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和平 袁德梽 曾 理
三峡库区职业教育“三方联动”模式下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初探
——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为例
□杨和平 袁德梽 曾 理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社会能力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要求,通过整合职教资源,搭建“产、学、研”平台,构建院、校、地“三方联动”的三峡库区职业教育体系,探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社会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三峡库区;职业教育;“三方联动”;社会服务能力
职业教育是指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以及职业道德的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主体。中高等职业教育由于人才培养的层次差异,两者之间基本没有多大联系,长期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导致人才规格、专业设置、评价体系等诸方面长期处于脱节和重复现象。通过中高职衔接,整合优势资源,能够有效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随着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已经在“十二五”规划中被明确提出,迫切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打破以往职业教育各自为政的局面,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以重庆库区为例,重庆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不但要完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还要承担库区移民安稳致富的任务,库区职业教育承载着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和新任务,但当前库区职业教育整体水平不高、中高职脱节、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不相匹配,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重复建设、缺乏区域特色,职业教育单打独斗的模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十二五”时期,国家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职业教育提升服务产业、服务社会的能力,要求统筹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基于此,在三峡库区有限资源情况下,为突显地区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和必要性,打破过去那种“政校企”三方各自为政服务区域发展的格局和模式,推动中高职协调发展,就需要构建“以院带校、以校带地、以院带人、以人带人、以人带地”的“院校地”三方联动模式[1]。 其中“院”代表高职院校;“校”代表中等职业学校;“地”涉及到地方政府、地方企业、行业等。这种探索模式,是对现代职教体系的一种积极诠释,通过中高职衔接、通过这种“三方联动”机制,必将更加有效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社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三方联动模式,有效整合了库区职业教育资源,通过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更加明晰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对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产业能力起到了极大作用,加快了职业教育服务社会能力建设。
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新型工业化的重心是发展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能型、应用型高素质劳动者,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培养依赖于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能够运用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二者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所培养的人才层次,不同的人才层次很好地满足了行业、企业生产管理需要,因为不管是何种层次,人才培养的基础是相同的,它们都是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培养的是区域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多层次技能人才,在人才培养活动中,都坚持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了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都正在逐步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按照“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中国创造战略规划,加强中高职协调,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通过中高职衔接,能有效解决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解决中、高等职业学校在专业、课程体系、教学与评价体系等方面出现的断层,围绕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明确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使之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等方面衔接与延续,为中职生升入高职院校进一步深造铺平道路,为实现普通技能型人才向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转变提供了可能和条件,这对整体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提供了基础保障,也增强了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
职业教育离不开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离不开生产实际,开展校企合作、走工学结合的道路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不管是中等职业学校还是高等职业院校,都有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职责,都有参与科研、改革的权利和义务。结合职业教育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通过职业教育与地方政府的良好合作,既满足了师生科研、实训需要,又很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如2010年,在重庆万州区黄柏乡暴发了大面积柑橘褐斑病,严重影响果农正常生产生活,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植物保护专业立刻组建防治技术团队,通过病原分离和药物筛选,找到了有效的防治办法,为当地农民万元增收提供了保障,为稳定当地经济社会秩序作出了贡献。通过中高职衔接,以及与当地政府和企业的紧密合作,更加能够发挥中、高职优势,提高解决生产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行科技推广和职业培训等工作,也是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又一重要途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在完成人才培养和开展产学研的同时,还肩负着转化科技成果、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和开展非学历教育及培训的使命。如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成立了“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依托学院师资和实训条件,建立了“禽畜疾病防治热线”、与万州区植保站共同建立了“生物防控应急防控分队”等,广泛开展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显著成绩,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重庆万州区农广校,利用丰富的培训网络,开展多种有针对性的培训,2010年完成了5300人的培训工作,其中阳光工程培训2000人、农村移民培训2400人、农村基层干部培训675人、其他培训225人,在推进和带动区域科技进步、实现农户万元增收方面做出了十分重要的成绩。
中高职衔接能够整合资源、共享资源,这样就可以使单个职业学校在服务层次、服务范围、服务可持续等方面得到扩张,实现1+1>2的效果。万州区农广校有着广泛的培训网络,培训地点和培训范围十分广泛,对农业生产第一线的了解是有优势的和最具时效性的,但缺乏先进的实验条件和良好的师资条件;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在涉农专业方面有着较雄厚的师资和良好的实验条件。二者同处重庆市万州区,在中高职衔接的背景下,相互配合,就能及时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既能相互取长补短提高科技推广的效率,也能扩大科技推广的辐射面,为重庆统筹城乡、缩差共富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高职衔接主要解决的就是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存在的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以提高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其核心就是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优势互补,克服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重复建设,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如园艺专业,中职教育中开设了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高职教育中也开设了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同样讲述植物、土壤、气象三个主要内容,60%的课程内容(理论和实训)是相同的,其他专业课也存在类似情况,通过中高职衔接,就能在高职阶段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这样既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激情,也有利于在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技能培养方面做到有的放矢,提升教育教学效率。
整合职教资源,除了需要中高职学校自身解放思想、认真领会教育部文件精神、积极投身中高职衔接教育改革,同时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在招生计划、招生方式、课程开发等方面给予政策和经费的大力支持,如果教育行政部门不认同、不支持、不成为构建的基石,单独依靠中高等职业学校本身,是无法构建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同时中高职衔接过程中还需要得到地方政府在基地建设、科技推广、企业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鼓励行业、企业积极投身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是一所地处三峡库区的涉农高职院校,是重庆市唯一一所涉农高职院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有着丰富的办学经验,50%的专业为涉农专业,其中植物保护、园艺、林业技术、畜牧兽医、水产养殖技术等专业为重庆市唯一高职类专业。学院以实施“三方联动”模式下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为主线,不断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取得实效。
学院于2010年与重庆市巫溪县签订了 “县校合作协议”,2011年9月学院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与来自库区的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巫溪县职教中心、重庆经济贸易学校、云阳县职教中心等15个中高职院校签订了“三峡库区职教集团”战略合作协议。为配合和推进巫溪县产业结构调整,学院与巫溪县共建了食用菌研究所,主要指导和推进巫溪县食用菌产业化,开展野生菌的驯化栽培研究,并配合解决学院学生食用菌课程的实习实训问题。与巫溪县职教中心、巫溪县农委共同成功申报了《2012年巫溪县桑枝木屑栽培香菇专利技术推广项目》,由学院和巫溪县职教中心共同负责项目技术指导,巫溪县农委承担相关科研费用。这种“院校地”“三方联动”的合作共赢模式,解决了如下几个问题:一是解决了学院教师的科研基地问题,巫溪丰富的林地资源,为野生菌的驯化研究提供了无穷的样本,规模化的生产现状为新技术的推广运用提供了平台;二是构建了食用菌生产综合实训基地,巫溪县食用菌种植大户多、菌种生产工厂化,能充分满足学生生产实训的需要;三是为食用菌课程教师双师素质培养提供了条件,解决了教师进入企业难和考核难的问题;四是通过政校企合作,有利于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五是通过“三方联动”,充分发挥高职对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学院对巫溪县职教中心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等诸方面均起到了辐射和带动。
通过“三方联动”,解决了地方生产企业(行业)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难题,解决了学院老师的科研问题、学生的实习实训问题、学院的师资培养问题。同时与中职教育紧密合作,在人才规格、课程体系、实验实训条件上深度融合,与行业(企业)三方一起共同确立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在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可行的衔接和融通模式,共同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支撑,从而整体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社会能力。
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立足于三峡库区,探索了在院、校、地“三方联动”的职业教育新模式下,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社会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实践中也发现还有一些亟待解决和突破的地方:如何更加有效激发行业(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如何更好搭建和维护各种服务平台等。
[1]杨和平,童洪志.三峡库区职业教育“院校地”三方联动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10).
杨和平,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院长。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大教改课题“三峡库区中高职衔接‘三方联动’模式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项目编号:1124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主持人:杨和平。
G710
A
1001-7518(2012)19-0073-03
责任编辑 刘扬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