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云 李广民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读史使人明智”。但是在农村中学,历史课往往得不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由于内容多而难记,升学考试占的比重也不如语数外等学科大,学生大都不愿意去学,或认为不值得认真去学,从而使历史教学变成一项很困难的工作。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求知的前提,积极的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质。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地改变历史教学困局。
一、巧用“班班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兴趣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班班通”,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和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如,在讲授红军长征时,我运用“班班通”选播遵义会议相关记录片,配合解说,生动地重现遵义会议那激动而又激烈的场面,不仅吸引了学生,而且强烈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学生们受到了很好的革命传统教育,增强了面对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再加以提问为什么要开始长征?长征对中国革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学生纷纷展开讨论,主动发言,气氛活跃。这样,把以前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愉快的参与,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二、历史知识与风俗习惯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农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都比较熟悉,课堂上如果能把历史知识同风俗习惯结合起来,不但能丰富他们的知识,加深对风俗习惯的了解,同时还能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如,讲诗人屈原时,我就和端午节联系起来。屈原投汨罗江自杀,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就用赛龙舟、吃粽子的方式来纪念他,表达对这位爱国诗人的无比崇敬和怀念之情。这样,既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走近历史古迹,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潍坊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历史悠久,拥有大量的历史古迹。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学习与家乡有关的历史时,我们会适时带领学生到本地的古迹去进行实地观察、学习。如,在学习《十笏怀古》这节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十笏园的知识,我组织学生们一起去游览了十笏园。来到十笏园后,学生都被十笏园的美景所吸引。仅有2000余平方米的十笏园,建有楼台、亭榭、假山、池塘、客房、书斋、回廊等大小建筑20余处,房屋60多间,学生每到一处,都叹为观止,同时也深深地喜欢上了历史,都想探究十笏园以及潍坊的发展历史。
四、自编自演历史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動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无论从历史学习本身的要求出发, 还是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 让学生在历史角色的扮演中真正地感受历史和领悟历史都是必要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将教学内容交给学生处理,鼓励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如,在讲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时,我指导喜欢写作的同学编出剧本《杯酒释兵权》,历史剧在课堂上开演,同学表演得惟妙惟肖,将同学们带到了那遥远的宋代,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情景。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时而所有所思,时而哈哈大笑。下课了,他们还意犹未尽、回味无穷。从他们脸上,我看到了成功的喜悦,从他们眼里,我看到了期待和渴望。
五、巧用插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图文并茂是当今初中历史教科书的一大特色,几乎每一课都有插图,而且内容丰富多彩,有历史人物的画像、照片,有历史场景的照片,有文物、名胜古迹的照片,还有战争的路线图、形势图等。但有的教师对插图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供观瞻的层面上,未能充分利用。其实,历史插图是历史学的第二语言,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为学生发现问题、探讨交流提供了源泉,从而养成看图思考问题的习惯。指导学生寻找各种历史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主动发现问题,再用这些问题去引导学生探究、自主学习,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课时,我让学生观察课本古埃及哈佛拉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图片。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我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哈佛拉是什么人物?他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当时在没有先进机械工具的情况下,人们是怎样建造如此高大雄伟的建筑物的?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兴趣盎然,对古埃及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授之以渔,巧用趣味记忆法巩固所学知识
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让学生记住、记牢确实不易。因此,教学中如果能联系教材内容,教给学生一些有趣的记忆方法,不但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如,讲隋朝大运河北到涿郡,南至余杭,中间为洛阳时,我告诉学生可用谐音“北捉(涿郡)南鱼(余杭)落(洛阳)中心(即北边的人捉南边塘里的鱼掉落在中心)”。这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也轻松地记牢了历史知识。
当然,要让农村初中学生真正做到爱学历史,方法和途径是多样的。在教学中,我们必须丰富自身的知识内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手段调动学习兴趣,从而让我们的学生丢下包袱,无忧无虑、兴致勃勃地在历史知识的海洋中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