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感恩教育 构建和谐校园

2012-10-26 05:24许雪娟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8期
关键词:情怀问卷中职

许雪娟

(南宁市卫生学校,广西 南宁 530409)

实践感恩教育 构建和谐校园

许雪娟

(南宁市卫生学校,广西 南宁 530409)

感恩教育;和谐校园;措施

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炎黄子孙都应该继承。然而我们发现,现在的学生由于生活条件都较优越,要什么有什么,得到的东西似乎是理所当然,难以培养分享的观念和感恩的心。他们心中越来越缺乏感恩情怀,习惯事事都以自我为中心,潜意识里存在着“人人都该为我服务”的观念。近些年来在国内发生的“马家爵事件”、“李刚门”、“药家鑫事件”及现在社会上存在的“啃老族”现象向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感恩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应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内容

随机选取我校2010级护理、药剂、检验专业学生620人,年龄均在16~18岁。其中,独生子女72人,占调查人数的11.6%。问卷为自编的《中职学校学生感恩意识及感恩教育状况调查问卷》,内容涉及两个方面:(1)对中职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进行调查;(2)对中职学生接受的感恩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共由40道题目组成,主要是选择题。

1.2 调查方法

利用自习课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填写问卷。共发放问卷620份,收回有效问卷610份,有效回收率为98.4%。

1.3 问卷说明

该问卷共由40道题组成,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专业、生源地、是否是独生子女等;第二部分是对学生感恩意识现状的调查,主要调查学生对于父母、师长、学校、社会、国家的感恩状况及感恩情怀;第三部分是学生对接受的感恩教育的认知程度及家庭、学校的感恩教育,社会感恩氛围,自我感恩修养状况的调查。

2 结果(见表1)

表1 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的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81.6%的学生明确回答感恩是中职学生应该具有的素质,但也有18.4%的学生回答“否”或“不确定”;76.5%的学生虽然心怀感恩但羞于表达,23.5%的学生能用语言或书信的方式表达;分别有22.2%和53.0%的学生认为身边的学生感恩情怀缺失严重或正在缺失,而只有24.8%的学生认为身边学生的感恩情怀尚未缺失。

3 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女生的感恩意识较男生强,但羞于表达;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更懂得关心、体谅他人,来自农村的学生较能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感恩情怀比来自城镇的学生浓。虽然大多数学生对感恩的品质能正确的认知,并渴望获得更好的感恩伦理修养,但学生的感恩情怀、感恩品质的缺失仍然比较严重,需要教育者正视其中的问题,寻求更好的教育策略、途径和方法[1]。

4 对策

4.1 学校要营造感恩的氛围

首先,在校园内要创建感恩文化,激发感恩情感。学校可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创建感恩文化氛围。比如从新生入学开始,以国家对农村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的学生经申请可获学费全免及国家助学金的优惠政策作为切入点,对学生开展感恩国家、回报社会的感恩教育;在校园中开展如“辞旧迎新话感恩”、“感恩父母一封家书”等活动,举办以感恩为主题的“感恩月”、征文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接受感恩的熏陶,感受到感恩就在我们的和谐生活之中,从而深化学生的感恩意识。其次,强化感恩实践,实现道德内化。在学生获得感恩知识、体验感恩情感的基础上,把感恩意识和感恩情感贯彻到学生的行动中去,内化为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使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良好的教育气氛和校园文化建设会给学生提供感恩的土壤。学校可以利用每周办板报的机会,向学生提出举办感恩板报比赛的要求,宣传栏要经常做感恩这方面的宣传,学生也可将自己的感恩故事挂在橱窗里供其他学生分享。学校通过校园内人文环境的建设营造感恩氛围,让每名学生无论走在学校的哪个角落,都被一种浓浓的感恩情怀感染着。

4.2 班主任要注重开展以感恩为内容的班会活动

班主任应通过班会、阅读课等途径向学生传输为什么要感恩、如何感恩,使学生知道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把“一片孝心回报家庭、一份爱心回报他人、一腔热心回报社会”作为感恩教育的基本内容,在道德知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感恩教育不能仅靠书本的灌输,它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和活动开展的实践性。班主任可以利用每年“母亲节”、“教师节”、“国庆节”做些文章,开展一些感恩活动,使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祖国。班主任可利用一些感恩的文章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熏陶,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发展;或在班级举办“感恩之歌大家唱”活动,用这些动人的歌曲去感染学生、凝聚学生,美妙的歌曲会像一条绳子把学生的心串起来,使他们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友好、团结、向上的班级气氛。还应建议学生放假时回家多帮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了解父母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父母的劳作辛苦程度,父母最喜欢吃的食物以及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等。并倡议学生有心事主动和父母沟通思想,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不让父母操心,让感恩的外延扩展到爱。

4.3 争取使家庭成为感恩教育的“催化剂”

笔者认为,当今社会学生感恩之心缺失,虽然学校教育不到位是主要原因,但家庭教育的过失也不容忽视。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的溺爱让他们形成了冷漠、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只知索取不思回报的性格特征。在学习生活中,很多父母也只是紧盯着学生手中的成绩单,却忽略了对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的教育,忘记了教育学生做一个知恩、感恩的人,有些父母甚至从未对学生进行过感恩教育或认为感恩教育应由学校教师负责。这样成长起来的学生很少有感恩的情感体验,他们的自我意识、权利意识强烈,但自立意识、责任观念却很淡薄,依赖思想、享乐思想严重,遇上稍微不顺心的事就满腹牢骚、怨天尤人。

父母首先要从自己做起,营造感恩的家庭氛围,让学生从小耳闻目睹父母对亲人、朋友、社会的感恩行动,培养学生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父母应经常跟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从语言、行动中流露出来的感恩之情要及时给予鼓励及赞赏,经常用社会上一些感人的事迹,如每年中央电视台评选出的“十大孝心人物”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感人事迹来教育学生,让他们知恩、识恩,从感恩父母做起,到感恩教师,继而学会感恩社会。

4.4 学生之间应注重培养知恩、感恩的情怀

一个和谐的班级就像和睦的大家庭,和谐的气氛是培养学生优良品质、良好沟通能力的土壤。一个优秀的班级,学生之间要有识恩、知恩的情怀。而感恩教育就是培养这种精神的土壤。感恩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应把感恩付诸实际行动,如在班里应成立“学习互助组”,在寝室内成立“生活互助组”,校运会时动员班里所有的学生都成为“班级小义工”等,从而促进班级凝聚力。学生应从小事做起,学会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进而心生感恩,在感悟体验中激发感恩之情,在日积月累中形成感恩习惯。怀感恩之心,行报恩之举,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才是正确的价值观念。

感恩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感恩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美德。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教育,是以人性唤起人性的教育[2]。在校园内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经常设身处地地想别人之想,学会体验其他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心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懂得体谅他人、原谅他人、帮助他人,增加学生间的情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才能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

[1]蔡银枝,刘振中.学生感恩意识及感恩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2):62~66.

[2]刘湘潭.中职生感恩教育之我见[J].职业教育研究,2010(1):49~50.

G40-03

A

1671-1246(2012)08-0025-02

猜你喜欢
情怀问卷中职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问卷网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问卷大调查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问卷你做主
“五老”情怀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