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连友
2012年是龙年,关于龙的话题日渐多起来。在这里,咱就单说一件事:舞龙。
舞龙是鲁南地区传统的民间文化形式,是群众喜闻乐见而且有着长久生命力的群众性娱乐活动,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每年的春节、元宵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各地都有舞龙活动。
舞龙的阵法主要有二龙戏珠、乌龙翻身、龙打滚、龙喷火、龙盘柱、卧龙等。二龙戏珠时,两龙摇头摆尾,头尾相顾,龙口翕张,鳞爪飞扬,如真龙现身。龙盘柱讲究技术,要成塔状,只见龙不见舞龙者,难度极高。卧龙则要求配合默契,舞龙头者一声断喝,中间的舞者便单腿跪地舞动龙身,显出盘醒跳跃之状。舞龙是一道老少皆宜的大餐,群龙共舞更是难得一见。忽而独龙冲天,忽而群龙共舞,其时,烟花满天彩,鞭炮遍地红,舞者生龙活虎,观者如痴似醉,锣鼓声、鞭炮声、呐喊声、叫好声不绝于耳,煞是热闹。呈现出热烈、欢乐、祥和的气氛。
“舞龙”是一场完全充满阳刚之气的具有中国乡土特色的民间舞蹈。“舞龙”队员由20名小伙子组成,个个体力充沛,精力十足,全都穿着带“鳞”的“龙服”,与道具“龙”浑然一体。随着伴奏乐队的演奏,巨“龙”便开始舞动起来。
“咚咚锵、咚咚锵”,热闹的锣鼓敲起来,长长的巨龙舞起来。起初,唢呐和锣鼓的节奏比较缓和,巨“龙”便跟着节奏围着场地绕圈,由舞龙头的小伙子带领着龙身绕场小跑,这样既起到了舞龙前的热身作用,又能圈一下舞龙时的活动范围。绕场四五圈后,就猛听得“龙头”大喝一声,顿时全体舞龙队员为之一震,伴奏乐队也仿佛得到了指挥员的指令,唢呐声和锣鼓声立即由舒缓变得急骤,紧接着巨龙便随着鼓点上下翻飞起来,真正的舞龙表演开始了。不一会儿,这龙已形成蟠龙之势,围着绣球绕圈。舞龙人个个满头大汗,可是看见观众们连连喝彩的样子,舞得更起劲了。
此时四周围满了密密麻麻的人群,场地中央一条条艳丽鲜活的“巨龙”在激昂的锣鼓唢呐声中飞腾着,游动着。“巨龙”时而狂奔冲天,时而卷地盘旋,时而浅游低吟,时而摇摆飞转,“龙头”配有许多铃铛之类的饰物,舞动起来嗡嗡作响,煞是威武。“舞龙”最讲团队精神,每一节“龙身”既要在奔跑中踩着鼓点,又要前后配合,使整条“龙”舞得流畅美观。
在20名“龙子”的奔跑跳跃下,巨龙仿佛不是在地上舞动,而是真真切切地腾起了云,架起了雾,观众的心则随着巨龙的起伏翻腾激动着,陶醉着,尽情享受着眼前这场十分受用的精神大餐。
我的乡亲们是幸运的,他们享受到了最原始也是最高级的原生态演出。我曾无数次地想,家乡的舞龙是艺术与原始图腾多么完美的结合呀!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图腾,乡人舞龙一定是由远古时期图腾崇拜流传下来的吧?透过舞龙场上的呐喊跳跃,我仿佛看到了遥远的先民文化:一个原始部落刚刚完成一次成功的狩猎,收获颇丰。傍晚,在部族首领的组织下,族人围着熊熊篝火舞起了龙,族人们欢快的跳跃着奔跑着舞动着,感谢上天赐予的猎物,祈祷来年能有更多丰收。
在古代传说中,龙是主管谷物、风雨的神灵。年节“舞龙”包含劳动者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民间至今还有二月二“龙戏水”、六月六“晒龙衣”的传统。
舞龙,壮哉!
壮哉,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