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外部环境变化与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

2012-10-23 01:53:16于洪姣
职教论坛 2012年19期
关键词:职校普通高中中等职业

□于洪姣

中等职业教育外部环境变化与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

□于洪姣

近几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中阶段受教育人口不断减少、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人们教育支付水平逐步提高等趋势日益显露,致使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问题进一步凸显,具体表现在: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偏小,规模效应难以实现;资源配置相对分散,校均占有资源较少;城乡职校资源占有差距较大,农村职业学校质量不高;城市职校招生困难,学生数量和资源严重不匹配。基于此,需要适度集中中等职业学校,在不具备条件的地域撤销职校,因地制宜调整中等职业教育布局,以此来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效应,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中等职业教育;外部环境;布局结构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以县为主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各地改建了大量的职业学校,在高峰时期,一个县多的可达十多所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布局结构。为了解决职业学校多、规模不经济的问题,1999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的意见》,着力进行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的调整,试图通过合并、共建、联办、划转等形式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布局结构进行调整,但是遍地开花式的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由于当时我国还处在入学人口的高峰时期,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相对较大,遍地开花的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带来的问题尚没有明显的表现出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外部环境与1999年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问题日益凸显。

一、中等职业教育外部环境变化及其影响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经济、社会、人口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高中阶段受教育人口的不断减少、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人们教育支付水平的逐步提高等等,这些因素都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对职业学校的布局结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高中阶段适龄人口不断减少下的生源问题更加凸显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卓有成效的实施,我国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年平均增长率从1990~2000年的10.7‰下降到2000~2010年的5.7‰,净增人口也进一步减少,从1990~2000年均每年的1279万人减少到2000~2010年的739万人[1],出生人口的减少使受教育人口也在不断减少。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从2003年到2010年,我国小学适龄人口逐步减少导致小学招生人数大幅下降,2010年比2003年减少了137.69万人,而高中阶段受教育人口也势必受此影响。2010年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2.5%,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2015年、2020年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要达到87%和90%,要实现这一目标2011~2015年、2016~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的年均增长率应分别保持在1.07%、0.65%,照此计算,2011年~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应分别为83.38%、84.27%、85.17% 、86.08% 、87% 、87.70% 、88.27% 、88.84% 、89.42%、90%。

2003年~2010年小学所招学生,将分别在2012~2019年进入高中教育阶段,以高中阶段一年级的适龄人口乘以每年的毛入学率即得出每年高中阶段的受教育人口。我国已于2000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近年来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也在不断提高,2003年为 98.7%,2010年则增长到99.7%。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计算高中阶段受教育人口,我们可以把当年小学招生人数作为9年后高中阶段一年级的适龄人口。通过计算如表1所示,2012年~2019年,我国高中阶段招生人数虽然受适龄人口影响呈现波动趋势,但是整体上由于受适龄人口下降趋势的影响,即使在毛入学率逐年提高的背景下招生人数仍呈现下降趋势,2019年比2012年少近29万人。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招生总数为1706.66万人[2],在预测的高中阶段招生人数中,人数最多的是2012年的1541.63万人,比2010年少约165万人,人数最少的是2005年的1439.03万人,比2010年少约267万人,从中可见高中阶段受教育人口呈逐步减少趋势。

表1 小学招生人数及高中阶段招生人数预测(单位:万人)

只有足够的受教育人口才能保障职业教育的规模,才能形成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效应,高中阶段适龄人口变化将直接影响着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而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我国人口增长下降趋势已经明显,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2030年前后我国将出现人口零增长,开始进入负增长阶段[2]。在人口规模持续下降,特别是高中阶段适龄人口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仍保持原有的职业学校数量,就势必会使原来适龄人口下都没有达到的规模效应将更难实现,使本来就规模较小的职业学校面临更严重的招生难困境,从而使职业学校面临的生源问题更加凸显。

(二)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下的普高招生规模刚性更强

从1999年扩招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快车道。虽然近几年国家稍微放慢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但是高等教育已具有了相当大的规模且仍然在小幅度扩招,每年高考的录取人数和录取率依旧节节攀升,2000年高考录取人数为221万人,录取率为59%,到2011年两者分别是675万人和72%。研究证明高等教育对普通高中招生具有拉动作用[3],用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即当年高等教育招生量除以三年前普通高中招生量,可以反映高等教育对普通高中招生的拉动作用,通过计算2005~2010年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别为 0.745、0.726、0.689、0.692、0.734、0.788, 由于 2007、2008 年是高中阶段入学人口高峰时期,所以数值相对较低,但是从整体来看,高等教育对普通高中的拉动作用相对比较稳定。

鉴于高等教育对普通高中的拉动作用较为稳定,我们把高等教育规模的年均增长率作为普通高中的年均增长率。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规模3105万人,根据《纲要》到2015年、2020年高等教育在学规模要分别达到3350万人、3550万人,2010~2015年、2016~2020年高等教育分别要保持1.53%、1.17%的年均增长率,才能实现高等教育规模增长的需要。2010年我国普通高中招生人数为836.24万人,按照计算出的年均增长率,每年的普高招生人数如表2所示,再用上文预测出高中阶段招生人数减去普高招生人数即得中职招生人数。

表2 高中阶段招生人数预测(单位:万人)

在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整个高中阶段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刚性应该越来越强,这是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我们当前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国民素质和整体受教育年限所必须的。从表2的预测数据可以看出,在保障普通高中招生人数的前提下,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数在逐步减少,大概在520.85~679.60万人。在高中阶段受教育人数日趋减少的背景下,即使普通高中招生仍然维持在2010年的836.24万人,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人数最多才能保持到700万人左右。从这些数字中不难看出,在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在高等教育对普通高中招生的拉动下,在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刚性越来越强的前提下,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1:1的招生比例很难实现,而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人数的减少也是必然的。

(三)民众教育支付水平逐步提高下的教育选择更加自由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各项经济指标如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均显著增加。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80元,2010年增长到19109元,增长了2倍多;2000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253元,到2010年为5919元增长了3666元。一方面是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经济水平的提高,家庭的支付能力显著提升,另一方面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家庭负担上学子女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些都决定了人们教育支付水平的提高,并这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教育选择。

有关研究显示上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来自于农村或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学生和家长迫于经济压力才让学生就读职业学校,以尽早就业实现教育收益[4]。但是,当具有一定经济基础之后,学生和家长就面临了更为宽松的选择环境,对接受教育类型的选择也更加自由,既可以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之间进行选择,也可以在农村职校和城市职校之间进行选择。国家当前对中等职业教育进行了资助,目的在于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就读职业学校,但是相比较日益增高的收入而言,1500元的资助仅能吸引小部分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就读职校,对大部分学生的选择来说影响不大。另外,原来受经济发展的限制,人们有可能选择离家较近的县镇职校,但是随着经济基础的不断提升,为了子女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家长和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地理位置、办学条件较好的城市学校。经济水平提高带来的人们教育选择取向的变化也会影响中等职业学校的受教育人数,特别是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校的优势越来越少。

二、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职校布局结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高中阶段总体受教育人口减少、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数减少、民众选择职业学校特别是农村职业学校的机会减少。同时,这些外部变化也致使中等职业教育在已有布局结构状态下的内部问题日趋显露。

(一)学校规模偏小,规模效应难以实现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遍地开花”的布局特点,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中等职业学校数量较多,学校规模较小。根据《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中等职业教育 (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共有学校13872所,将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后发现,2010年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当前校均招生人数分别约为804人、535人、529人,校均规模分别约为2229人、1395人、1403人,不管是招生人数还是学校规模都偏小。根据教育经济学规模经济理论,只有在学校达到一定规模的前提下,学校的资源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学校才能实现规模效应。从计算得来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每年招生人数偏少,学校规模较小,要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实现规模效应,具有一定的困难。

(二)资源配置相对分散,校均占有资源较少

从本质上来讲,中等职业教育的布局方式就是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当前“遍地开花”和“农村职校偏多”的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直接决定了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相对分散。且在职业教育资源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学校数量越多则每个学校占有的教育资源就越少。相关研究结果也指出中等职业教育与同处于高中阶段的普通高中相比,其在经费、师资等方面占有的资源都较少[4],但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所耗费的资源要比普通高中多出许多,较少的资源占有将进一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本来就少,再加上配置的分散性,就直接导致了其在财政经费、办学条件、实验实训场地、师资质量方面凸显出难以适应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即使勉强维持中等职业教育,也势必会影响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吸引力。

(三)城乡职校资源占有差距较大,农村职业学校质量不高

由“城乡二元”结构所决定的城乡职校设置现状,给中等职业学校资源配置带来的一个严峻问题就是城乡教育资源在配置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是由“城乡二元”结构现状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由于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地理位置的限制,其在师资、办学经费、办学条件、办学环境等资源占有方面均较差,难以满足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多方面需求;另一方面,城市的职业学校主要由传统的技工学校、普通中专等演变而来,由于它们办学历史相对较长,办学条件好,在软硬件资源方面明显优于农村职业学校。这就致使农村职业学校和城市职业学校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农村职业学校资源较少,势必会导致其办学质量不高且发展受限。

(四)城市职校招生困难,学生数量和资源严重不匹配

现有的“城乡二元”布局结构,也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是因为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群体主要在农村,按照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2010年1月4日提供的原始数据看,2009年中职招生中的农业户籍生源比例已达83.82%,农村职业学校为了保证自己学校的招生数量,往往进行生源保护,而在现有的政策下城市中等职业学校要进行异地招生不具有现实可行性,从而使城市职业学校的招生面临困境。客观存在的办学条件和招生问题使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陷入了学校招生数量和教育资源不匹配的困境,一方面,城市职业学校有着较好的办学条件,但是由于招生难,学校规模难以维持而导致资源闲置或浪费;另一方面,农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却仍在艰难的条件下以较小的规模勉强维持着发展。城市职业学校资源浪费、农村职业学校教育质量较差的现状,严重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职业教育的长久发展。

三、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亟待调整及其调整策略

鉴于中等职业学校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其带来的种种职校布局问题,可以看出,中等职业教育的总规模缩小是不可避免的,而为了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规模效应、提高中职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有效缓解职校招生难问题,中等职业学校的布局结构亟待调整。

首先,应适度集中中等职业学校布局。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的发展思路一直是 “遍地开花”,这种模式下中等职业学校数量较多,不仅给学校带来招生难的问题,更使中等职业教育难以达到规模效应。特别是受当前不断减少的适龄人口这一外部环境的影响,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数也在减少,我们应该重新调整职业学校的布局,适度集中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研究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的最佳配置半径,在一定的范围内仅配置一所职业学校,且尽量把学校选择在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都较好的地区,以适应不断减少的适龄人口对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的要求。

其次,在不具备条件的地方撤销职业学校。我国的很多职业学校都设置在县级单位,县级财政本来就有限,在承担本地义务教育都困难的情况下,再要保障职业教育的发展就更是困难,很多职业学校更是通过虚报人数来增加政府拨款,致使很多职业教育是勉强维持发展,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相对较低。如此发展,不仅职业学校受到影响,基础教育的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在民众教育支付水平逐步提高、教育选择更加自由的情况下,在民众的“蒂伯特”选择中,这些不具备办学条件的职业学校将逐渐被淘汰。所以,在条件较差或不具备发展职业教育的地方,我们应该撤销职业学校,留出更多的资源来发展义务教育,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科学的利用。

最后,因地制宜调整中等职业教育布局。我国幅员辽阔,各省、市、县、镇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经济条件也不一而同,人口多少更是有各自的实际情况,如果实施“一刀切”的布局调整政策,势必会背离调整的初衷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在进行布局调整的时候,要充分调动各地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各地在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做好当地中等职业教育布局调整的工作,积极寻求适合当地发展的中等职业学校配置半径,努力破解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困难问题,走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特色调整之路。

[1]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于学军.我国人口规模及增长速度的新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J].人口研究,2011(3).41-45.

[3]申家龙.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实证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版),2006(5):5-8.

[4]于洪姣.学生选择中职学校原因的实证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0(22):40-43.

于洪姣(1982-),女,河南浚县人,河南科技学院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职业教育经济。

2010年河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项目 “职业教育经济学研究”(编号:2010-JD-013)阶段性成果,主持人:申家龙。

G710

A

1001-7518(2012)19-0066-04

责任编辑 秦红梅

猜你喜欢
职校普通高中中等职业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ViVi美眉(2021年5期)2021-07-08 17:57:04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ViVi美眉(2021年6期)2021-07-08 13:01:06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青年心理(2021年29期)2021-05-23 13:29:44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4期)2020-04-13 08:24:16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我的职校我的梦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中小学电教(2016年3期)2016-03-01 03:40:46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亚太教育(2015年18期)2015-02-28 20:54:40
数据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本式”中职校社团活动之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