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医院(100621)吴燕萍
糖尿病是引起慢性PAD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约10%的T2DM患者在确诊时已存在慢性下肢动脉硬化。糖尿病下肢缺血增加了跛行的风险[1]。故早期诊断和治疗PAD,可预防糖尿病足坏疽乃至截肢。
附表1 治疗前后患者行走距离、踝/肱指数的比较(±s,n=86)
附表1 治疗前后患者行走距离、踝/肱指数的比较(±s,n=86)
项目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无痛行走距离(m) 653.58±537.66 1126.35±801.31 <0.01最大行走距离(m) 974.21±1083.97 1489.57±1246.93 <0.05踝/肱指数 0.81±0.06 1.04±0.17 <0.05
附表2 治疗前后主观症状的变化(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和门诊的T2DM合并PAD早期患者86例。患者中男46例,女40例,年龄41~74岁,平均(62.4±7.6)岁;T2DM病程4~35年,平均(15.9±4.1)年。均符合以下条件:①T2DM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乏力、发凉、麻木、静息疼、间歇性跛行(无伴下肢溃疡发生),足背动脉搏动减弱;②年龄<75岁;③ABI<0.9[2];④经多普勒超声扫描系统分别测股动脉、胫动脉及足背动脉内径宽度减少,内膜增厚,粥样斑块形成,血流速度下降。排除标准:①糖尿病足溃疡和/或坏疽不能行走;②伴有严重心、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③进入研究前2个月中服用过抗血小板类药物、调脂药物及其他治疗慢性动脉闭塞症药物。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控制血压、血脂,在血糖控制良好的基础上(糖化血红蛋白<7.0),予静脉滴注前列地尔20μg/天,共3周;同时口服西洛他唑100mg,2次/天,连续6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6个月后患者自觉症状及体征、无痛行走距离和最大行走距离、ABI的变化。
1.3.1 自觉症状疗效观察 根据治疗前后下肢缺血症状的变化划分等级。显效:间歇性跛行距离较治疗前增加2倍或2倍以上,静息痛、肢端冰冷、麻木感明显减轻或消失。有效:间歇性跛行距离较治疗前增加l倍或l倍以上,静息痛、肢端冰冷、麻木感部分减轻。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1.3.2 ABI测定 采用欧姆龙/科林动脉硬化诊断装置(BP-203RPEⅡ)测定,测定严格按照心血管病和介入放射治疗协会2002年的标准,测定所有入选者的双下肢ABI。正常值应>1.0,ABI<0.9者入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以±s表示,用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情况。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经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患者前后无痛行走距离和最大行走距离、ABI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1)。
2.2 经联合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见附表2)。
糖尿病合并PAD具有发病早,进展快,病情重,截肢率高且主要累及下肢远端动脉的特点。糖尿病足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平均体积增大,证实了血小板参与糖尿病足的发展过程[3]。脂微球包裹的前列腺素E1是目前最强的内源性扩张血管药物。西洛他唑是选择性磷酸二脂酶抑制剂,可抑制cAMP的降解和转化、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扩张血管。总之,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可延缓糖尿病患者PAD早期的病情进展,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