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实体经济与稳定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

2012-10-25 01:41魏仁杰
人民论坛 2012年26期
关键词: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经济增长

魏仁杰

【摘要】实体经济是是社会财富的真正载体、有效供给的真正来源、勤劳致富的真正路径。做强实体经济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坚实基础、有力保证和有效途径。要稳定经济增长,必须做强实体经济。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政府可以采取降低企业税负、良好的制度安排等方式支持实体经济,企业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 经济增长 有效供给

为稳定经济增长,我国央行2012年以来已两度降息,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2年7月31日召开会议,明确了下半年的经济政策,重申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而做强实体经济对稳定经济增长将会起到切实有效的作用。

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的真正载体,做强实体经济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坚实基础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看,无论是资本主义初期的重农学派,还是英国的古典学派都把物质产品的生产当作社会经济的基础,把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当作生产性劳动。威廉·配第指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说的就是物质产品的生产。马克思始终认为,作为物质产品的商品的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不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都是非生产性劳动。《资本论》在探讨资本循环、资本周转、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时都是就创造物质财富的实体经济而言的。由此可见,负载物质财富的实体经济,是真正创造财富的经济形态,是一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一个国家实体经济发达了,才易于形成生产力,也才能经受得住各种风险。如德国正是得益于现代制造业十分发达,才能在欧债危机暗流汹涌的今天,成为欧盟各国中不多的一个亮点。

我国的实体经济总的说来是“大而不强”,“大”主要指的是总量大,总体规模大;“不强”主要是指创新不足,自主品牌少,产品竞争力不强,盈利能力不强。在我国经济连续几个季度增速下滑的情况下,做多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对遏止经济增速下滑的势头、稳定经济增长显得弥足珍贵。做多才会有总量,即使一些企业经营困难,仍有其他企业支撑经济增长;而总体规模大,就会有一批经济巨型航母存在,就能引领经济破浪前行;做强了实体经济才会增强生产力,增强竞争力,增强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才会使我国经济立于不败之地。

实体经济是有效供给的真正来源,做强实体经济是稳定经济增长的有力保证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处于商品短缺阶段,当时稳定经济的主要手段是政府投资,通过政府财政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并辅之以抑制居民消费的方式而缓解了供不应求的局面。1995年前后,我国经济进入商品相对过剩时期。政府采取了需求拉动的众多举措,形成了以出口退税、压低人民币汇率为特征的出口拉动策略,以热点培育、消费信贷为特征的消费拉动策略,以宽松货币和积极财政为特征的投资拉动策略。但受困于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出口表现不佳,加之国内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攀升,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经济不太景气。从消费需求来看,消费增长的潜力多年来一直受制于居民收入水平、通胀压力、社会保障等因素。从投资需求来看,国家4万亿的政策刺激在消化過剩产能、熨平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由于信贷的过度扩张引致了物价上涨,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地方政府在已经背负数万亿债务的情况下再行投资将遇到较大困难。

面对需求全面萎缩的状况,要稳定经济增长,该是举起做强实体经济、增加有效供给这面大旗的时候了。也许有人会说,现在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期,产能本身就相对过剩,再提发展实体经济,是否会更助长产能过剩呢?事实并非如此:一是实体经济的发展会加快生产要素在原有企业和新建企业的快速集聚,有助于增加当期需求,缓解当期的产能过剩状况;但实体经济特别是生产性经济实体通过生产,其产品将会在下一时段投入市场,这就会助长同类产品数量的进一步放大。因此,实体经济的发展助长的不是当期的产能过剩,而是下一期的产能过剩。二是实体经济的发展是否会助长下一期的产能过剩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如对平均利润率的追求会促进生产要素的较合理流动,减少同行业扎堆现象;降低运输费用的动机会促使企业更加接近资源产地和消费群体,使产品价值更易于实现;国家产业政策会引导人财物向服务业、新兴产业等朝阳产业的流动,从而减少流动的盲目性。这些因素都会降低下一期产能过剩的可能性。三是每当资本主义出现经济危机时,总是伴随着一轮机器大工业的更新换代,效率更高的生产工具的出现和运用使得这些企业能以低于社会平均劳动时间的低成本优势去获得超额利润。因此,新的实体经济的发展伴随的必然是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新技术的广泛运用,而绝不会是盲目的低端同质化生产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实体经济是勤劳致富的真正路径,做强实体经济是稳定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虚拟经济是市场信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有助于分散经营风险,降低交易成本;股票、债券等易于动员储蓄转向直接投资;金融衍生工具使产权商品化、价值化和证券化,便利了资本流动和产权复合;巨额的国际游资加速了国际经济和金融一体化的进程。虚拟经济还对传递投资信息、调节国民经济、培育和繁荣金融市场、提供就业机会等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美国是经营虚拟经济的大师,曾在虚拟经济方面搞得“有声有色”,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国际石油等大宗产品的跌宕起伏、中国建行等股票的涨跌、量化宽松政策的不断运用等吸吮了各国大量的财富,给美国带去了相当可观的利益。

但虚拟经济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对实体经济也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是破坏性的损害。例如,快速的流动性使国民经济发生动荡和危机的可能性增大;虚拟货币的过量发行和银行信贷呆坏帐的大幅增多,会动摇实体经济正常运行的秩序和信用基础;泡沫经济兴起阶段的高回报率使大量资本从实体经济部门流入股市、汇市或房地产,会扭曲资源配置方式,阻碍农业、工业等实物经济的发展。美国利用虚拟经济从国外获取的巨额财富都是以其他国家的相应损失为代价的,美国的获益意味着其他国家在相应的虚拟经济发展中当了“冤大头”,成了“买单者”。

虚拟经济的过度增长会助长人们的投机赌博心理,加快社会财富的两极化分配。从国内看,它是对一般群众的快速剥夺和财富向垄断部门及特权阶层的快速集聚和集中;从国际看,它是对一般国家的快速剥夺和财富向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快速集聚和集中。但虚拟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增加整个社会的整体财富,对一个国家来说,只有勤劳创业,勤劳致富,做强整个实体经济,壮大实体经济实力,才会增加社會财富,才会提高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才会稳定经济增长。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强我国的实体经济呢?

一是降低企业税负,为做强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税负过重,会缩小企业的利润空间,直接影响企业的转型升级和设备更新,影响企业的发展脚步,也影响员工福利和收入;17%的企业增值税将会直接加到价格里面,从而抬高产品价格,助长通货膨胀,抑制即期消费。据调查,超六成企业感到税负过重,这其中就包括联想等大型企业。而与抗压能力较强的大型企业相比,高税负对于一些中小企业而言则意味着逐渐淡出和无奈退出。因此,大幅度大范围减税已是当务之急。

从今年2月14日财政部发布的最新全国税收数据看,大幅度大范围减税是力所能及的。2011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已接近9万亿,达到89720亿元,同比增长22.6%。与此同时,同期财政收入首超10万亿,增长24.8%。税收和财政增速超同期GDP增速10多个百分点,意味着政府在利润分配中的强势地位和经济主体在利润分配中的弱势地位。政府以超垄断的力量吸吮了经济主体有限的营养,使经济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营养不良中与优势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进行着不对称竞争。现在,我国政府要放水养鱼,还利于企,千万不要竭泽而渔,与企争利。

二是必须要做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如堵塞黑金转移的路径,抑制各种投机的机会,遏制房地产和金融产业的暴利,努力促进实体经济实心化和主导产业主体化。打破垄断限制,使民间资本能在各种实体经济间自由流动和进出,给资本创造平等竞争的机会。这就要求政府应转变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及时把“强势”转变到强力维持和建立市场公平竞争的健康环境上去。

三是实体经济必须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管理大师熊彼特说: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创新可促进实体经济组织形式的改善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从而使实体经济不断提高效率,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对一个经济实体而言,创新是其生存的根本,是发展的动力,是成功的保障。实体经济要提升创新能力,需要国家重视基础科学的发展、重视科研体制的改革、重视创新文化的塑造,需要重视现代科技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升级。实体经济主体也应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根据自身实际,把握创新的主动权,把握市场机会和技术机会,不断提高创新水平,真正成为理念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主体,从而走上一条做强自身的创新之路。

(作者单位:河南省委党校科研处)

猜你喜欢
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经济增长
浅析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
我认为中国“虚拟经济”过火了(当事者说)
电商发展过快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虚拟资本理论发展探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实体经济在金融支撑下的重要意义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