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四季青中学 朱燕
所谓“写作层次教学法”,就是把初中英语的写作教学看成一个系列,在初中三年分为三个阶段完成。详而解之,就是初中三年一个学年为一个层次,每一个学年依据学生的英语程度完成写作教学中的一个目标,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方法。并且在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他们在高中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图解法如下:
“听、说、读促写”就是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以“听”、“说”、“读”为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在词汇、句式和段落三个方面的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英语作文水平的最终目标。但是,由于每个层次目标的不同,“听”、“说”、“读”教学手段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的选择和使用也是不尽相同,各有侧重。总的来说,初一是“以听促写”,侧重于“听”对“写”的作用;初二为“以说促写”,着重在“说”对“写”的影响;初三则“以读促写”,重点在“读”对“写”的提高。但是每个层次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手段为主其余两个为辅。
虽然现行的《新课标》对初中英语的写作在各个阶段有不同的要求,但是现在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基本上处于“教无策、学无效”状态。
1.1.1 只凭感觉——教师在写作教学上没有系统的计划,写作教学只凭教师个人的感觉。对学生的写作比较重视的教师会在每周或者每月排出一定的教学时间来讲解作文的思路和一些写作的技巧,同时每周规定学生练习一篇作文。但是往往训练作文的题材和体裁的选择却还是只凭教师的兴趣和感觉,并没有成为一个体系。而另外一部分教师对作文教学完全不做安排,只是在讲解试卷时才稍作解释;如果试卷的讲解所花的时间较长,则完全砍掉作文的讲解,完全期待着靠学生自学成才。
1.1.2 手足无措——作文教学无定法,无章可循。初中英语作文教学缺乏系统的教学、教学要求和评估方法。很多教师清楚《新课标》中的写作的整体目标,但对各个阶段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和手段,达到什么样的训练目的,并不明了。因为到目前尚没有出现一套成序列、成体系的指导作文教学的教材。这就使作文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变成了一个有弹性的学习内容,教师可随心所欲地安排,有的教师比较重视,有的教师就比较忽视。多数老师重阅读,轻写作,心里寄希望学生能自学成才。所以,使本当占英语教学一定篇幅的作文训练变成了可有可无的教学内容。
笔者作为一个英语教师,也陷入了作文教学尴尬的境地。在英语的教学上,在进行听、说、读的教学时我们都有章可循,但一到作文课,自己常常是天马行空,有时心血来潮,想到一个自以为不错的作文题目,就让学生进行写作;想不到这个星期应该上什么作文课,就请同事一起参谋。所以十多年的作文教学,就像开火车,开到哪,上到哪,自己的作文教学没有一个系统,学生的作文成绩时上时降是常状。
1.1.3 只为考试——初中英语作文教学的目的,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应付各种考试,却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即使教师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激发初中学生的写作兴趣。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教学,多年来,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写作一直是英语教育家和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针对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也有很多人提出了很多科学的方法,比如课堂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灵感,比如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教育考试体系中,中考、高考仍是评价一个学校、一个老师、一个学生的标尺,如何在中考和高考中让自己的学生英语成绩有所提高,是每个英语教师都无法忽视的,这也使我们英语教师在作文教学上只要模式和套路,学生的文章“套板效应”明显,缺乏地道的语言表述和精致合理的结构布局。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笔者认为,就此意义上,无论是学生的英语阅读还是写作,都应实实在在,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帮助他们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
1.2.1 没有兴趣——初中学生对英语作文写作兴趣索然。笔者曾经对全校学生的英语兴趣做过调查,发现在英语学习中,“觉得书面表达是英语试题中最喜欢的题型”的学生为0;“喜欢英语写作”的学生为37 个,约占学生总数的4%,“比较喜欢英语写作”的学生64 名,约占7%,“最不喜欢英语写作”的学生179名,约占学生总数的20%,相对于听、说、读这三个技能而言,写是最不讨人喜欢的。
1.2.2 没有方法——初中生对英语写作无所适从。学生胡乱作文只为交账,对写作心存恐惧,已经很明显告诉我们,这所有的问题都指向英语写作教学的无效。而英语写作教学的无效集中体现在学生心中没有形成一定的写作方法,还有就是词汇和句式的匮乏。由于写作教学一直无章可循,所以学生写出来的东西与他现在所应该达到的水平相差了好几个等级,甚至初中二、三年级的作文还只是堆砌单词,没有词法和句法,更遑论篇章的结构。虽然他们其他功课的水平肯定是到达了初二、三年级的水平,但写作却没有随他们年级的升高而提升。任何一个领域,出现无法可遵,那脑袋就会闪出一片空白,出现短路的故障。如果教师能帮他填补这片空白,排除故障,他的思路就通上了电,一路顺畅,文章就会点亮起来。笔者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上让学生在写作区域里每天的“无为”变为“有为”状态,给学生的写作学习留下一抹痕迹。
1.2.3 没有成就——初中生在作文教学中自我效能感低。笔者就本逐源,发现学生不喜写作,是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分不清教师和学生谁主谁次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几乎所有的教师可能异口同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嘛。可是,主导和主体谁为主呢? 这好像不好比较,但又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问题,它决定教学中是更看重教师的规定、约束、指导,还是更看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看重前者就属于授人以鱼,短期内可能更见效;看重后者则属于“教是为了不教”,更具有长远和宏观的作用。可见要想真正让作文教学走上高速路,首先就必须真正恢复学生的主体地位。源流不分是方法问题。过去,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大多忽视了作为主体的人的作用,忽视了这一点,就放松了对人思想情感的培养,就淡薄了动力系统的构建,学生没有厚实的底子,没有“乐于表达”的激情,整个作文过程就必然是低效的、枯燥的、没有活力的,更是没有创造性的。
《新课标》对初中语言技能方面的要求如下: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因此,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语言技能目标以学生在某个级别"能做什么"为主要内容,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言素养的综合体现。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英语能力,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在平时“听、说、读”的学习环节中关注英语文章的结构和表达特点。在写作教学中,还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尽量用英语思考,使用地道、原滋原味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多题材和多体裁的写作训练,引发他们进行自主归纳和总结。
同时,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英语写作能力最能反映出一个学生的英语水平。因为英语写作涉及学生所掌握技能的方方面面:词汇量的大小、句式的长短和复杂程度、语法的正确和错误以及篇章的结构和布局等。而这些方方面面技能的掌握必须以听、说、读这三个学习手段的实施为基础。
以听、说、读促写,在词汇上大积累,句式上多实践,结构上重合理。
3.1.1 “以听促写”:书写流利、拼写正确
一位音乐家曾言:“手也是有记忆的。”由于英语的字母形式与我们的母语方块字在形上没有任何相通之处,作文的教学就必须从单词的拼写和书写开始。而要达到“书写顺利、拼写正确”目的,就必须让手对英语单词的书写和拼写形成记忆甚至形成条件反射。初一学生一进校门,就必须要让他们养成“听到、想到、说到”某个词就能书写出来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听”是最好的训练方法。笔者就采用“听单词、写单词”、“听句子、填写单词、短语”、“听短文,填写单词、短语”、“听中文、写英语”、“听句子,写标点”等方法,训练学生的书写速度、拼写准确性、大小写和标点符号等方面,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1.2 “诵说及写”:积累词汇、用语得当
在初一阶段,词汇的积累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词汇就犹如“炊之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词汇的积累,即使学生有着高超的作文技巧也写不出好文章。但是,首先,词汇的积累离不开背诵。中文字里有多音字、多义字,英语里也是如此。所以,背诵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英语学习中碰到一个新单词或多义词,“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而作文时的用语得当,则“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时,笔者还关注词汇在“说”教学里的使用。比如在进行“How to get to the post office?”这一单元的“说”的教学时,笔者在幻灯片上事先准备了这些词汇:turn left/right;go(straight)along/down the street;turn on the first/second/…crossing;across from;next to 等,要求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使用这些词汇。学生背诵过程中,笔者也要求学生尤其关注固定词组的搭配和意义。而在每个单元的学习后,对学生词组的掌握的检查更是重点。背诵的内容,除了课本里每个单元的短文和句子,还找了些与每个单元的主题相匹配的课外读物。
3.1.3 “读仿结合”:熟悉句式、仿写短文
如果说词汇是英语写作的“基石”,那么句式就是“水泥”。在初一阶段,词汇的积累是重点,而句式训练为次。在句式的训练上以遣词造句为主,能把老师给的信息说清楚,搞清楚某人做某事,不要出现连主语谓语都不分的情况就行。针对这一目标,笔者采用的是“读仿结合”的方法。如学了七年级下的“I Want to Be a Doctor”后,笔者根据班中学生英语水平的不同,制订了以下最难、难、中、易四份仿写练习。
①Hi,my name is _____.I live in _____ with my parents.My father is a _____.He likes his job very much.He _____ every day.My mother works in a_____.She is a _____.My parents _____ me to be a_____ in the future.But I don’t.I want to be a _____when I grow up.(易)
②Hi,my name is _____.I live in Hangzhou,China _____.My father is _____ and he _____.He_____ every day.My mother is _____ and she works_____.My parents want me _____ in the future.But,I _____.I _____.(中)
③Hi,my name is _____.I _____ Hangzhou,China _____.My father _____.He _____ very much.He ____ every day.My mother _____ and she works_____.My parents _____ me _____,but _____.I_____.(难)
④最难 写一篇50 字左右的小短文,介绍你最好的一个朋友的家里情况。说明他/她的父母对他/她的职业要求和他/她自己的要求。
这四份练习的使用不是一次性的也不是给每一个学生的。比如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先使用“易”的练习,在熟读并掌握了“易”的练习之后,笔者就给他们“中”的练习。然后再在学生掌握了“中”的练习之后再给以“难”的练习。而在完成并熟练掌握“难”的程度后,笔者要求他们根据这种思路写一篇他们好朋友的家里的情况。而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就只要做最后的两个步骤就行了。这样,每个学生的训练目标都达到了,但是基础好的学生没觉得“浪费时间”,基础不好的学生也没觉得“无聊”或“不会做”。
3.2.1 “诵说为主”:句意明了、时态正确
在初一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后,初二的写作教学的重点要落实在句式上。这个阶段也正是时态教学的重要时期,基本上一个单元一个时态。所以,时态正确、句意明了就是初二写作教学的首要任务。笔者利用《新概念英语二》 的前24 课帮助学生掌握时态的正确使用。这前24 课基本上也是一课一个时态或者语态,和八年级英语正好配套使用。对《新概念二》采用的方法是背诵;而在教科书里的教学中也是充分利用“说”课来帮助学生进行操练,使得学生充分理解时间对时态的意义,以及每个时态的正确结构。同时,在这一期间,还帮助学生归纳整理一些特定的句型方便学生的记忆和背诵。如“when”=at that moment 引导状语从句时的句式:
1)Somebody was doing something when something happened.
2) Somebody was about to do something when something happened.
3) Somebody was going to do something when something happened.
4) Somebody was on the point of doing something when something happened.
3.2.2 “以读为辅”:熟悉长句、首尾相顾
阅读也是八年级阶段英语写作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除了上文所讲到的《新概念英语二》的阅读和背诵外,笔者还挑选了一些英语美文给学生阅读。在阅读过程中碰到好的句式,尤其是一些长句,就让学生划线并整理到自己的佳句本中去,利用早读或课余时间多读多背诵。同时在这一阶段还要学习英语作文的首尾相顾。因为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引导读者能否读下去的关键;而结尾是引导读者进行思考的部分。针对开头和结尾,笔者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给正文,要求学生写开首或结尾。如在进行两种观点陈述的作文类型时,笔者给出正文,要求学生写出开头。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掌握了写作中开首和结尾对文章的作用,同时,也训练了他们阅读时需要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这一阶段的训练也如上面一样分成四个层次进行。以下这种是最难的。也是每个学生都要做到的一份练习。
My parents think that teenagers should stay at home to go over their lessons.They also believe it necessary for teenagers to have enough time to have a good sleep.In the meanwhile,they should help their parents with some housework.
In my opinion,however,we teenagers should go out with our friends for fun so that we can relax more as we usually spend too much time studying lessons during weekdays.Besides,we can share ideas with each other.What’s more,we can also take some exercise together to keep ourselves healthy and strong.
2)给首尾,填补正文。依此策略训练时,只给予一些可能用得上的词汇和短语,但是不给材料。如练习写Thanking-note 时,笔者设计的练习如下:
根据下面这封信的开头和结尾,请给出正文。以下是你可能用得到的词组和单词:
make mistakes;look up;spelling;thanks to;
be sure of/ about Dear Linda,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English dictionary you sent me for my seventeenth birthday.It’s just what I nee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hope you are well and I look forward to seeing you in China next month.Best wishes!
Yours,
Wang Bing
3.2.3 “视听结合”:积累句式、保持兴趣
英语文章的优美与否与作者的表达方式有关。一篇好的英语文章要长短句结合。八年级的英语作文中要鼓励学生开始使用各种从句如状语从句和宾语从句和带有介词短语的简单句。这些句子的使用的熟练程度在于学生对他们的掌握的熟练程度。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这些句式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光靠读和背诵这两种学习手段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这一环节,笔者采用的是“视听结合”的方法。利用课堂部分时间或中午或者自修的时间给学生放映一些英文版的动画、视频等,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还能学习英语,并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
3.3.1 “以读促写”:熟悉篇章、结构合理
有了初一的词汇积累和初二的句式积累和开头结尾的意识,初三的作文练习重点要转移到篇章结构中来。篇章结构是“框架”。光有好的词汇和好的句式,如果没有好的结构,仍然成不了好的作文。而认识一篇文章的框架,阅读是最好也是最直观的方法。笔者的做法是:阅读——熟悉——分析——归纳——训练。
阅读:阅读各类体裁各类题型的文章。
熟悉:熟悉不同文章不同的篇章结构。
分析:分析这些文章的篇章结构。
归纳:归纳不同文章篇章结构的特点。
训练:根据学生所归纳整理的各个篇章结构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每个训练系列的时间至少持续两周。这两周的训练时间贯穿到学生的每个英语学习时段中,如课堂教学、家庭作业。
3.3.2 “诵说继续”:句式复杂、篇幅加长
《新课标》 对九年级英语的写作要求的其中一条为: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这其中,就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能熟练使用各种所学的带有从句和非谓语动词的句子。同时,作文的字数从八年级的50-70 字扩大到80-100 或者100-120 字。也就是说,在九年级的英语作文中,要使用比较复杂的句式,同时还要加长文章的篇幅。笔者认为,“曲不离口”是语言学习的最佳途径,记忆复杂的句式还是要采取背诵的方法。为此,笔者鼓励学生们在课文的背诵后归纳整理一些常用的句型。如以下是与代词”It”相关的一些复杂句型:
1.It’s my aunt Lucy coming to see me.
2.We find it necessary to learn English well.
3.It looks as if it’s going to rain soon.
4.They found it no use talking about it.
5.It took him 3 hours to get there.
但是,学生能背诵出一些好的句型并不代表着他们就能写出这样的句子来。所以,在实施这一策略的同时,还得依靠“说”课来落实,得在“说”的课堂中,培养学生使用这些句式的意识。久而久之,他们也就养成了“背诵了就要使用”这样的习惯。
3.2.3 “视听为辅”:语言地道、表达出彩
好文章不是句子和词组的堆砌。在平时的作文练习的批改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学生的作文没有语法错误,句式也是长长短短,但是就是让人感觉不是好文章。究其原因,是这些学生的作文的表达方式不地道,语言表述不出彩。而造成这一结果的,是学生们只是通过语法功能去写作,没有顾及英语语言本身的地域性和它的传承性。所以,必须通过“视听”这一手段去弥补学生在这方面的空白。组织学生在课余看一些英语视频小片段或者听一些英语小短文,关注这些片段或者短文里英语语言的表达方式,并整理到佳句本上去,加以背诵,再活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经过“听、说、读促写,构建初中英语写作层次教学法”的实施,学生们基本上达到了词可选、句式可用、篇章结构能合理的目的,也杜绝了以往写作时咬着笔杆无处下手的现象,作文也不再仅仅是单词和句子的堆砌。更喜人的是,因为由于大量的背诵和阅读,学生的阅读水平也提高了;而由于不断的视听,听力也有了长进。
但另一方面,由于这一层次教学法对学生的背诵要求比较多,一些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深感吃力,逐渐地,他们对这一教学法产生了畏难和排斥心理,导致一些步骤的空缺,进而影响了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时,在这一教学法中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协作。笔者将在以后对这一教学法进行改进和完善。
[1]施良方,崔允淳.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和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钟启泉,张华主编.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上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38).
[3]刘云生,张鸿.课程实施:整合与优化[J].《中国教育学刊》(京),2003(3.34~36,43).
[4]辜胜阻.变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2003(10.64).
[5]吴立岗.辨证处理阅读教学中的几个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5(3,26).
[6]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J].《教育研究》,2002(5.3~7,16).
[7]王庆宪.“多元互动”:新课改的核心理念[J].《内蒙古教育》,2003(4.13-14,28).
[8]李吉林.教育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人民教育》,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