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莹莹,杨桐伟,邹佳芮,郑海波,孙丽华,潘振祥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吉林 长春130041)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一种新的血液保护方法,其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减少血液污染,比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更具有优越性,临床应用逐渐增多[1]。
1.1 一般资料 本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患者2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组(B组),每组各14例。ASA I~Il,年龄30~60岁,体重50~80kg,有高血压、贫血、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内分泌系统疾病、既往心肺功能不全者排除实验。入室后常规连续监测心电图、无创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监测有创动脉压,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
1.2 方法 诱导前A组常规输入生理盐水8ml/kg,以补充机体术前禁食丢失量、生理需要量及麻醉药物引起血管扩张所需的容量,B组经颈内静脉快速输入6%羟乙基淀粉(130/0.4),以15ml/kg,30min内输完,以实现高容量血液稀释增加术前血容量,完成后行全身麻醉诱导。两组均不用术前用药。诱导用药为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3 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丙泊酚诱导剂量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数值进行调整。40-60为目标值,用静脉输入泵注入丙泊酚,速度100ml/h,观察BIS值,当BIS值降低到40-45时,记录注入剂量,并根据患者体重计算出每公斤体重的给药剂量,同时记录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中心静脉压的变化情况。气管插管后行IPPV机械通气,设定潮气量10ml/kg,呼吸频率12次/min,麻醉维持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持续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间断静推顺式阿曲库铵维持肌松。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资料 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丙泊酚诱导剂量的比较 稀释组(B组)每公斤体重丙泊酚诱导剂量较对照组(A组)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诱导所用丙泊酚的剂量
2.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比较 在稀释组(B组)中,当BIS稳定在40-45时,心率、血压并无大幅度波动,中心静脉压(CVP)虽有上升但仍在正常范围之内,均较对照组(A组)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压比较
随着现代手术和麻醉技术水平的提高,很多大手术成为治疗疾病的安全有效的手段,由于手术创伤大,必然会造成大量的失血,随之同种异体输血在手术中也会经常应用,但是面对血源紧张,异体输血的可疑功效,血液误输,并且异体输血还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尽量减少异体输血、寻求有效的血液保护方法势在必行[2]。临床研究表明,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可以安全有效地的应用于手术患者。
丙泊酚作为临床最常应用的短效静脉麻醉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以2.5mg/kg静脉注射时,起效时间为30-60秒,已经作为临床麻醉诱导的常规药物。但作全麻诱导时,可引起血压下降,心肌血液灌注及氧耗量下降,外周血管阻力降低。[3]
血液稀释的临床价值在于可一定程度地缓解血源短缺问题,节约血源,节省开支,无输血反应,不需血交叉试验,无错输血型之虞,无免疫抑制作用,无传染疾病的危险。有研究表明,应用6%羟乙基淀粉(130/0.4)行高容量血液稀释能较好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4]。
丙泊酚作为高脂溶性和高蛋白结合率药物,其代谢易受血浆蛋白浓度及组织灌流量的影响。郑宏等[5]研究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达中度稀释状态时,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分别较稀释前降低30.1%和25.7%。该研究同时发现,稀释组患者丙泊酚分布容积增加,当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中游离丙泊酚浓度增加,使得游离的丙泊酚能更多地顺浓度梯度通过各种生物屏障进入周围组织,从而使药物的分布容积增加,发挥生物学作用。丙泊酚具有从血液到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组织快速分布的特点。静注2.5mg/kg,2min后血药浓度达峰值,血脑平衡半衰期为2.6Min,稳态分布占分布容积的1/3,符合三室模型。丙泊酚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为96%-98%。仅少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两者保持动态平衡。游离态药物常被认为与药效密切相关[6]。因此,当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后,血浆蛋白浓度降低,就会导致结合与游离形式的药物比例发生变化,使得丙泊酚的全麻诱导剂量减少。
丙泊酚可明显抑制心肌收缩力和扩张外周血管,给药后常引起显著的低血压反应。但在提前进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后,患者的循环血容量增大,补充了扩张的外周血管,使诱导时循环系统更加稳定。
本实验表明,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后丙泊酚全麻诱导剂量明显减少,使诱导过程更加安全平稳。
[1]涂兆珍,郑 曼,汪小海,等.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后恒速输注丙泊酚血药浓度的变化[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452.
[2]陈 莹,罗 洁,王德明.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2:442.
[3]曹 晖,蒋 豪,薛张纲.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对丙泊酚靶控输注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212.
[4]鲁卫华,金孝炬,朱美芳,等.羟乙基淀粉130/o.4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骨科手术患者内环境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379.
[5]郑 宏,王 江,曹兴华,等.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对靶控输注异丙酚药代动力学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4,24:418.
[6]Tan CH,Onisong Ml,Chiu WK.The influence of induction technique On intubating conditions 1rain after rocuronium administration:a comparison of a propofol-ephedrine combination and propof01[J].Anaesthesia,2002,57(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