim JK,Chang NK,et al.Short-term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with low-dose urokinase followed by aspiration thrombectomy for treatment of symptomatic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J].J Korean Soc Radiol,2011,65(4):337-344.
[5]张永康,谢 飞,刘 韵.地奥司明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3):1 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