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脊穴针刺与手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2012-11-04 05:15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11期
关键词:针刺

黄 瑜

广州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中医科,广东广州 510700

夹脊穴针刺与手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黄 瑜

广州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中医科,广东广州 510700

目的探讨针刺夹脊穴并用手法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6月~2010年6月所收治的8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针刺华佗夹脊穴与背部点穴、背俞穴拔罐等疗法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1~6个月,随访6~24个月。结果80例患者中治愈28例,好转47例,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针刺华佗夹脊穴与手法治疗相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确切,无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关键词]夹脊穴;针刺;手法治疗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人们常说“十人九胃”,就是说十个人中有九个人都是慢性胃炎的患者。这种说法并不是夸大或者危言耸听,据统计研究,其约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1]。HP是世界公认的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我国属于HP高感染的地区,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约有60%合并有HP感染。临床上治疗多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或胃黏膜保护剂加两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一般并且副作用大,同时又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祖国中医通过其独特的经络腧穴理论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确实的疗效,现将笔者所在医院应用针刺华佗夹脊穴与背部手法治疗相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8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15~67岁,平均(35.1±7.6)岁;病程4个月~28年,平均(6.4±3.2)年。所有患者经胃镜检查后确诊为慢性胃炎,其中浅表性胃炎67例,萎缩性胃炎13例。排除胃黏膜脱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其他胃肠疾病。中医辨证分型虚热者41例,虚寒者39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实用内科学》,患者应符合:剑突下、中上腹、两侧腹部隐痛,不适,饱胀,嗳气,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疲乏,贫血;胃镜、X线钡餐检查符合慢性胃炎诊断;胃黏膜活检符合慢性萎缩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断。

1.3 辨证分型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分为虚热与虚寒两大类。虚热型:证见胃部灼热不适、疼痛隐作,食少口干,泛酸嘈杂,苔黄舌红或者舌白而少津,大便干燥,脉搏小弦或者细数。虚寒型:证见胃痛绵绵,喜热喜按,渴喜热饮或者口淡不渴,手足不温,舌色淡苔白,大便多溏,脉搏沉细。

1.4 治疗方法

治疗均采用针刺按摩治疗,治疗期间停用一切西药。

1.4.1 针刺 取胸7~10华佗夹脊穴进行针刺,进针深度约为40 mm,以患者有“得气”感即感到局部有酸、麻、沉重、胀感或针刺感觉放射至胃部、腹部为宜,然后接电针,电针仪选用汕头出产的6805A-Ⅱ电针仪。虚热型配胃俞(脾俞)、内关、足三里、内庭,用提插捻转的手法重刺疾出,补中寓泻;虚寒型配足三里、公孙、脾俞(胃俞)、内关,提插捻转补法,轻刺留针,治疗时间约25 min,每日1次,治疗5次为1个疗程,休息2 d,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疗程。

1.4.2 手法疗法 针刺后即行手法治疗,以轻揉手法按揉胸7~12、腰1膀胱经及点揉按胃俞、脾俞、足三里等穴,每次约5~10 min,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疗程。

1.5 疗效判定标准[3]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3],胃脘无任何不适,疼痛消失,恢复正常饮食,餐后无不适感,胃镜、X线消化道钡餐复查病变消失,1年内没有复发为临床治愈;胃脘不适或者疼痛明显好转,进餐或未进餐出现上腹部不适及其他伴随症状,胃镜、X线消化道钡餐复查见病变有好转;半年内未出现进一步发展为好转;胃痛及不适症状无明显改善,复查胃镜、X线消化道钡餐复查无明显好转为无效。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1~6个月,随访6~24个月后观察疗效。80例患者中治愈28例,好转47例,总有效率为93.75%,治疗过程中,首先消失的症状是胃脘胀痛,其次是嗳气、反酸、恶心、胃脘不适。治疗后不同中医分型、不同病理分类疗效见表1、2。

表1 治疗后不同中医分型治疗效果

表2 治疗后不同病理分类治疗效果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但是根据研究表明HP为致病主要感染源,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胃部不适、胃部隐痛、反酸、嗳气、消化不良等,长期如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慢性胃炎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疗,会一步一步的发展,出现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4],最终会发展为胃癌,因此人们都认识到对慢性胃炎治疗的重要性。临床上对于慢性胃炎的主要治疗是抗HP,即应用胃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与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但是多数患者不能坚持药物治疗及经济原因往往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5]。因此选择其他的治疗方案很有临床意义。

在祖国中医中,慢性胃炎属于“胃脘痛”这一范畴,多因情志内伤,饮食失宜所致,病势缠绵,病程较长为主要特点。脾胃是人后天之本,长久脾胃病患,气血生化则会出现乏源,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6]。根据中医辨证,将慢性胃炎分为脾胃虚热与脾胃虚寒两型。

采用针灸治疗慢性胃炎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华佗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膀胱经之间,与二脉联系密切。《灵枢.背俞》中云:“五脏之俞皆本于太阳而应于督脉”[7],这说明督脉与膀胱经可以调节脏腑的功能,因此针刺夹背穴可以起到一针连两经的作用。

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夹脊穴周围是脊神经的所在之处,在其深部有着椎旁神经节的分布,其连接成交感神经干,夹脊穴与脊神经及交感神经干连接点的投影密切相关。由于穴位与其所在部位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针刺胸7~10夹脊穴,刺激穴位周围的结构与组织,一部分针刺信息经传入神经向脊髓后角内传,直接作用到胃腑起作用;还有一部分经脊髓后角,上行传入到达下丘脑及大脑皮层,使迷走神经胃末梢的传出支释放出乙酰胆碱,使胃黏膜分泌胃蛋白酶原及胃酸[8]。

而取胃俞、脾俞、足三里等穴位点穴按揉可以抑制或者兴奋植物神经对胃运动的调节功能,加快胃排空速度,阻止胆汁反流,使病变的胃黏膜好转。

总之,对于慢性胃炎的患者针刺夹脊穴并与背部手法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操作安全,无毒副作用,是祖国医学治疗方法的良好体现,值得推广使用。

[1]许佳年.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03,22(4):43.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562.

[3]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72.

[4]石柳芳,易姣君.针灸结合温中健脾中药治疗慢性胃炎42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1):69.

[5]张继保.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7):40.

[6]谢天佑,陈永祥.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体会[J].甘肃中医,2011,24(3):62-63.

[7]何守华.针灸治疗胃脘痛十法[J].医药前沿,2011,1(17):112-113.

[8]宋炯,岳增辉.易受乡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用穴规律探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4):73-74.

R259

B

2095-0616(2012)11-72-02

2012-03-28)

猜你喜欢
针刺
脑科学技术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浅谈针刺防治疫情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针刺结合神阙拔罐治疗面部接触性皮炎验案1则
针刺配合振腹推拿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效果观察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