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虹英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中学 浙江余杭 311121)
“一主多选”策略引入高中体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以杭州市余杭区余杭中学研究例
金虹英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中学 浙江余杭 311121)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多更好的教学策略如雨后春笋般在教育领域中出现并被运用与检验。基于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笔者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对比法、数理统计分析法等对“一主多选”策略引入高中体育教学(教材选择与设置、学法选择与应用、学生评价)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 “一主多选”策略的引入有助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研究得出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引入“一主多选”的策略是可行的。
一主多选 高中 体育教学 可行性
相关研究发现: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知识范围的不断扩大、求知欲不断增强,高中生开始出现了不关心体育课内学习与锻炼,而是对课堂外的体育活动(包括班级的、校际的、以及校与校间的)各种比赛非常感兴趣的现象。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不同的学生会对不同的体育项目有着不同的体育兴趣和参与选择,例如男同学大多喜欢各种球类、散打、跆拳道等此类竞赛性强、运动量相对较大的运动项目,而我们的女同学则喜欢诸如羽毛球、健身操、跳绳运动量不大,且姿势优美、节奏韵律感强的运动项目。换句话讲以上的分析可以概括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具有广泛、选择、深刻和连续等四个特性。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特性为特点解析了其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指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学校体育场地、设备等得到了改善,似乎学生的体育兴趣也应随之而提高,但是事实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学生喜欢体育而不愿意上体育课的现象。相关主管部门也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如学分制、模块教学等,但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究其原因还是我们没有找到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点或者策略,因此我们教师有责任对其认真剖析,积极寻找相应的策略。“一主多选”策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其主要针对课堂教学内容选择、课堂组织形式、评价方案等的创新。其目的就是想通过这种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表1 实验与对照班级(学生)分布情况一览表(共计274名)
“一主多选”是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个策略,是操作的模式时以一个为主,多个选择的形式。目前主要在教材选择与设置上应用的比较多。本研究将其应用范围仅设定为教材选择与设置、学法选择与应用、学生评价等三个方面。
依据研究所需的“科学性、准确性、实效性”原则。笔者从三个年级段选取了6个班级,分成教学实验组和对照组。具体分布如表1。
3.2.1 文献法
笔者通过中国基础教育文献资源总库以“一主多选”为题名进行模糊检索,检索的结果是4篇,具体如下表2。
对4篇文章下载并阅读后发现,其中三篇研究的是关于一节课教材选择与安排的一主多选,而另一篇是关于大课间活动选择与设置的内容。而对于课堂组织形式、学习评价等方面的一主多选没有给予研究。
3.2.2 问卷调查法
表2 检索文献一览表
表3 年体育成绩测试对比(测试项目:50米、实心球、立定跳远、1000米/800米)
图1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习目的变化调查表
研究先后通过两次问卷调查,一次是实验前的摸底调查,一次是试验后的反馈调查,两次分别发放问卷通274份。调查的内容涉及学生的上课目的、动机、态度、兴趣与爱好和对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成绩评价反馈等。
3.2.3 对照教学试验法
在试验班和对照班中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教学形式以及不同的评价方案,通过对其教学效果对比加以判断优劣。对照的标准包括态度(学习和对新教法的态度)、课堂参与度、身体素质、体制健康水平、学生反馈评价等几个方面。实验周期定为1个月,一个年级涉及到20课时的实验教学。
3.2.4 数理统计法
通过Excel 2007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对教学对象的了解和教材、学法、评价的研究等。笔者对6个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内容是关于教师教材选择与搭配的合理性评价和学法、评价的有效性。与此同时,笔者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对教材、学法、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理论研修。这些都为一注多选策略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提供了其实施的成功性和有效性。
4.2.1 教材的一主多选
实验班的教材选择与设置是依据教学大纲和学校的客观实际、学生的年龄、性别、季节等条件,由教师统筹安排并依据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多选的搭配。根据研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选择项目不宜过多,选择项目的搭配要合理,场地不宜太宽阔,即选项内容要选择靠近主教材场地周围具备选择条件的项目,以便教师全面管理及时指导学生练习,做到“统而不死,散而不乱”。例如,排球课时,可安排篮球的行进间高手上篮、羽毛球等多选项目的练习。
4.2.2 学法的一主多选
在实验班级中,学法的一主多选具体的形式是课上学习的方法包括教师指定的一种和可供学生选择几种学习方法。例如,篮球投篮学习中教师指定的学习方法是重复练习,在完成这个练习的前提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老师提供的几种练习方法的任何一种或两种以上。同时,我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的积极性,允许学习提供1种或2种学习方法。
4.2.3 成绩评价的一主多选
在成绩评价的一主多选上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是测试项目上一主多选:实验班级采用了教师规定测试内容和学生自选内容相结合的评价形式。在评价的标准上采用以《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为主,教师制定和学生自定的标准为选择参考。评价的组织形式也进行了改变,注重师生的共同参与。
在“一主多选”策略实施前,笔者对本校学生进行了“一主多选”策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9%的同学赞成“一主多选”策略,且有97%的同学还选了自己选择练习内容,在对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排序上依次为:篮球、足球、跆拳道、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操、排球、技巧、田径。这说明过去我们在教材内容搭配安排上,只注重教材搭配,没有对学生进行详实的了解与掌握,对其身心进行调查研究。从小学到中学,学生的身体运动能力得到一定发展后,随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发育,心理和生理需要都会激发求知欲的学习动机,他们不会满足于现状,会有新的需求和目标。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采取一主多选的策略,通过此策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其形成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使他(她)们成为体育课堂学习的小主人,充分给学生搭建自我表现和发展的平台,而恰恰“一主多选”的策略就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的。
图1结果显示: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习目的变化调查表中可以看到增强体质、学习技术与应付考试三项指标在实验班与对照班中分别为:增长13.9%、2.9%、下降19.7%和下降0.8%、5.8%、增长15.3%,这说明实验班级的学生在学生态度上相对于对照班更为端正。出现这种结果原因与教师对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合理的评价是分不开的,同时又与课堂的学习环境、分为分不开。新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主张创造一个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才会在实验班出现以上结果。
由表3数据结果可知:T实>T0.01,p实<0.01,高度显著;T对<T0.05,P对>0.05,不显著。因此,一主多选教学策略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技能掌握水平。
基于研究结果,“一主多选”采取不同的活动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创设了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所喜爱的项目并积极的进行锻炼。因此,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高中体育的教材选择、学法选择和学生评价等三个上运用一主多选的策略是可行的,有效的。
6.2.1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研究发现,高中阶段的学生对所选的体育运动项目具有一定的认识与兴趣趋向,其过程中并不是需要教师过多的启发和诱导。因此,笔者认为在“一主多选”教学过程中,要让高中学生自愿地去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使其通过自身的运动实践,体验体育运动所带来的乐趣和快感,加快体育运动爱好和兴趣的培养进程。只有这样才能完全的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不能管的过多,要敢于放手,在自己掌管的空间内给足学生空间。通过这样,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提高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从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6.2.2 用竞赛法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在一主多选的策略应用过程中,竞赛法的合理利用会使其策略发挥出更好的效果。特别是在练习方法上,合理利用竞赛发特别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应注意竞赛的方式要使各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比赛带来的成功感,否则就会使其因失败而丧失信心。比如说:在人数较多的选项中进行男生、女生的对抗赛,“强与强”的对抗赛,“弱与中”的追逐和“中与强”的追逐等竞赛性质的练习方法,能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加喜爱自己的选项。
6.2.3 掌握表现欲的判断技能
由于学生年龄、性别、气质以及对事物的认识等不同,其表现欲的反映也就不同:男孩子经常表现为明显的外露、突出、毫无顾忌;女孩子则显得平稳、有分寸,给人温文尔雅的感觉。研究发现学生在多选项目学习过程中其表现欲往往将会直接影响到到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意识。因此,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对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表现给予以正确对待,不能取适当的教育行为,就会有意无意对学生的积极性给予扼杀,其后果是严重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其学生丧失自信心,也会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善于专研学生表现欲的观察和判断技巧,及时有效地的对学生的表现欲给予灵活处理,使其促进练习的参与有效性。
6.2.4 教师敢于创新与实践
高中生的心理成熟程度随着其年龄的不断增长、生理上的不断发育等指标也越来越接近成人化,以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权威性逐渐褪去,在他们内心中会重新塑造自己心目中的威信人物。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师必须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权威压制学生的做法,如我教你什么,你就必须学什么。因为,这样做的后只能抑制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的产生,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快速产生,最终形成学生不愿上、不想上、怕上体育课、对体育课失去兴趣,疏远体育课的后果。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对“一主多选”策略进行创新与实践,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不仅让学生感到快乐,更重要是让学生感到成功的体验。教师要通过不同班级进行大胆的实践,通过实践来检验一主多选的,找到其存在的优缺点并修正之。
[1]申根喜.对一主多选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学校体育,1998(4).
[2]王丹.体育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J].时代教育,2009(1).
[3]蔡培霆.一主多选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究[J].新课程(上),2011(11).
[4]王庆伟,李莹,凌辉.素质教育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理念[J].首都体育学报,2000,17(3):3~5.
[5]邓春贤.市(县)普通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体育教学,1999,20(2):1~6.
[6]钟启泉.体育教学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丁国范.高中体育课“板块制”教学模式的探讨[J].体育教学,1999,30(1):19~20.
G80-3
A
2095-2813(2012)05(a)-0046-03
金虹英:女,浙江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