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辰
(国家图书馆,北京 100081)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的“器”即是“工具”的意思。在人们的学习、研究过程中同样也离不开工具的使用。工具书就是学习研究中使用的“器”。许多文献资料对工具书进行了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工具书是“供参考检索用的书。是按编辑目的收集有关文献资料编成的,如书目、索引、年表、字典、词典、手册、年鉴、百科全书等”。(《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②工具书是“专为读者查考字形、字音、字义、词义、字句出处和各种事实等而编纂的书籍,如字典、词典、索引、历史年表、年鉴、百科全书等”。(《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③工具书是“按一定次序把有关知识信息加以汇编,专供检索查考的书籍。包括字典、词典、百科全书、手册、年鉴、表谱、书目、索引、图录、图谱等。其中以词典为最多,用途最广”。(《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版)
以上对工具书的定义虽然不尽相同,但归纳起来,可以发现工具书有两个鲜明的特点:①从用途上讲,工具书是供检索查找使用的信息查询类书籍;②由于带有查询性质,因而工具书是知识信息的汇编集合。据此,我们可以给出简单的定义:工具书是将知识信息进行汇编集合,供人们检索资料时作为工具使用的书籍。
作为工具性质的书籍,工具书的载体主要是纸本,即各种印刷文本的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等。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近些年工具书的载体已经逐步由传统的纸本形式向依托网络技术提供使用服务的网络形式转变,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工具书形式——网络工具书。网络工具书的出现扩大、延伸了传统工具书的内涵。实际上,网络工具书是一种服务,是通过互联网提供在线资料查询的业务形式。林玉山在《工具书学概论》中将网络工具书定义为:“以数据库为基本信息储存单位,以电信网络为传输媒体,将工具书的内容以电子数字编码形式通过网络传输,由出版机构提供一种‘在线’的即时服务。”[1]
与传统工具书相比,网络工具书在使用成本、出版周期、表现形式以及检索方式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而且,随着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工具书在与读者互动上开拓了新的工具书发展方向。网络工具书的这些优势不可避免地对传统工具书发展产生了影响。那么传统工具书和网络工具书究竟孰优孰劣?网络工具书会不会最终取代传统工具书?在网络时代应该如何开发利用传统工具书?笔者将对此进行重点分析。
网络工具书的出现和盛行极大冲击了传统工具书在工具书领域所占的主导地位。网络工具书之所以盛行,新颖的形式是一方面,主要还在于其自身具备的多种优势。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网络工具书的出现带来了技术革命,网络工具书的编排过程增加了大量图片、声音、动画等多媒体资料,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比传统工具书更直观、生动,更贴近读者喜好。
网络工具书一般都是通过关键词的设定作为检索项目实现其检索功能的。关键词的检索方式简单、快捷,读者只需提供某个或某几个词语作为关键词,就可以在大量文献中检出所需结果。只要内容被收录,即可被检索。同时,关键词的检索方式使那些不熟悉所要查找资料的读者能够快速查找到所需内容。
通过网络拓扑技术,网络工具书采用线性或非线性组织结构,在检索内容之间构建了树状或者网状的联系,增强了读者对于检索内容之间关联性的把握。同时,超文本链接技术的采用在检索内容间建立了有机联系,便于读者在不同资料间检索[2]。
与传统工具书不同,网络工具书的修订或者增删可以随时(或按一定周期)进行,并且可以在较短的周期内完成。在对条目进行修改增删时,只需在原有条目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和修改即可,大大简化了工具书修订增删的流程,提高了工具书内容的时效性。
以数据库为依托,网络工具书摆脱了纸张的限制,实现了收录内容的海量化。网络工具书的海量存储是任何传统工具书都无法比拟的。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发现,网络工具书在生动性、便捷性以及时效性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优势。作为网络时代出现的新事物,网络工具书在近些年发展较为迅速。虽然其应用日益广泛,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网络工具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络以及网站的稳定性。受网速制约、计算机自身配置等方面影响,网络工具书的链接可能会出现不流畅。此外,网址的变更以及受病毒恶意攻击等影响都可能导致出现死链接或无法使用的状况。
电子环境下,文字资源的数字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字平台的发展程度。由于编辑技术的制约,一些难字、僻字在电子环境下仍然无法得到体现。通过造字虽然暂时解决了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词典的完整性与标准化程度,降低了可信度。因而在编辑技术得到解决之前,查询古籍类工具书仍只能以传统工具书为主[3]。
检全率和检准率是考核工具书的两大重要指标。网络工具书虽然检索方便易用,但如果输入的检索词限制条件不高,极易产生干扰,出现很多相关链接,而多数链接与检索需求有很大差距。
许多网络工具书的信息来源渠道多种多样,并且掺杂了个人见解和观点,故而其权威性值得质疑。对于要求权威性和准确性的搜索需求来说,有些资源不具备可用性。
此外,网络工具书在阅读人文性、学科种类覆盖面、版权使用等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在此不一一表述。表1从载体、内容形式、学科覆盖面、检索形式等方面将网络工具书与传统工具书进行比较,以期为传统工具书开发利用的研究提供更为全面的探讨。
表1 传统工具书和网络工具书的比较
虽然网络检索工具及电子工具书以存储量大、检索方便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纸质工具书历史悠久,是千百年来历代学者智慧的结晶,它是在不断地探讨、研究、修订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其本身所具有的优势不可抹杀[4]。对比可发现,传统工具书在使用稳定性、编辑技术成熟度、资料权威性、学科的广泛性、阅读的人文性以及使用的安全性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在网络工具书日益挤占压缩传统工具书生存空间的状况下,如何充分发挥传统工具书的优势,进一步开发利用传统工具书已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传统工具书具有准确性高、权威性强等特点,符合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但是,传统工具书的复杂检索方式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阻碍读者利用的门槛。传统工具书有众多编排方法,除了通用方法,一些工具书还有独特的编排方法,限于书籍的编排需要,检索方式较为复杂,不便使用。读者如果想要使用某本工具书,首先必须掌握该工具书的检索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使用难度,提高了准入条件。因而在传统工具书的编纂过程中应该大力加强对检索方法和索引的探索和建设,对工具书内容进行深加工,通过增加常用检索方式,简化检索流程,提供书中图表、资料索引等形式,为读者查询使用提供方便。同时应将书中条目按照相关性进行一定程度的编排,通过深度挖掘在内容之间建立有机关联,便于读者查找比对。另外,传统工具书还应该加强封面以及版面设计,以优美的装帧和设计赢得读者。
工具书种类众多,涵盖范围广大,对普通读者来说,面对浩如烟海的工具书,很难准确定位需求。目前,市面上针对查考字、词、语词、百科类工具书及使用的书虽然不少,但是多数书中只是将工具书进行简单分类,概括介绍各类型工具书及该类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很少具体涉及到某本工具书的介绍和查考方法。对于读者的特定检索需求来说,实用性不强。因而,需要编制工具书相关索引及使用手册,加大对传统工具书的开发揭示力度。依据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类书、政书等工具书大类,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可以参照馆藏情况编制反映馆藏工具书的目录索引及检索使用说明。同时甄选出各类型工具书的具体代表,详细介绍收录内容和检索方法,使读者不必翻阅原书即可了解检索方法、内容范围。由此通过二次文献的引导,对工具书进行推介,方便读者检索使用。
网络工具书虽然检索功能强大,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检全率和检准率不高、权威性较差。对于有特殊检索需要的读者来说,更期望采用权威性较强的纸质文献。但是很多情况下,由于只具备模糊的关键词或不甚正确的关键词,依据传统的检索方法,很难遴选出所需资料,甚至不知道应该在哪本书上进行查找。此时,利用网络工具书检索性强的特点,就可以通过模糊检索功能自动匹配出准确的或相关的检索条件,帮助查检到相关内容,得出检索结果。依据检索结果的“出处”提示即可定位纸本工具书,进行相关内容的比对、查检。比如读者要查考《四库全书》中对某一语句的记载,若不知道具体的卷册,就只能逐本查阅,费时费力。但是通过“《四库全书》数据库”输入关键词进行检索就可以很快遴选出书中的内容,依据提示再去翻阅原本就事半功倍了。
传统工具书与网络工具书虽然具有截然不同的载体形式,但是它们具有相似的性质和作用,其提供查询、获取知识的目的是相同的,因而不应该割裂看待。目前情况下,在许多图书馆的馆藏检索界面中,纸质文献和电子资源的检索是分开的,这不免给读者使用造成了不便。图书馆应该将两种资源形式进行整合,利用图书馆的自动化系统,在对传统工具书进行编目的时候,配对网络工具书数据,使读者在同一个平台上通过一站式检索就能获取到图书馆所有的馆藏信息(包括纸质工具书和馆内可用网络工具书资源),满足读者的查询需求。同时还可以有选择性地提供外部互联网资源链接,满足读者多层次的查询需求。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5]。面对迅猛发展的网络,传统工具书要想继续保持固有的优势并占据一定份额,必须要探索发展的新思路。以传统工具书的代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辞海》为例,它按照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其第6版共分5册,达3000余页。共收单字字头17,914个,字头下收录词目109,300余条,全书共收127,200余条。如果读者不知道查询的内容收录在哪个词条下,就只能逐本检索,极其不便。而如果将其数字化,通过组织编排、深度挖掘和加工,利用网络检索的优势,读者就可以通过在线检索查找到书中任何信息,为学习、科研提供有力支持。因而,传统工具书应当顺应时代发展和读者要求,适时配合纸本推出网络版资源,并开发适合网络应用的检索使用方式,通过付费或者随书附赠的方式将网络版的使用权让渡给读者,供读者在电脑或手机网络上使用。
网络工具书的出现带来了工具书使用方式的革新,其易检易用、海量存储的优势使之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应用,打破了传统工具书一统天下的局面,对传统工具书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但是传统工具书是网络工具书的基础,它和网络工具书之间不是一方取代另一方的关系,而应该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工具书在资料的查考、知识的传播、应用的领域等方面将依然起着重大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作为图书馆馆藏文献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更需要加强对传统工具书的开发利用,为传统工具书的生存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1] 林玉山.工具书学概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185.
[2] 冯向春.传统工具书与网络工具书的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7(1):109-111.
[3] 李志.从传统工具书到网络检索工具的使用——谈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4(4):69-70.
[4] 廖球.网络时代纸质工具书的资源建设[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12):197-199.
[5]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63期《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EB/OL].[2011-03-21].http:∥www.cnnic.cn/research/zx/qwfb/h201101/t20110128_20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