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结构优化与质量建设的路径选择

2012-10-25 01:41崔桂田
人民论坛 2012年26期
关键词:结构优化党员

崔桂田

编者的话

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新形势下,党所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党员队伍组成结构都发生重大变化,来自外部的风险前所未有。党所面临的考验更为复杂严峻,面对的危险更为尖锐迫近。如何看待党员干部队伍出现的重大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党员干部队伍出现了哪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将来如何才能继续保证党员干部队伍质量?

审视改革开放以来党员结构多元化发展可以看到,在党员结构优化和改善取得大的进步的同时仍存在着某些不平衡和“短板”,给党的建设和执政带来不可小视的挑战和风险。应对党员结构多元化发展带来的挑战和风险,要在全方位的审视谋划中探寻新路,提高党员结构优化和质量建设的效能与“软实力”,保证“共产党自己不出事”。

从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到2011年7月胡锦涛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指出党建存在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再到2012年7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来自外部的风险前所未有,党的建设方面特别是党员、干部队伍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党的危机意识不断增强,防范党建风险和执政风险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当前党员结构优化中存在的“短板”

审视改革开放以来党员结构多元化发展可以看到,在党员结构优化和改善取得大的进步的同时仍存在着某些不平衡和“短板”,影响着党的整体素质和形象,给党的建设和党的执政带来不可小视的挑战和风险。

党员发展增速过快和规模过大,加大了党员管理的难度,并给人以趋向“全民党化”之感。改革开放30多年,是党成立以来党员发展速度最快、数量最多的时期,从1978年时的3698万人发展为2011年底的8260.2万人,特别是1992~1999年期间,年均增长约227.5万人。从党员与全国人口的比例来看也有过大的倾向,党员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949年的0.83%增长到2009年的5.75%。党员规模的倍增,既影响党员整体质量,又带来管理难度的加大,也给人以党正在向“全民党”发展之感。

党员结构的年轻化和高学历化对强化党员的信念信仰和执政意识提出严峻挑战。苏东剧变以来,党员结构多元化发展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出现了“三多”,即青年党员多、学生党员多、高学历党员多。从青年党员的比重看,青年党员在全国党员总数占的比例由1990年的21.7% 增至2010年的24.3%;在新发展党员中的比重1997年至2002年6月是75.2%,2010年达81.8% 。从学生党员发展的比例看,2005年学生党员占新发展党员的29.72%,2008年达到38.01%,2010年为40.2%。从高学历党员发展的比重看,截至2011年底,党员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3191.3万名,占党员总数的38.6%,从最新当选的党的十八大代表的学历看,大专以上的为2122名,占93.5%。尽管青年党员和学生党员比例的提高给党增加了新鲜血液,充满活力,但由于这些“80后”、“90后”的年轻和高学历党员具有自身的不成熟,对党的历史和传统缺乏了解和感受,更缺乏政治斗争的历练和经验,容易产生照搬西方民主的冲动,容易发生政治信念动摇和信仰危机,再加上由于部分青年党员对政权的重要性和丧失政权的危害性认识不清,特别是对执政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缺乏足够的认识,也存在弱化执政意识的危险。

党员阶层和职业的多元化及分化加大了思想认同和利益整合的难度,引起人们对党的纲领和性质的非议。一是自2001年党中央提出“允许非公企业的优秀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党员发展出现了阶段性膨胀,“新阶层”党员由2002年的149万名增至2009年底的384.1万名,占全国党员总数的4.9%。高收入、生活富裕的党员和低收入、生活困难的党员并存,个体老板、私营业主党员和雇工党员并存,这种党员成分构成的多元化以及收入的巨大差距和利益矛盾,既加大了党思想认同的难度,容易形成基于利益差距基础上的不同“派别”,又会引起人们对党的纲领和性质的非议。二是工人党员和农牧渔民党员的比重不断下降,干部党员的比重稳步上升,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以2003~2009年为例,工人党员在全国党员中的比重从11.60%降至8.90%,农牧渔民党员从32.50%降至30.80%,而干部党员的比重则由29.30%增至31.20%。干部党员在党内拥有优勢地位,从新近公布的党的十八大当选代表比例看,党员领导干部1578名,占69.5%,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692名,占30.5%。由于某些干部党员的腐败或脱离群众,与普通党员的矛盾在加大,党防止“官僚主义化”、“特殊利益集团化”的任务空前加大。

为追求党员结构多元化发展的各种“GDP”,使不少入党投机者和“滥竽充数”者混入党内,影响着党的质量和形象。各种“投机型党员”、“功利型党员”、“能人党员”、“利益党员”、“裙带党员”、“家族党员”等混入党内,不仅造成党的质量“先天性不足”和下降,而且在社会和群众中造成了恶劣影响,诋毁了党的形象,降低了党的吸引力。

党员结构多元化发展中少数民族党员增速缓慢,将制约党的民族影响力的发挥。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党员在党员结构中的比重有所提高,但与党在民族团结与和谐发展的任务相比,民族党员的发展比较缓慢,影响着党对民族力量的整合。少数民族党员2000年为401.1万,所占比例6.1%,2003年为432.2万,占6.3%,2008年为494.4万,占6.5%,2010年为533.8万,占6.6%。从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比例只提高了0.5%。

如何提高党员结构优化和质量建设的效能

应对党员结构多元化发展带来的挑战和风险,要在全方位的审视谋划中探寻新路,提高党员结构优化和质量建设的效能与“软实力”,保证“共产党自己不出事”。

党员结构优化和质量建设要有危机意识和战略高度。一方面,各级党组织要对目前党员队伍的结构和质量状况有一个清醒的评估和认识,要承认党员结构多元化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和“短板”,更要看到这种党员结构多元化发展给党建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课题,特别是正在显现的和潜在的风险,要有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优化党员结构和质量建设的紧迫感,增强优化党员结构和质量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要从加强党的先进性和能力建设,塑造具有强大吸引力和高度认同感的政党形象的战略高度来重视和进行党员结构的优化和质量建设。政党形象首先体现在政党的素质和能力上。从政党的素质来说,主要有政党的党员素质、领导素质、内在素质、外部素质以及政治和文化素质等。从政党的能力来说,主要有政党的建设能力、政党的管理能力和政党的执政能力等。重塑政党形象,加强党的先进性和能力建设,防范执政危机就成为党员结构优化和质量建设的战略目标。

党员结构优化和质量建设要有理论和制度上的突破。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不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境界,但党建理论创新不够,解决新时期出现的党建难点、重点、热点的政治智慧不足,许多新问题、有争议的焦点问题至今仍没有解决。例如,党员标准的原则性、稳定性、时代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党员结构多元化与“全民党”的关系问题,工人阶级性质的政党的工人党员比重急剧下降而干部党员比重加大趋向与防止党的“官僚化”和“特殊利益集团代表化”问题,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动力问题和防止干部党员的贪污腐败问题,等等;这都是党员结构优化和质量建设面对的问题,需要通过加强党建理论的突破和创新,提高党建的理论境界和解决问题的政治智慧,为党员结构优化和质量建设提供具有前瞻性的理论依据和思路。同时,要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和创新,为党员结构优化和质量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党员结构优化和质量建设要转变实现方式和技术路线。一是要从重视数量规模和外延扩展转向重视内涵提高和培育新的生长点。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的发展总体上属于粗放式的外延发展,党发展的规模“硬实力”彰显了,质量素质“软实力”却没有质的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对民众的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并没有随着党员数量增长和外延扩大得到飞跃式提高。未来党员发展已经不是数量和规模的问题,也不是抢占什么“地盘”的问题,而是如何提高已有党员个体的素质和能力与党的整体功能和质量问题,要寻找促进党员结构优化和质量建设的新的生长点。二是要从重视优势群体党员发展转向重视社会弱势群体和薄弱环节的党员发展。在优化整合优势群体党员的基础上,重点防止工人和农牧渔民党员比重下滑的势头和改变少数民族党员发展不足的状况,同时还要考虑社会信仰多元化情势下的信教优秀人士的入党问题。通过加大弱势群体和薄弱环节党员发展和质量建设的力度,提升党的整体素质和功能。三是要从“干部是决定性的因素”的惯性思维真正转向“党员是党的主人”、确保党员主体地位的理念上来。过去,在各级党组织开展的党员教育管理活动中,普通党员往往是“被教育者”和“被管理者”,党的干(下转87页)( 上接7页)部则是“教育者”和“管理者”,位高权重的干部更是“置身度外”。所以,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党员的教育管理,做到在党员教育管理上没有“特区”和“特权”,依靠广大党员建党,依靠人民建党。

党员结构优化和质量建设要把握重点和整体配套。其一,党员结构优化和质量建设要突出重点,抓住要害。一是要找准党员结构优化和质量建设的重点对象,即干部党员、新阶层党员和青年学生党员三个群体。来自新阶层的某些党员带有党性的“先天不足”,这是目前社会最为关注和最有争议的群体,对他们来说真正要从思想上入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加强这部分党员的党性教育、世界观和人生观及价值观教育、党员意识教育尤为迫切。青年和学生党员是党的未来,他们的状况如何将主导党的未来走向,但实事求是地讲,青年学生党员群体还在成长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有某些不确定性,他们是党内最不成熟、缺乏政治经验和斗争历练的群体,所以,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党性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命和责任意识教育,提升其素质和能力,使其尽快担当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和责任。二是要抓住党员结构优化和质量建设的关键环节。党员结构优化和质量建设既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有严格的工作流程,在做好全面工作的前提下,要对关键的环节重点把握。从目前党员结构和质量存在的问题来看,有两个环节需要加强,一个是党员的“入口关”,一个是党员的教育管理环节,前者决定着党员的“质材”,后者决定着党员的“再加工”和党的质量提升。三是要抓住党员结构优化和质量建设的重点问题,并取得突破性进展。例如,发展党员的标准问题、党员的阶层分化和利益差别情况下的整合问题、防止腐败和党“官僚化”及“特殊利益集团化”问题、党内民主与政党法治问题、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和方法革新问题等。

其二,党员结构优化和质量建设要整体规划和配套。一是党员结构优化和质量建设自身内部诸措施的配套,诸如党员发展的速度、规模、外延、质量有机统一;党员个体的优化和质量提高与整个党员队伍的整体优化和质量提高的相结合等。二是党员结构的优化和质量建设要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清正廉洁建设、制度建设、执政能力建设等整体性建设有机结合,配套进行。以党员结构优化和质量建设为主题,以党的自身整体性建设为依托和提升平台。三是党员结构优化和质量建设要与党治国理政的要务、社会风气和环境的净化重塑相结合。一方面,发展什么样的党员和提高哪些素质与能力既要与党的性质和先进性相符合,又要与党在现阶段治国理政的主要任务相适应,使党员结构的优化和质量建设经得住时代和人民的检验。另一方面,党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社会上发生的一切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党员干部,党员干部的所作所为也不断影响着社会。所以,党员结构的优化和质量建设不能搞关门主义,要与社会风气和环境的净化和整肃相结合,与社会的监督、鞭策相互动。四是党员结构优化和质量建设要将眼前的任务、阶段性目标和未来发展有机结合,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为了结构优化而优化,搞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和“形象工程”。

党员结构优化和质量建设要增强政策执行力和组织支撑力。今后,党员结构优化和质量建设要加大政策措施的执行力度,强化基层党支部的组织“支点”作用。一是党员结构优化和质量建設是新时期一项非常复杂的党建工程,来不得半点马虎,每一项措施的推出要考虑周详,要考虑其实际操作性和应用性以及能否达到实际效果。例如,在党员的标准问题上,需认真慎重,既不能简单机械地照搬中央的党员标准,也不能随意更改标准,要将党员标准的共性和个性、原则性和灵活性、一贯性和时代性结合起来,使党员发展的标准既坚持党员标准的共性、原则性和一贯性,又能符合本地区、本行业和本单位的特殊情况,体现出个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在党员教育管理问题上,无论是教育管理的对象,还是教育管理的内容和形式,都不能千篇一律大众化,要进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和不同岗位的细分化,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管理。

二是党员结构优化和质量建设的各项措施要落到实处。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的有关制度、政策、规定和要求中央不少,各级党组织也相应制定了不少,但大都雷声大雨点小,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执行力差,形式主义严重。所以,党员结构优化和质量建设要稳扎稳打,讲究实效,不能“大呼隆”搞形式主义,更不能搞“应景式”的形象工程。三是要重视和提高党支部的生活质量,为党员结构优化和质量建设提供组织“支点”。基层党支部是党的支点和基础,但目前的基层党支部多数管理松散,长期不活动,组织生活流于形式。一切决定都有上级做出,支部成为上级党组织的传话筒,党员在这里没有主人的感觉,也没有发挥作用的机会,久而久之党员就不愿意参加支部的活动,从心理上与党疏远了,也就谈不上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了。可以说,上级党组织所看到的“成绩”,有许多是基层党务工作人员“运作出来的”,而不是广大基层党员积极参与干出来的。所以,要优化党员的结构和加强质量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基层党支部的这种状况,激活基层党支部的教育和管理功能,提高基层党支部的生活质量,提升党员结构优化和质量建设的组织支撑力。此外,党员结构优化和质量建设要有国际视野,要学习和借鉴国外政党的经验。

(作者为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政党研究所副所长)

猜你喜欢
结构优化党员
党员之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9514.8万 北京市党员总数:240.8万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党员标准是什么?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半包围结构
汪曾祺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