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杰,全先昆
(1.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2.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世界四大网球公开赛与中国网球公开赛的比较研究
李杰杰1,全先昆2
(1.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2.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对世界四大网球公开赛的历史、经营状态、运营的方式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四大网球公开赛经营效益高、赛事组织机构系统化、赛事推广的手段多;中国网球公开赛经营现状惨淡,赛事推广的手段单一,从中得到启发以期为中国网球公开赛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四大网球公开赛;中国网球公开赛;运营方式;措施
中国的网球兴起于20世纪80、90年代,发展速度正在日益加速。2011中国网球公开赛已谢幕,其中留下了很多问题待以解决。费德勒从来没参加过中国网球公开赛,德约科维奇、莎拉波娃、大小威廉姆斯等人气网球名星没有参加今年的比赛,德约科维奇因伤退赛,穆雷、纳达尔去了几乎同一期举行的东京网球公开赛。参加比赛的超级球星和观看比赛的观众稀少,相对于豪华、气派、设备完善、可容纳1.5万人的网球场来说多少显得有些冷清。四大网球公开赛是网坛界的顶级赛事,具有观赏性、竞技性、健身娱乐性,网球运动风靡全球。随着网球运动的开展与普及每年都会吸引数以计的观众观看比赛。四大网球公开赛的经济效益效益高,赛事运作的方法是他们取得成功的法宝。本文旨在通过对四大网球公开赛与中国网球赛对比分析并加以改进与借鉴,以求促进中国网球公开赛的发展一改现在冷清的场面。
网球被认为四大贵族体育休闲娱乐活动之一,起源于法国,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下面就四大网球公开与中国网球公开赛的历史进行比较。
英国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简称温网,1877年由英国草地网球协会和全英俱乐部联合创办,每年的6月最后一周至7月初定期举行,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四大赛事最早的一项。
澳大球公开赛简称澳网1905年在霍斯曼板球场举行。每年的1月到2月如期举行,是四大赛事之中最年轻的一个,但也有107年的历史了。
法国网球公开赛简称法网。法国网球公开赛开始于1891,以后每年的5月底6月初如期举行,至今已有100年多的历史。
美国网球公开赛。美国网球公开赛第一届比赛于1881年在美国纽约法拉盛公园的公家网球场举个行,此后每年的8月底至9月初举行,至今百多年的历史,是四大赛事最具商业化的。
中国网球公开赛简称中网始于2004年,经国际网球协会批准每年在中国举行一次,男子赛事经2009年调整之后为次于四大满贯和九站1000分赛事的十站500分赛事之一,女子赛事为次于四大满贯的四个钻石皇冠赛之一。每年的十月初正直国庆节,至2011年已经走过8个春秋。
四大网球公开赛平均年龄128岁,中国网球公开赛8岁。中国网球公开赛与四大网球公开赛相比太年轻,没有经过历史、文化的沉淀,更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举办比赛的经验不足,普及度不高。
2.1 参赛运动员规模比较
运动员是竞技体育运动比赛的主体,众多运动员参加比赛进行技术水平的角逐是赛事成功的要素之一。通过表1得知,参四大网球公开赛的运动员人数平均在220名左右,平均来自48个国家,世界排名前32的运动员大都来参加比赛,参加的人数多,全球的影响力大。中国网球公开赛的参赛人数平均为120名左右,平均来自32个国家,世界排名32位之前的运动员参加中国网球公开赛的较少,仅为7个,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
2.2 观看比赛人数、网站点击数比较
观众是竞技体育运动的另一个载体,正是由于他们的观看比赛才得以继续发展与传承。观看四大网球公开赛的人数平均在637438人,网站的点击数平均为3646万人,现场的观众与网站的观众都非常多。中国网球公开赛的观众为25100人,网站点击人数为1453万人,中国人口基数大,但观看人数不及四大网球公开赛的1/3。
2.3 比赛奖金、金牌裁判人数比较
奖金的制定遵循赛事的经济效益实现良性循环,金牌裁判能提高赛事的质量。通过表2得知,四大网球公开赛的奖金都是中国网球公开赛的2 ~ 3倍,奖金存在巨大的差距,不过与往届相比两者都在提升奖金额。全球有26名金牌裁判,四大网球公开赛每年都会请到18位左右的裁判,反观中网为0,这一方面悬殊巨大,中网可以根据自身作出战略调整。
2.4 参赛中国运动员人数比较
历届四大赛事网球明星大腕在比赛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如纳达尔、费德勒、大小威廉姆斯、莎拉波娃、穆雷等人气球星都有成千上万的球迷尾随,无论走到哪里都是焦点,都是媒体观众追逐的对象。很多观众观看比赛主要是为了欣赏本国球员,本国球员的影响力是巨大的。2011年能进入四大赛事比赛的中国运动员少,女子有李娜、彭帅、张帅、谢淑薇等。我国的女子选手在国际大赛上展露了头角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反观中国男子网球选手成绩不尽如人意,更多的男子选手应不断努力,将来能够参加国际大赛。参加2011中国网球公开赛的本国运动员更少,没有抓住本国优势。
2.5 媒体数量比较
赛事的开办少不了媒体的宣传,它们的作用至关重要。四大赛的媒体数量都超过1400多,中网媒体数量仅165,悬殊很大。四大赛事取得如此的辉煌原因就是与媒体赞助团队的配合,除了给赛事雄厚的资金支持,还要提升了赛事的关注度,使人们熟悉、了解、热爱,最终从事网球运动。
3.1 赛事组织结构比较
网球赛事组织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对网球赛事进行规划、申办和比赛之后的评估,同时在其能力达到的范围内运作一些赛事的宣传公关活动。四大赛事通常是由他们国家的网球协会来负责的,首执行官掌控情况。
美网主要是由美国网球组织协会组织运营,他的首席执行官是阿伦坎塔瑞安,他制定出一些列的措施对提高美网对全球的影响具有重大的意义;澳网由澳大利亚网球组织协会组织经营,一个执行总监,一个球员培养总监赛事总监。澳网的赛事总监与法网美网组织机构相似,管理架构采用一贯的商业模式;法网由法国网球联合会经营管理;温网由英国草地网球协会、全英俱乐部联合经营管理,掌握大权的是全英俱乐部,他控制着比赛以及大赛门票的收入;中网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网球协会联合管理。四大网球公开赛与与中国网球公开赛相比较职能划分更加清楚、组织结构更加密切、系统化更高。
3.2 大力进行赛事推广手段的比较
3.2.1 网集的各界名人 四大网球赛事每年都有音乐、体育、娱乐、商界的大亨名流为止助战为赛事造势,他们的现场观看使得球迷观看比赛成为一举两得的事情,大大地提升了观众人数。2011年网球赛事网集了商界大亨理查德布兰森爵士、地产大亨唐纳德,娱乐界威尔法瑞尔、安妮海瑟薇、托比马奎尔,音乐界大师宝多西蒙、评委宝拉阿布杜尔等无一处不明星,无一处网球不激情澎湃。2011年中网参加中网活动的演艺圈的名人有葛优、姜文、吴奇隆等,但涉及的圈很小,其他各界的人士没有充分动员。
3.2.2 赛事和赞助商合作 四大网球赛事与媒体和赞助商合作也是他们成功的至关因素,每年媒体的宣传都为赛事的开展带来了大批的观众,赞助团队更是为赛事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使得赛事很好的运作下去。2011年四大网的大牌云集,如法国巴黎银行、IBM、阿迪达斯、标志、鳄鱼232家,中网合作的伙伴有北京奔驰、中国人寿、中信银行、kappa、rolex等29家。中网的赞助商数目少、知名性低。
表1 参赛运动员比赛规模比较
表2 比赛奖金、金牌裁判人数的比较
3.2.3 网球场地配置 四大网球赛事的场馆配置齐全、可容纳大量的观众、场地设置人性化大都设置在风景迷人交通便利的地段。
美网的中心赛场位于纽约的阿瑟阿神号称全球室外网球场之最,占地18.2公顷拥有正式比赛场地33个,独立座位22547个,豪华包厢90个,餐厅5个,球员休息室2个,赛事期间会有相应配套设施提供给球迷体验,隐形地刺激了球迷的消费。
澳网的球场魅力豪华壮观,屋顶可回收,位于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墨尔本市的网球中心。球场共有15021个座位,其中一号、二号、三号、四号球场分别有6000、3000、2000、1100个,露天的练习场地19块室内练习场4块,在全年都能为网球人群提供合适的场地。
温网的网球场地最古老极具历史,主要球场是中心球场用于举行决赛,能够容纳15800人,其中1、2、3块场地分别容纳1140、4000、2000人,二号、三号球场分别为2000、1140人,18个草地球场9个硬地场2个室内球场,如此多的场地促进了网球事业的开展。
法网占地8公顷正式赛场20个,其中3个四周带有看台的大型比赛场,最大的比赛场设有1.6万个席位。
中网占地16900平方米,固定座位14602个,拥有可开式屋顶和双顶玻璃包房的球场,可容纳1.5万名观众,球场的看台区设有360度观景平台。在配置上与四大网相比还算可以,硬件配置相差不大。
3.2.4 运动员与媒体合作 四大赛事非常欢迎网球运动员和媒体多方面合作,可以网球专家的身份参加各种活动,也可以以国家电视台的评委身份作评论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另外,法网还就媒体与运动合作这一现象,设计运动员的时装秀、组团旅游等加强了运动员和观众的互动,使更多的人爱上这一运动。中网活动单一,今年举办了嘉年华活动,但是这类活动很少。
4.1 中国网球公开赛才8岁没有经过历史的沉淀,网球的文化底蕴不足。
4.2 中国网球公开赛的媒体宣传力度不够,赛事没能被国内大众熟知,在全球的影响力小。
4.3 参加中国网球公开赛的知名运动员少,本国的运动员也少。
4.4 参加中国网球公开赛网的金牌裁判为0,赛事的奖金比较低。
4.5 中国网球公开赛赛事合作伙伴数目少、全球知名度不高。
[1] 国家体育总局《乒乓长盛考》研究课题组.乒乓长盛的训练学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2] 吴贻刚.科学理论相运动训练方法转化的研究探索[J].中国体育科技,2000(9):23.
[3] 陈正,唐小林,刘青,等.关于提高我国女子网球竞技水平实现奥运突破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2).
[4] 刘青.论我国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及融入国际职业网球途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5):56.
G845
A
1674-151X(2012)01-006-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1.003
投稿日期:2011-09-22
李杰杰,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