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召斌,黄聪敏
(沈阳工业大学,辽宁 辽阳 111003)
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运行系统研究
向召斌,黄聪敏
(沈阳工业大学,辽宁 辽阳 111003)
本文通过对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的研究,提出“阳光体育运动”系统论观点,并构建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运行系统模型。
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运行系统
调查发现,“阳光体育运动”在我国高校开展的形势并不容乐观,绝大多数高校在落实过程中对中央和地方的文件精神打折扣,有些高校的工作甚至出现了停滞,笔者在对部分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本文提出“阳光体育运动”长效开展的有效机制,构建“阳光体育运动”系统运行模型。
调查结果显示,“阳光体育运动”在我国高校实施的现状和效果令人担忧,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机制;经费长期投入不足;场地器材缺乏;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与创新能力不够;对学生习惯养成与体育价值观培育乏足够的关注;体育教学改革进展缓慢;课外体育活动缺乏引导和有效组织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流于形式。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是涉及多部门、多元素的系统工程,因此对它的管理和组织应遵循其规律。任何系统都是指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因此,构建“阳光体育运动”系统运行模型对于整个工作的开展有积极意义的。
2.1 加强宣传、齐抓共管,形成多部门协同配合的良好局面
“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工作要做到有成效、范围广、层次多。开展的形式要多样化。例如,可利用体育工作文件的传达、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体育工作汇报、体育专题讲座、体育公共课程、体育必修课程、运动竞赛、体育知识竞赛、网络平台、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向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其他教师、学生干部、全体学生宣传“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意义和本校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措施及要求。
“阳光体育运动”是一个多部门共同协作的系统工作。从调查中发现,单靠体育教师或某一部门来组织和管理都难以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从学校的资源配置来看,多部门的协作有利于充分调动有效资源。例如,学校领导层面重视不仅能调动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能动性,而且是“阳光体育运动”的经费与教师工作待遇的保障;校团委、学院团委、学生会、班级干部、学生体育骨干发挥人力与布控优势,宣传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体育部发挥专业资源,进行具体工作的组织与落实;教务部门协调作息时间与教学计划,能够保证学生每周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等。
因此,深入加强宣传工作,努力使学校的各个层面都对“阳光体育运动”有积极的认识,不仅可以优化“阳光体育运动”的运行环境,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把学校方方面面的有利于“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力量拧成一股劲,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表1)
表1 “阳光体育运动”宣传的途径与方法
2.2 采取适当的行政干预措施,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检查和督导评估
采取适当的行政干预措施,将学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情况作为调整省属高等院校招生计划分配及年度经费下拨的依据;“本科教育评估体系”的修订要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对不符合相关要求的学校要责令限期整改;对不能开足体育课,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体育活动时间、学生体质合格率连续下降的学校,要在教育部门相关会议或网络平台上予以通报批评。
2.3 “阳光体育运动”系统框架图
“阳光体育运动”在高等学校的开展首先从学校集体领导群对系列文件精神的理解和掌握开始,向下一级体育部和主管学生工作部门发出工作开始与工作要求指令,并确认其有向上一级主管部门负责的义务以及有足够的措施来支持本校工作的有序进行;体育部按照学校工作的要求及“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结合本校的体育环境确定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制定阳光体育运动的措施;主管学生工作部门或与其他部门协作做好“阳光体育运动”宣传的常年规划,如宣传的内容、形式、时间、地点、涉及的人员、宣传的层次等,并制定出阶段工作计划;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包括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体育课程教学相结合,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学校经费投入与现有场馆设施的有效利用;阳光体育运动的措施涉及采用保证数据结果准确、操作简易、经济高效的测试方法来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立课外体育活动为主阵地,体育课堂为课外体育活动服务的主导思想,通过极具特色、人人可参与的运动竞赛模式与体育文化专题活动来刺激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建立;建立适当的激励措施,尝试设立体育奖学金制度;最后与学校的保障系统与各部门的反馈形成一个有效的封闭,使整个系统在决策中心、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反馈机构的共同作用下,完成既定的目标。(图1)
2.4 树立体育课程教学为课外体育活动服务的思想
体育课程是指在学校指导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身体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为了使学生能在身体、运动认知、运动技能以及情感与社会方面的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从体育课程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注重结果相比较,体育课程更注重过程,这个过程是在相对封闭的教学场所、运用教育的强制手段来进行的,因此,体育课程教学无论向哪个方向改革,始终都不能忽视它的教育和培养功能。正确理解“阳光体育背景”下的体育教学首先要弄清楚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与学校体育工作“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关系问题。体育教学是过程,它的结果要为其他体育活动形式服务,“健康第一”思想是学校体育的理想目标,是指导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体育教学是为“健康第一”服务的。我们还应看清形势,尽管许多学者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都在反对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重复教学现象,但我们也不能否认由于大学前基础体育教育薄弱,特别是农村基础体育教育的严重滞后,造成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面对大学给予的体育课程选择无所适从,他们中间有相当一部分人群从未真正掌握过一项运动的基本技术,对他们进行所谓的重复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因此,“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应该要充分尊重大学生年龄与生理、心理特点,在高度选择性课程环境下,注重技术及运动技术能力的培养,通过身体练习,掌握适用的技术、提高运动的能力、摸索自我锻炼的方法,树立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服务的指导思想,形成“课内主学,课外主练”的课内外一体模式。
2.5 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与优化
近10年来,随着我国体育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平均生源质量下降,新参加工作的体育教师在运动技能和技能教学能力也出现明显的滑坡。高校人材引进机制对学历程度的高要求又缩小了人材选择的范围,体育教师队伍中 “头脑不简单、四肢不发达”的人数不在少数。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指导是以直观、表象为主要手段,体育教师自身的运动技术水平与运动体验要比理论研究水平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要首先要提高对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要求,良好的专业基本功是教师“课内主授,课外主导”的前提,因此体育教师的专业基本功不仅要精而且要全面。
2.5.1 进一步明确大学体育具有大学教育课程的学科性质,理解体育具有很强社会性服务的工作性质(如裁判工作、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等),把大学体育教师的工作按“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的顺序排序,对体育教师的科研工作不要提出过高的指标,相反对体育教学的教学情况要严格考核,参照其服务社会的工作量对其进行合理的业绩评价。
2.5.2 对年轻的体育教师,不只是要求学历层次,特别不能像其他学科那样必须要求有博士学位,人才引进标准要转向“学历和运动等级同时要求,以运动技术等级为先”的方向,扭转当前大学体育教师技能层次下降的局面。
2.5.3 在课外开展更多样的“准课程”性质的工作,如学生体育社团的日常指导、学生宿舍体育的日常指导、运动会前的技能集中指导、《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达标指导、体育协会工作,合理地计算这些“准课程”的工作量,将其列人体育教师的业绩评价,使体育教师的工作从“只管课内”转向“课内和课外并重”,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在体育方面的指导作用。
2.6 课外体育活动是“阳光体育运动”的主阵地
与高等学校每周2学时的体育教学比较,课外体育活动具有机动、灵活、自主性强、能动性高,活动范围广、可用时间更多等特点。实践证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更能吸引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因此,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时要根据学校的条件、学生的兴趣,因地因时组织和开展,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到课外体育活动强调的是学生的自觉性,又要与学校教学计划学时有机结合起来。
2.6.1 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教育计划,尽量在下午3点半至4点以后不要安排其他必修课程。
2.6.2 课外体育活动的场所不要局限于规范性体育场所,通过组织、宣传把课外体育活动延伸到每一个有可能活动的场所,如学校空地、闲置马路、寝室等。
2.6.3 组织低年级学生(大一、二)早上集体出操。
2.6.4 鼓励由学生团队自发组建体育园地、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丰富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
2.6.5 以全体学生参与为目标,学样经常组织多层次、多样化的竞赛。如传统的球类比赛、趣味体育比赛、体育游戏比赛、生活体育比赛、简单技能比赛,努力吸引和激发更多的学生和教师积极参与,形成人人参与、个个争光、生龙活虎、生气勃勃的校园文化氛围。
2.6.6 大力开展集体性体育活动为先导,努力开发集体竞赛项目及主题鲜明的体育纪念活动。例如,集体跳绳、集体游泳、多人接力跑、集体健美操、多人拔河、纪念有历史意义的长跑活动、季节性长跑比赛、各种简单技能的团体赛等。
2.7 建立健全表彰和奖惩制度,积极探索“阳光体育奖学金”设立办法
切实贯彻执行国务院教育部关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的工作要求,将学生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作为体育学分、评优、评先、奖学金、毕业资格的重要依据。
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积极开展“达标争优”活动,对在“阳光体育运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干部和优秀个人颁发“阳光体育奖学金”。奖学金的建议分类多,额度小(500 ~ 1000元为宜)。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和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也要给予相应的表彰,在评职、晋级中要应优先考虑。
2.8 更新场地观念,大力发展节约型场地
借助社区体育的经验,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健身运动(身体活动)都是在诸如公园、空地、闲时马路、山川、河流、湖泊等自然形成的非规范活动场所里进行的,而我们在考察学校体育场馆数量、面积、质量的时候,研究者往往只把标准或者规范性较强的体育场所计算在内,因此得出的结论也往往是片面的。高校今后的场地策略主要是在学校内,各个大型建筑附近、学生公寓周围都有不少的空地以及新建校园里宽敞的马路都可以作为运动的场所。在校外,应注意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新路子。
构建了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运行系统,以国家号召为发起,以学校各部门齐抓共管为要求,以争做学生“体育人”为目标,以体育课程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为核心,以适当投入为保障,以体育奖学金等措施为激励,使学生在运行系统里达到高度自主和具有高度自觉性,并与运动环境良性互动,使整个系统具有长期效率和长期效益,惟有此“阳光体育运动”才具有持续性。
[1] 赵丽萍,韦颂,杨伟.对我国普通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4):82-84.
[2] 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246.
[3] 毛振明.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体育发展问题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17-18.
[4] 曲天敏.体育管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7-18.
G807.4
A
1674-151X(2012)01-123-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1.061
投稿日期:2011-10-18
向召斌,体育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