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彬,李海燕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密云医院1.放射科;2.儿科,北京101500)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是局限在肺内的单发类圆形肺实质病变。对于SPN良、恶性的判断及早期诊断,一直都是胸部CT诊断研究的重点和难点[1,2]。本研究应用动态增强CT检查孤立性肺结节,并用定量的功能分析方法评估SPN性质,报告如下。
1.1 随机抽取我院1999年至2011年SPN病例54例,男性39例,女性15例。年龄38-77岁,病灶直径≤3 cm,全部病例通过手术切除、CT引导下经胸穿刺活检或经支气管肺活检得到组织学或细胞学最终诊断。病理检查证实患者分别为:肺癌31例,结核17例,肺炎性结节6例。
1.2 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IEMENS 16排螺旋CT和非离子型对比剂(100 ml),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流率2.5-3.0 ml/s,常规薄层(3 mm)扫描。动态扫描:于注药后20、40、75、120 s分别行病灶动态扫描,共2个序列,每个序列各扫描10层;后期处理:测量全部SPN平扫及增强后不同时间段、同层面病灶的CT值,计算CT净增值(增强后-平扫)和最大净增值(同层面最大强化值-平扫值)。分析其增强幅度及增强特点。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t检验。
2.1 SPN平扫CT检查结果 肺癌、炎性结节与结核球性结节平扫CT值分别为31.3±9.1,22.4±9.1和35.9±17.5 HU。统计分析表明:肺癌、炎性结节与结核球性结节平扫CT值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SPN增强前后的CT值检查结果 肺癌增强后各期CT值与平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其CT净增值为20-60;肺结核增强后各期CT值与平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CT净增值<20 HU;肺炎性结节增强后各期CT值与平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其净增值>60 HU。肺癌和肺炎性结节显著强化,肺结核球轻度强化或不强化。肺炎性结节呈逐渐上升型,其强化高峰在120 s;肺癌性结节呈缓慢持续升高型,其强化高峰在75 s即开始;肺结核结节呈平坦型,无明显强化高峰(见表1)。
表1 54例SPN CT增强前后的CT值变化(x-±s,HU)
关于SPN的CT检查,目前理论认为:增强CT检查过程中,SPN的CT值增强幅度及模式与其血供、微血管密度(MVD)、血管的通透性及血管外间隙的引流速度有关[3]。由于肺癌的大多数血供来自支气管动脉,癌组织比正常组织的血流量增加约20%-30%,可延长造影剂在肿瘤内的滞留,同时肿瘤占位还使淋巴管引流受阻,因此,血管外间质内的对比剂在肿瘤内滞留的时间更为延长[4]。结核球是由纤维组织包绕的干酪样坏死组织构成,或结核空洞的引流支气管被阻塞,空洞由干酪样物质填充而成,外表有纤维包裹,因而结核球多无CT强化。据此,一般认为SPN的强化程度与其直径大小无关,而与其组织学类型有关。因此,CT增强值的大小是SPN定性诊断的一个重要依据。
本组SPN患者检查结果显示:肺癌性结节增强值在20-60 HU之间,结核性结节增强值在20 HU以下,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3,4]。另外,本组6例炎症结节也均有明显增强。考虑其原因可能为:急性炎症早期出现暂时性血管痉挛,之后,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及血管通透性增加,使造影剂进入病灶血管外间隙量增加,致造影剂在细胞外液滞留时间延长[5]。本组急性炎症患者出现明显的增强效应、结核性结节患者未出现明显的增强效应的结果,也与目前理论相符。
我们进一步应用定量的功能分析方法,分析了肺癌和肺炎性结节CT强化的特征,发现肺炎性结节强化峰呈逐渐上升型,其强化高峰在120 s;肺癌性结节呈缓慢持续升高型,其强化高峰在75 s即开始。本组病例检查结果提示:肺炎性结节和肺癌性结节的强化峰特征及强化高峰出现的时间的差异,有助于判断SPN的性质。
总之,对于孤立性肺结节进行动态增强CT检查,可以通过增强值鉴别结核性结节;对于均呈显著强化的肺炎性结节和肺癌性结节,观察其强化峰特征及强化高峰出现的时间,有助于进行初步鉴别。在完成CT动态增强检查基础上,对于呈显著强化的孤立性肺结节,还应尽早作穿刺活检,以最终明确SPN的定性诊断。
[1]Yang CF,Chen TW,Tseng GC,et al.Primary pulmonary epithelioid angiosarcoma presenting as a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on image[J].Pathol Int,2012,62(6):424.
[2]Schuchert MJ,Abbas G,Awais O,et al.Anatomic segmentectomy for the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and early-stage lung cancer[J].Ann Thorac Surg,2012,93(6):1780.
[3]Swensen SJ,Brown LR,Colby TV,et al.Lung nodule enhancement at CT:prospective findings[J].Radiology,1996,201(2):447.
[4]Swensen SJ,Viggiano RW,Midthun DE,et al.Lung nodule enhancement at CT:multicenter study[J].Radiology,2000,214(1):73.
[5]Agrons GA,Rosado de Christenson ML,Kirejczyk WM,et al.Pulmonary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radiology features[J].Radiology,1998,206(2):511.
[6]Murata K,Takahashi M,Mori M,et al.Pulmonary metastaticnodules:CT-pathologic correlation[J].Radiology,1992,182(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