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初期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分析

2012-10-31 01:46彭保发王亚力
武陵学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城市化均值人口

彭保发,王亚力

(湖南文理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新世纪初期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分析

彭保发,王亚力

(湖南文理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以往的研究多以经济发展水平为自变量来研究相应的城市化水平,而以城市化水平为自变量反向研究他们的关系则不多,这种研究具有更积极的实际意义,模型也更为简单。从人口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两个方面,用统计数据的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单位人口城市化率增量对应的人均产值增量在350~1 600元/人之间,且新世纪以来逐年提高,中国人口城市化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好;单位空间城市化率增量对应的地均产值增量在2.7~12.5万元/KM2之间,新世纪以来先降后升,存在波动,2003年后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新世纪;空间城市化;人口城市化;人均GDP;地均GDP

城市化是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综合体现。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是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基本规律[1]。以往的研究多以经济发展水平作为自变量,将城市化水平作为因变量,来研究他们的关系①。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②。比如,徐雪梅等认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二者关系的侧重点前后有所不同,在前期主要表现为工业化的进展要求并促进人口向城市的集聚,在后期主要表现为较高的城市化水平所直接带来的生产集约化、生活集约化、管理科学化和文教科技的进步等一系列结果,促进了包括工业化在内的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2];谢守红认为,城市化的适度推进能扩大有效需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发育,从而带动经济发展[3]。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国民经济已从供给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转化,内需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的重要“瓶颈”,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认为,城市化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也认为,新世纪城市化将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将产生重要的经济利益[5]。虽然钱纳里、周一星等学者已经对人均GDP与人口城市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经典的模型。但那些模型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和货币价值体系的研究成果,直接套用来分析当今中国的情况,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偏差[6]。因此,对于当今中国,以城市化水平为自变量,来定量分析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城市化促进产值增长的途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人口城市化的过程中,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而第二、三产业单位劳动力创造出来的价值要高于第一产业;二是在空间城市化的过程中,土地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而第二、三产业中单位面积土地创造出来的价值要高于第一产业。因此,本文将从人口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两个方面,以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为基础,按空间和时间的差异来研究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量化关系。人口城市化是指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或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城市化的核心,其指标是城市人口占地域总人口比例的增长。空间城市化指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空间增长,包括农村地域向城市区域的转变,土地利用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三产业为主的方向转变,这一过程是城市化的空间表现形式。其指标可用区域建成区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来衡量,实际操作中用区域每104KM2国土建成区面积(KM2)来表示,经济增长主要以人均GDP与地均GDP的增长来表示。人均GDP指区域单位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单位:元/人);地均GDP指单位土地面积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万元/ KM2)。本文原始资料全部来源于2001~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产出均值都以2000年的不变价格计算,统计口径前后有出入的以后期统计年鉴的数据为准。

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上,首先,利用EXCEL软件和SPSS软件,对2000年和2007年中国各省市区人口城市化率与人均GDP值以及空间城市化率与地均GDP值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建立线性和二次曲线模型,分析相同时间不同区域城市化率与GDP均值的关系。其次,利用EXCEL软件和SPSS软件,对1998~2007年中国的人口和空间城市化率与GDP均值的时间序列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建立高仿真函数,并求出其导函数,利用导函数测算出新世纪以来各年份中国城市化进程对应的GDP均值变化的瞬时值,分析其变化的规律。

一 2000、2007年城市化的空间序列分析

利用EXCEL软件和SPSS软件对2000年和2007年中国各省市区人口城市化率与人均GDP以及空间城市化率与地均GDP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分别建立线性和二次曲线的回归模型,可得到四幅散点图和八个回归方程,见图1。

图1 2000年和2007年各省市区GDP均值与城市化率的关系模型

模型中Y为各省市的GDP均值,X为各省市区的城市化率。四幅散点图中GDP均值与城市化率之间都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都在0.9以上。八个回归方程的可决系数都在0.82以上,都能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01的统计检验。深入分析各模型的参数,我们可以发现以下特点:首先,同一时期中国各省市GDP均值与城市化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次,二次曲线的拟合优度要高于线性模型,且随着城市化率的升高,二次曲线的斜率增大,说明城市化率越高对应的产值效应越大;第三,2007年回归方程的斜率要高于2000年的,说明2007年单位城市化率增量对应的GDP均值增量要高于2000年的。从线性回归方程来看,2000年人口城市化率相差1个百分点,人均GDP平均相差358.75元/人;到2007年,人口城市化率相差1个百分点,人均GDP平均相差664.11元/人。 2000年空间城市化率相差1个万分点,地均GDP平均相差7.7793万元/KM2;到2007年空间城市化率相差1个万分点,地均GDP平均相差8.7316万元/KM2;第四,空间城市化率与地均GDP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要高于人均GDP与人口城市化率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2000年空间城市化率与地均GDP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768,2007年为0.9702;而2000年人口城市化率与人均GDP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089,2007年为0.9381。

二 1998~2007年城市化的时间序列分析

利用SPSS软件和EXCEL软件对1998~2007年中国人口城市化率和人均GDP以及中国空间城市化率和地均GDP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和高仿真回归分析发现,在人口城市化与人均GDP的模型中,三次曲线方程的拟合优度达0.9994,在空间城市化率和地均GDP的模型中,三次曲线方程的拟合优度达0.9968,见图2。对比图2中四个模型,我们也能发现几个特点:首先,时间序列也证实了GDP均值与城市化率之间的高度正相关关系;其次,曲线模型的拟合优度要高于线性模型;第三,空间城市化率与地均GDP之间线性相关的程度要高于人口城市化率与人均GDP值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本案例中空间城市化率与地均GDP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可达0.9866,后者只有0.9683。

图2 1998~2007年中国城市化率与GDP均值的关系模型

由于曲线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1998~2007年中国人口城市化率和人均GDP的关系可以较准确地用公式:Y = 4.9333X3- 528.9X2+ 19257X - 230150……(1)(其中Y为人均GDP值,单位:元/人;X为人口城市化率,单位:%)来描述;而中国空间城市化率和人均GDP的关系则可以用公式:Y = 0.0458X3- 3.8521X2+ 111.22X- 994.01……(2) (其中Y为地均GDP值,单位:万元/ KM2;X为空间城市化率,单位为:%%)来描述。其导函数分别为:Y′= 14.7999X2 - 1057.8X + 19257……(3);Y′=0.1374X2- 7.6502X + 111.22……(4) 则反映函数的导数(GDP均值随城市化率变化的速度)随城市化率变化的情况,这样我们根据1998~2007年中各年份对应的城市化率,利用回归方程曲线的导函数(3)和(4),就可以分别求出各年份回归曲线(1)和(2)的导数,也就是GDP均值随城市化率变化的瞬时速度,见表1。

表1中第四行Y′是回归曲线(1)在各年份的导数,也就是人均GDP随人口城市化率变化的瞬时速度。很明显, 1998~2000年,人均GDP随人口城市化率变化的瞬时速度逐年降低; 2000~2007年,则是逐年升高的。表1中第七行Y′是回归曲线(2)在各年份的导数,也就是地均GDP随空间城市化率变化的瞬时速度。数据表明, 1998~2003年,地均GDP随空间城市化率变化的瞬时速度是逐年下降的;而2003~2007年,则是逐年上升的。

表1 1998~2007年中国GDP均值随城市化率变化的瞬时速度

注:表中各年产值已经折算成2000年的人民币不变价格

三 结论与讨论

以上从空间序列和时间序列分别按线性回归和曲线回归模型讨论了人口城市化率与人均GDP以及空间城市化率与地均GDP之间的关系。空间序列模型反映同一时间内中国各省市区城市化率差异与相应的GDP均值差异的关系,因此空间序列模型包含有相似的宏观政策、经济、科技背景和不同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区位的因素。时间序列模型反映同一区域(中国)在不同的时间内城市化率的差异与对应的GDP均值差异的关系,因此时间序列模型包含有基本相同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区位条件和不同的宏观政策、经济、科技背景。尽管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两组模型都能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01的统计检验,但曲线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明显高于线性回归模型。因此曲线模型可以用来模拟变化的细节,而线性回归模型则更多地反映变化的总体趋势和平均状况。

人口城市化率与人均GDP的线性回归模型显示:2000年各省市人口城市化率相差1个百分点,人均GDP平均相差358.75元;2007年各省市人口城市化率相差1个百分点,人均GDP平均相差664.11元。而1998~2007年,中国人口城市化率每升高一个百分点,人均GDP平均增长654.83元。

空间城市化率与地均GDP的线性回归模型显示:2000年各省市空间城市化率相差1个万分点,地均GDP平均相差7.78万元/KM2;2007年各省市空间城市化率相差1个万分点,地均GDP平均相差8.73万元/KM2。而1998~2007年,中国空间城市化率每升高一个万分点,地均GDP平均增长6.94万元/KM2。

城市化率与GDP均值时间序列的曲线回归模型显示:中国单位人口城市化率增量对应的地均产值增量从2000年到2007年逐年上升,说明中国人口城市化的经济效益新世纪以来是越来越好的;而中国单位空间城市化增量对应的地均产值增量从1998年到2003年都是下降的,2003年到2007年才逐年提升。这说明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先降后升,直到2003年后才逐年提高。

注释:

①参见霍利斯·钱纳里、莫里斯·赛尔昆著,李新华、徐公理、迟建平译《发展的模式:1950-1970》,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周一星著《城市地理学》第136 -137页,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周一星《城市化水平与国民生产总值关系的规律性探讨》,载《人口与经济》1982年第1期;李秀霞、刘春艳《吉林省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关分析研究》,载《人口学刊》2007年第3期。

②参见刘耀彬《中国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载《商业研究》2006第24期;徐雪梅、王燕《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分析》,载《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第2期;谢守红《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探析》,载《生产力研究》2004年第1期。

[1]陈明星,陆大道,查良松.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国际比较[J].地理研究,2009(2):465-474.

[2]徐雪梅,王燕.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4,11(2):48-52.

[3]谢守红.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探析[J].生产力研究,2004(1):56-59.

[4]胡鞍钢.城市化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J].中国人口科学,2003(6):1-8.

[5]牛文元,刘怡君.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09)[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

[6]张颖,赵民.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对钱纳里研究成果的辨析与延伸[J] .城市规划汇刊,2003(4):10-18.

(责任编辑:张群喜)

QuantitativeAnalysisonRelationshipbetweenUrbanizationandEconomicGrowthofChinaSince2000

PENGBao-fa,WANGYa-li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Changde 415000, China)

There is a relationship of mutual promotion and reciprocal causation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level of economy development was always used as independent variable in former research which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nomy development. Recently, reversedly studying their relationship using level of urbanization as independent variable can bring more postive significance and result in brief model.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since 2000, this article carries out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modeling via time series and spatial series of statistical data according to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area urbaniz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rements of GDP per capita corresponding one unit increment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were between 350-1600 Yuan per person, and increase year by year since the new century,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China’s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is getting better; The increments of GDP per km2corresponding one unit increment of area urbanization were between 2.7-12.5 ten thousand yuan per km2, and fluctuated since 2000,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China’s urban land use in urbanization increase year by year untill after 2003.

the 21th century; area urbanization;population urbanization; GDP per capita; GDP per km2

F290;C912.81

A

1674-9014(2012)01-0028-05

2011-12-15

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委托项目“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湘哲社领[2010]14号);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委托项目“湖南省环洞庭湖区域发展研究”(湘哲社领[2010]14号)。

彭保发,男, 湖南桃源人,湖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学;王亚力,男, 湖南桃源人,湖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旅游开发。

猜你喜欢
城市化均值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
关于广义Dedekind和与Kloosterman和的混合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