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体针配合治疗假性球麻痹临床观察

2012-10-26 01:18:40雷秋慧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16期
关键词:体针毫针泻法

雷秋慧

(静宁县人民医院,甘肃 静宁 743400)

头、体针配合治疗假性球麻痹临床观察

雷秋慧

(静宁县人民医院,甘肃 静宁 743400)

头针;体针;假性球麻痹

假性球麻痹是脑卒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构音障碍等。笔者近年来采用头、体针配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3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例,经头颅CT或MRI确诊脑卒中,且有假性球麻痹症状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

1.2 诊断标准

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声音嘶哑;咽反射存在;无舌肌萎缩及震颤;伴有病理性脑干反射阳性;情感障碍;有两次或两次以上脑卒中史;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大于2分。

1.3 排除标准

有意识障碍患者;真性球麻痹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头、体针配合针刺法治疗。头穴选择参照《头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选取额中线、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颞前线。均取健侧头穴。局部皮肤消毒后,选用2寸毫针快速进针,捻转速度每分钟在200次左右,进针后持续捻转2~3分钟,留针5~10分钟,反复操作2~3次即可。体穴取上廉泉、内大迎(位于下颌骨内侧缘、下颌角前下1寸凹陷处)、翳风、内关、人中、印堂、上星、百会、风池、金津、玉液。先点刺金津、玉液(嘱患者张口,舌体卷向上腭,快速点刺);再刺内关,用2寸毫针直刺12~25 mm,用泻法;然后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8~10 mm,采用雀啄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刺上廉泉、内大迎,均用2.5寸毫针向舌根方向斜刺1.5寸,行捻转泻法,使患者舌体或咽部有麻胀或堵塞感;翳风、风池用3寸毫针直刺2.5寸,行捻转补法;印堂、上星、百会用平补平泻法。以上穴位每天针刺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5天为一个疗程。

2.2 对照组

对照组只选取治疗组体穴针刺,操作方法同治疗组。

3 结果

3.1 疗效观察

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作为观察指标。患者端坐,观察其喝下30m l温开水所需时间及呛咳情况,据此将吞咽功能分为5级。1级:能顺利地一次饮完,时间≤5 s,计0分;2级:能一次饮完,但时间超过5 s,或分两次以上饮完,不呛咳,计2分;3级:能一次饮完,但有呛咳,计4分;4级:分两次以上饮完,有呛咳,计6分;5级:屡屡呛咳,全量饮完困难,计8分。

3.2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评定1级;显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2级;好转:吞咽障碍稍有改善,饮水试验评定3级;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明显,饮水试验评定3级以上。

3.3 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由表1可知,治疗组愈显率为56.3%,对照组为2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假性球麻痹属中医“喉痹”范畴。由脑卒中所致的吞咽障碍病症在咽,病位在脑,多为阴阳失调,气血上逆,或痰湿壅盛,气血郁阻以致髓海失调,窍闭神匿,关窍不利所致。《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头者,精明之府”,说明头部与人体内的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头为诸阳之会,人体的经气通过经脉、经别等集中于头面部。有实验研究显示,头针对改善脑部供血、溶解血栓及形成新的血管旁路非常有利[1]。中风后脑窍蒙闭,神不导气于口舌咽喉等关窍,取头针额中线能宁神定惊,利咽开窍。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能强筋健骨,调和营卫,通络祛瘀,颞前线能专治头面部疾病及失语。体针多取上廉泉、内大迎、翳风等局部体穴,即“腧穴所在,主治所在”。金津、玉液点刺可去瘀生新,疏通舌体气血,配以内关、人中调神导气,印堂、上星、百会、风池可醒脑开窍,调理髓海。故头、体针配合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1]肖晓华.头穴透刺电针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2008,27(6):8.

R195

B

1671-1246(2012)16-0139-01

猜你喜欢
体针毫针泻法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太阳穴
饮食科学(2016年9期)2016-11-18 16:25:26
体、火针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疗效观察
以基因芯片探究针刺泻法对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肾脏基因表达的影响
耳穴按压配合体针治疗酒精成瘾临床分析
顺时针揉通便 逆时针揉健脾
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
顺时针揉腹通便 逆时针揉腹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