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国亮
运筹帷幄保公共安全 细处见真筑规划人生
——访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顾林生
本刊记者 王国亮
2011年3月27日顾林生考察3·11日本地震灾区。
非典,5·12汶川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前几年,一桩又一桩重大灾难事件造成的阴霾还未散去,近几年频频发生的灾害事件更是牵动人们原本绷紧的神经:日本9.0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和严重的核泄漏,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造成40人死亡,约200人受伤……
频频发生的灾害中,既有“天灾”,也有“人祸”。城市发展,主旨是要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然而,一个又一个血的教训,向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敲响了警钟:城市发展,经济增长固然重要,公共安全更是重于泰山。如何让城市安全、健康、舒适地可持续发展?带着一系列疑问,记者特意走访了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顾林生,对此他给出了一份响亮的答案:“运筹帷幄,让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发挥作用!”
顾林生,1967年生。曾为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公共安全研究所所长、现任该院副总工程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应急管理基地兼职研究员。1997年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大学国际开发研究生院,获学术博士学位。后到日本学术振兴会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2002年为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的研究员,从事有关城市和区域的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土规划的联合国对华项目的管理和研究和培训工作。主要研究方向∶防灾减灾与公共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国土规划与区域政策。
什么是公共安全?近几年发生的地震、瘟疫、矿难及地铁事故,五花八门各有特色,公共安全何以如此之大得以尽数囊括?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对此,顾林生给出了专业解读。
据他介绍,在现代社会中,公共安全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概念:一方面是传统安全,另一方面是非传统安全。传统安全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主要是威胁一个国家的领土安全和国民生命安全的国家安全。自然灾害,如汶川大地震、南方大雪灾、日本海啸,还有一些瘟疫等也可以说是传统安全的内容。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多非传统问题和伴随的灾害事故已经暴露出来,如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恐怖主义、疾病蔓延等。最近几年比较重视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可以说非传统安全的内容。无论传统安全问题,还是非传统安全问题,城市规划和建设都必须考虑在内。
公共安全之外,顾林生特意提到了应急管理和危机管理。“应急管理是在公共安全事件发生以后,如何在第一时间进行第一手应急处置、紧急救援的管理办法。我们国家自从SARS发生以后,已经把应急体系建设已经提到了很高的地位。但是,光抓应急处置也不够,必须把应急处置的关口前移,做好预防和预备工作。这样一来,应急处置不仅仅只是事后的一个处理过程,而是一个囊括了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甚至包括后面的恢复重建工作等的一整套体系,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联合国在推动公共安全和防灾减灾方面,一直走在先列,理念较为先进。据顾林生介绍,早在1989年,联合国就召开了“国际减灾十年计划联合国大会”,提出了从1989年到1998年,联合国要在减灾方面采取一定的行动,减少人类的自然灾害等各种灾害的损失。这期间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8年10月联合国成立“国际减灾十年”指导委员会,在减灾政策上,大会继续强调把“减灾”的观点更有效地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中,建立和完善包括所有阶层,特别是社区基层的防灾机制这些理念。此外,2005年的联合国减灾大会和之后各种会议,强调把减少风险的手法系统地引进到城乡规划建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建设具有弹性的、容易恢复的城市和乡村。
据顾林生介绍,中国最早提出要提高公共安全标准,是2005年《瞭望》杂志采访他后发表的“科学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文章。经过改革开放,人们从温饱问题脱离出来以后,随着社会的转型,各种矛盾激化,人们关注的目光也开始向“软科学”即安全转移,政府给公众所提供的公共安全服务的内容也随之扩展至就业、教育、食品、环境安全等各个领域。而他给自己的定位即是“鉴于自己的专业和过去在联合国工作的经验,借助清华规划院这一优良平台,在有关公共安全和防灾减灾的政策、制度、管理、标准规范等‘软科学’领域里发展自己的作用,为国家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等工作提供决策咨询建议,为我国规划界在城市公共安全规划领域的发展进行研究。”
顾林生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翻开他的履历,记者不得不感慨于他对公共安全、区域政策研究及活动的狂热,可以说哪儿需要安全,哪儿就有他的探索足迹。多年站在公共安全风口浪尖,纵生华发犹奋蹄。总结起来,他的公共安全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研究”、“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研究”三方面。
顾林生(左二)陪同亚洲防灾研究中心是泽主任访问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研究
2003年非典以来,除了安全生产等领域的专家外,城市规划领域中涌现出诸如中规院的谢映霞、朱思诚与洪昌富、同济大学的戴慎志等一批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研究领域研究专家。先后在联合国及日本从事相关工作的顾林生回国工作后一直作为骨干参与研究和规划编制的实践。但他在规划与设计方面还缺少知识,需要组织一个团队与城市规划专业进行配合。
2005年,这一梦想得以实现,应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的邀请,他在那里组建了公共安全研究所,并担任所长,从事一些与公共安全规划相关的工作。
2005年5月,应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规划设计所谢映霞所长邀请,他作为项目负责人,负责“通州新城总体规划专项研究项目∶通州公共安全专项规划研究”。这是自从非典以后,我国第一个冠名“公共安全”专项规划研究并第一次写进城市总体规划中去。
该规划的亮点是实现了两方面重要转变:一是从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到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的转变,其范围从自然灾害扩大到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特别要考虑安全生产、公共卫生、自然灾害与人为技术灾害相结合的问题。二是规划突出了综合化和全程化。综合化主要体现在从单一灾种管理转向综合灾害管理+危机管理的转变,实现资源、信息、组织的统一协调;全程化主要体现在单纯重视预防向预防+应急+恢复重建转变。该规划中的重大危险源风险分析和应急通道与避难场所规划等内容正是这一规划理念的体现,为以前规划所未见,让人耳目一新。
有了这一次大胆创新尝试的甜头后,顾林生可谓是如虎添翼,与他的团队先后负责了“房山新城总体规划专项研究项目∶房山公共安全专项规划研究”、“蚌埠市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编制;与中规院的谢映霞所长的团队一起负责研究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框架研究”等国家课题,负责“国外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理论、技术方法、内容研究”和“国内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编制案例分析”,这些成果反映在《深圳市城市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体系研究》上,为我国的城市公共规划的奠定了基础。
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
自非典以后,由于曾参加过多项与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研究相关的课题,在这方面累积了大量的经验,顾林生被国务院办公厅邀请参与国务院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地震、森林防火、地质自灾害等部门专项预案、国家紧急状态法(后改名为《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研究和评审工作,这成为他公共安全研究生涯一大亮点工作。
2006年9月,顾林生与北京减灾协会的另外三位专家联名向北京奥组委和市政府提出关于开展北京奥运风险评估的建议并得到王岐山市长的批示而付于实施,并在2007年5月至2008年6月受北京市的委托,先后负责北京市朝阳区、房山区、北京市经济产业开发区和奥运公共区的风险评估和对策研究,为北京奥运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研究与编制方面,顾林生带领清华规划院公共安全所成员在2007年下半年编制了“珠海市十一五期间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这个规划得到国务院应急办、北京市应急办等专家的好评,直接促进了珠海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得广东省的表彰。
通过这4年多的努力,顾林生带领公共安全所在业内创造了一定的影响,而他本人也作为我国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专家得以发挥作用。
2007年5月1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以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为首的、中央各部委的主管部长或副部长、各省(市区)主管副省长以及有关专家等100多人出席了会议并观摩了基层防洪抢险演练。与会专家中只有顾林生根据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的要求,为大会提供了题为“国外公共安全与基层应急管理的机制研究及启示”的一万多字报告,供参会的各位领导参阅,并为今后全国各省(市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面推开提供参考。
在我国城市应急管理领域,顾林生带领他的团队,无论是城市风险评估、城市应急预案编制,还是城市应急体系将建设规划编制都取得了一定成就和并具有一定的全国影响。为了区别于其他单位作出更富有特色的规划,他们结合国家应急管理工作的需求和相关法律的要求,(比如:突发事件应对法要求与城市规划相结合;新消防法要求消防队功能从防火灭火扩到到参与应急救援;人防开始民防与人防一体化转变等),把城市综合减灾规划、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民防与地下空间规划、消防规划、抗震防灾规划等专项规划与城市应急结合起来,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这为我国的城乡规划提出了新的理念和规划方法,同时也为城市规划部门之外的其他部门负责的专项规划提出了新的思维和方法论。顾林生说:“我不是嫡系专业培养出来的专家,是半路上杀出的程咬金。我们对传统的规划进行挑战,结合世界,时刻创新,其结果是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和理念推出去共享,从而促进安全领域规划的改革和整体水平的提高。这是清华规划人的使命!”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自汶川大地震后,民政部进一步加强减灾政策研究,在国家减灾中心新设立了减灾政策研究部。2009年6月16日,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和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主办“减灾救灾政策研讨会”,邀请顾林生讲授“国外减灾政策与政策研究。此外,该中心还邀请他完成“世界主要国家灾害预警、备灾及空间技术减灾应用研究”课题,研究各国的政策和技术。
2009年11月,顾林生作为清华的代表被选为北京减灾协会常务理事,致力于相关机构和专家合作,促进这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市场开拓等。
在国际减灾方面,顾林生先后作为代表,多次参加联合国等国际机构的国际减灾会议和相关的课题研究。2010年,他担任组长,在国家减灾中心的领导下,编制完成了APEC的“灾后恢复重建与减轻灾害风险应用指导手册”。今年,他参加了IRP(联合国国际灾后重建平台)的灾后重建论坛,将负责对汶川地震恢复重建的评估研究工作。
作为我国著名的日本防灾减灾研究专家,顾林生在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工作时,与现任的国家地震局副局长,当时的北京地震局局长修济刚先生引进日本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理念,为2003年我国第一个应急避难场所—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看过上文的经历,您是否也为顾林生副工程师的工作内容而感到钦佩?而这仅仅是对他工作的部分概括,甚至连他在海外的重要经历都未提及。而今,作为我国公共安全、区域研究领域里的知名专家,他在行业内的影响有目共睹。但有谁会想到他并不是科班出身。他本科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亚非系所学的日语专业与现今所从事的行业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而促使他做出这一大转变的,只以为当初一个最淳朴而发自内心的梦想——想为和我一样出身在穷苦地区里的人造福。
顾林生出生于苏州昆山一个偏僻的农村。也许是因为农家人与生俱来的淳朴、真实使得他从不避讳自己的出身,心里想着口里念着的常常是那段穷苦的岁月和曾经有恩于自己的人。食不果腹的年代,他与所有穷娃娃一样,打过野菜,吃过野果,摸过鱼虾……也正因为这样,在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顾林生从小就知道要靠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邻里乡亲看这孩子上进,也都愿意伸手帮他。直至如今,顾林生还能一一细数曾经有恩于自己的人:有当年紧衣缩食拿出稀缺粮票供自己上大学使用的邻里乡亲;有曾经拿出自己儿子的鞋子给他穿的初中老师;有得知他要出国千里为他送行的公安局干部……
1990年,顾林生迎来人生一大转机,成绩优异的他获取到日本留学的机会,而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他做了一个重大决定——从最初的外语专业跨越到区域研究、国际开发研究领域,因为他觉得相比较而言这一专业更能帮到穷苦地区的人们。带着这份心意,顾林生进入名古屋大学国际开发研究院国际开发专业,先后获取硕士和博士学位。之后有机会进入联合国从事相关方面研究,在众多机缘巧合及与各领域工作的磨合中,他渐渐向安全规划领域靠拢,并最终跨入了这一行业,成为这一领域有影响的专家学者。而最难能可贵的是当他摇身变为立于沙盘间运筹帷幄,规避灾难和风险,掌控未来的规划师时,仍保持着最初那份淳朴和本真。
正如现在他所从事的规划行业一样,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顾林生同时也走出了一条不错的规划人生路,但无论轨迹如何变换,他都始终坚持不离开“解民于疾苦,为民造福”这一主线。除了上文提到的系列工作外,他还积极发挥自己曾经在联合国、日本工作过,对公共安全规划、防灾减灾的前沿科学及技术知识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具有丰富的经验及国际人脉关系的优势,奔走在日本、美国和国内各大城市之间,发挥着连接桥梁及纽带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顾林生与日本内阁府防灾局、国土交通省国土规划局、日本总务省消防厅等政府相关部门及神户大学城市安全研究中心、日本灾害重建学会、神户都市问题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保持有良好的沟通与联系,双方经常就公共安全研究、防灾减灾,汶川地震过后灾后重建等相关事宜进行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与沟通活动。
2011年1月顾林生作为我国代表参加联合国“2012年国际灾后重建论坛”,论坛主张把汶川地震震后重建的经验作为人类减灾财富,全球共享。
作为国内安全领域的骨干专家,顾林生还积极投身到国内相关的各个领域活动中去,如作为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安康计划校园安全应急教育工程”的公共安全专家,他曾与多位专家奔走在绵阳、德阳等四川灾区学校进行调研,了解了灾区教师和学生们需要安全应急教材、开展安全应急培训及演练;建立应急安全体验教室的需求等。2011年11月,他被选为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负责学校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标准研究。他说如果在今后5年时间内,搞好安全教育和建好安全学校、安全社区,那么10年后,现在受教育的孩子们长大成人后,相信我国的公共安全将有很大的进步。
“公共安全再怎么规划,再怎么努力,最终都得寄希望于国民相关素质的提高及教育培养的问题上,所以未来,我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这两方面的工作上,同时我们规划现在趋向于一种贴近自然、倡导文化的理念,规划就是要把每种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因素都和谐配合起来。确保安全文化建设的空间,也是规划必须的重任!”顾林生如是总结自己对未来的规划。
“一座城市就像一棵花、一株草或一个动物,它应该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保持统一、和谐、完整。而且发展的结果决不应该损害统一,而要使之更完美;决不应该损害和谐,而要使之更协调;早期结构上的完整性应该融合在以后建设得更完整的结构之中。”——20世纪英国著名城市学家,规划设计师埃比尼泽·霍华德在他的经典著作《明日的田园城市》曾做过如此经典的阐述,为着这样一副美好的愿景,近百年来,有许多规划师奋不顾身地投入到相关工作中去,而顾林生也在为自己心中的愿景努力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