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富
构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合作育人平台探索
——以江苏省为例
□吴兴富
江苏省8所高职院被教育部批准立项为国家骨干高职院建设单位,这为促进江苏地方高职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建设江苏骨干高职院校的合作育人的校际网络资源平台、校际校长对话平台、校际中层交流平台、校际教师互聘平台、校际学生实践平台、校际专业共建平台、校际校园文化平台、校际暑期学校平台、校际科技创新平台,寻求高职教育的有效组织和运作模式,对提升江苏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推动江苏高职教育和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有重要意义。
国家骨干高职院;合作育人;平台建设;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政府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投入力度明显加大。江苏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高职院被教育部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并于2010至2012年先后启动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立项建设大大拓展教学资金来源渠道,为促进地方高等教学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因此建设好江苏骨干高职院校的合作育人平台,寻求有效组织和运作模式,对整合江苏高职教育优势资源,提升高职办学质量,推动江苏高职教育和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有重要意义。
高职校际网络资源共享是提升高职教师教学和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平台。校际间的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课程项目、实训模式、项目教学等教学信息资源的共享,能使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得以全方位推进。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搭建校际教育资源信息管理平台主要包括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教学网络管理平台、课程中心和图文信息中心等。校际的教学信息管理平台可把各院校的教育资源库纳入共享型专业信息教育资源库,实现各种优质资源的统一管理,使高职优质教育资源形成系统、完整、高效的管理和快捷应用的教育资源系统平台。
江苏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教学、科研、人事、后勤、图书等方面的校际合作。可以建立的网络系统的特色平台有:一是微观的学生网站。含大量个人主页的加盟,个性鲜明的技术类网站、文学性网站、时尚资讯类网站、电子商务类网站;一是宏观的校际深度共建网站。共建所形成跨校网络,在互动中形成最大化资源共享。成功的网站必须有自身的特色,在高职院校中建立的校际网站必然要符合同学们的需要,如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内容、文化娱乐资讯等。
重视学生学习成果的潜在资源价值,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提升其中的教学功用。当今,校际网络化学习为高职院校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高职学生学习环境的设计,为学生构建一个动态开放的、交互性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包括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学习环境。物质环境是指学习资源和各种认知工具,例如文字材料、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网上资源及聊天室、E-mail等。而非物质环境包含学习者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学习氛围、学习策略、学习模式等。学习环境是学习活动开展的基础,学习环境的设计应围绕支持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为目的。学生可以在学习环境中进行自由探索、自主学习、构建知识。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生的知识意义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江苏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间可以搭建系统内教育考察访问团、高层次国际教育交流合作与政策等对话平台,定期开展高职教育发展的对话交流,实现强强联合,为共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有计划地开展 “对话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对话高职数字图书馆建设”、“对话高职的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对话高职师资培育与专业发展”、“对话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率先实现现代化”、“对话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对话高职教育现代化”、“对话长三角地区高职教育科学发展及机遇”、“对话大陆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展望”、“海峡两岸高职院校校长高峰论坛”等若干议题和讨论平台,使国家骨干高职校长在学校发展中起到一校之长的高端和引领作用。
江苏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系统可开展与国际职业教育的院校长的对话。在中美、中加、中澳、中德、中新、中韩、中日、中英等更大范围内进行国际化视野的职教高端追求,多做国际化职教对话的“破冰之旅”之事,使教师和管理团队国际化,吸收国际职教界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校际校长的若干对话取得高度共识,形成积极的思想成果,自觉地加以落实。中国正在快速地走向国际化,作为高职院校,要快速给我们国家准备足够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职人才。让老师和学生接触到全球各地的文化、经济、商业的运作,这不仅仅只是了解情况,我们要用合作项目和西方大学在人文、科学、艺术、教学和高科技领域有更多的合作。同时,做一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院校长,更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提高自己的专业化理论,经常参与国家级教改与研讨活动,关注国家教育发展最前沿的信息,积极进行对外交流活动。现在高职院校所迎接的挑战可以说对内是要很好地融入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外要融入国际社会发展之中。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中层干部都要有“做最好的中层”的自觉追求,发挥在学校中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管理好学校中层干部,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每一位校长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高职院校要制定《高职中层干部交流任职实施方案》,探索与尝试选派中层干部到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交流这一拓展干部教育培训的途径。让中层干部的交流成为学院发展和中层个人发展的平台,使中层能经常的换个角度,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职教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通过交流提高学校中层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也为促进校际之间的友好合作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一个高校的干部在某个岗位工作多年,开始可能会取得一定的成绩,后来由于形势和情况发生了变化,自身素质便越来越不适应新的情况和新的要求,并最终导致无所建树,甚至一筹莫展。这时就应该进行交流互补,这不仅是高职院校干部的教育教学、文化知识、能力经验等方面的互补和提高,更重要的是结合本部门和本人素质的实际,进行高职院校工作和观念交流。概括人事管理学,任何一支干部队伍结构的形成和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无序状态到有序状态的逐步演变过程。没有这一过程,就没有干部队伍结构的合理配置,就没有干部队伍的生机、活力和创造性,就没有干部队伍群体功能的最佳效益。任何一个合理有序的干部群体结构,其内部专业结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职类结构、年龄结构、思想素质结构和职级分布结构等都是理顺的、均衡的、协调的,这样才能构成一个机能健全、联系紧密、和谐有序的有机整体系统。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利用教育厅和省委组织部分配的指标,选送中层干部到省委党校、出国访问进修、乡镇挂职锻炼培养干部。学完回校后须向学校全体中层以上领导作进修和挂职汇报,汇报学习收获,共享学习成果。学校应要求中层干部在进修和挂职期间主动请教,主动观察,主动介入,主动参与,收集来自学校一线的信息资料,充分了解各高职的办学思路、管理策略、教改模式、教育成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情况。参与到学校管理与学校生活的各个环节,通过看、听、问、思等多种形式,参与学校办学的各个领域,感受高职校深厚的文化底蕴,提升中层个人的管理能力。通过干部挂职锻炼进一步加强校际间交流与合作,达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从实践经验来看,高校的互聘教师都是在教育教学效果特别优秀,深受师生好评的名师、大师、示范教师、教学质量优秀的老师。所涉及的往往是学校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品牌专业、示范专业、重点专业、精品课程等优质资源。例如,在浙江省下沙高教园区互聘的师资中,70%的师资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直接受益的学生达4万人,学生评教的优良率为98.5%;200多门互聘课程都是各高校的优势或优质课程,涉及文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医学等十大门类,真正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①。因此,江苏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用优质资源合作育人,实现教师互聘是江苏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实现资源优质丰富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在省内进行校际间的教师互聘,建立“教师互聘”机制。由于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新专业新职业将会不断出现,这就需要适应新专业的师资队伍开设新的专业,但各高职院的师资不可能马上满足专业的需要,为缓解师资结构性短缺,实现院校间优势互补,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建立师资资源库。在院校间实行教师互聘制,不同院校可互聘教师。各学院教师在院内聘任的基础上,可在资源库范围内的各高校受聘兼课和开展科研,在教师隶属关系不变的情况下,由过去的身份聘任改为工作聘任。
聘任方式方法可采取多种形式,既可互聘、联聘也可兼聘,凡跨校间聘任的教师,各高职院校间应承认高职教师在互聘期间的授课时数和工作量,规定教师无论在哪所院校任教,其工作业绩都应被所隶属院校纳入年终考核,作为评选先进、评定职称和晋升、晋职的依据。为了保障教师互聘工作的顺利开展,各高职院校还可在教学活动、教学管理、评价等方面进行一体化的管理,对教师实行网上协同教学及其业绩考核。定期进行精品课件、教学设计方案、公开课等比赛,促进教师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构建一系列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特色鲜明、辐射周边、产学研相结合的共享型实训基地是解决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不够完备的最佳方式。在拟定实训基地共享方案时,应把握“重点建设、共同发展”的原则,由各高职院校重点发展其具有本院特长的实训基地。例如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专业为主的高职学院,可重点建设化工类实训基地,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机电专业为主的高职学院,可重点建设机电类专业实训基地,形成自己的实训品牌和特色。实训基地还可采取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原则,不仅利用实训基地先进设备和优良师资为兄弟院校的学生进行校内实训,还可为江苏省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为地方的下岗职工和农民工进行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从而辐射周边地区,服务社会。
江苏校际合作的高职院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可以共建共用以精品项目多、辐射范围广为特征的学生社会实践平台。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实现项目化、基地化和社会化的运作机制;突出科技服务、文化服务、法律服务、政策宣讲服务的内容;坚持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就业择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的原则。确保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人数足够多,实践活动场所足够广;创建学生党员挂职乡村与城镇衔道等若干特色项目,使学生认识社会、增长才干,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在青年志愿者行动方面,可以联合招募人员、培训成员、评价激励,激励广大学生投身到青年志愿者行动,可选择江苏或长三角区域有重大影响或有意义的事项为青年志愿者项目。如南京青奥会、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认绿植绿志愿活动、社区志愿者服务等活动项目。争做中华文化和科学文明传播使者的实践者。
江苏省8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各自优势十分明显。例如: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优势: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化工装备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物理管理为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的重点建设专业。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优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机电一体化为省级品牌专业,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电子电路设计与工艺、软件技术为省级特色专业。物联网工程技术、通信技术专业、软件技术专业、光电子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国家骨干建设重点专业。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优势:畜牧兽医专业、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兽药生产与营销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为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的重点建设专业。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优势:轮机工程技术、船舶工程技术、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航海技术为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的重点建设专业。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优势: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模具设计与制造、农业机械应用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优势: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与工程管理专业、广告媒体技术专业、服装设计专业为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优势: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市场营销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为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优势:制冷与冷藏技术(省级示范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省级品牌专业)、会计专业(省级品牌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省级特色专业)为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江苏省国家骨干高职校际共建专业一览表
为了更好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满足社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要,江苏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间就专业建设可正式签署专业共建协议。寻求两校及以上专业合作共建,发挥各自优势资源作用,可通过专家学者担任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担任兼职教授或主讲教师等提升共建专业的教学科研水平,增强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综合实力。围绕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团队培育、课程及网络学习资源开发等共同关注的领域展开合作。从而使专业建设与合作共建在增强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得到明显提升。
对学生教育的实质就是文化的教育,没有文化的教育,高职院校也就没有了育人的灵魂。高职院校没有良好的校园文化做底蕴,那么高职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定会面临巨大的压力。一所好学校,关键不在于楼有多高、设备有多先进,甚至不在于专业有多强,而在于有没有以促进学生素质培养和健康成长为核心目标、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随着高职教育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向,高职院校的发展逐渐由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竞争,演变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综合建设。
有些高职学生认为,我们大多数同学都重复在宿舍、食堂、教学楼这三点一线上,这样的生活是极其乏味的,学生们会在无聊中感觉不安,更加烦躁地对待学习。现在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时代,所以更加丰富、更加具有我们职业院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建设已经刻不容缓。高职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相对独立性又不能脱离社会和社会文化而孤立地生存与发展。政治、经济制约着高职校园文化目标确定;社会文化精神方向影响着校园文化的主导倾向和内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只有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相适应,才能促进高职校园文化的繁荣,并对推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贡献。因此,切实可行的加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间文化交流和增进友谊对高职院发展和学生成长极为重要,如江苏在南京地区的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可联合开展大型校际联谊活动,让高职学生共同参与,使互不熟悉的学生们逐渐相互了解,感受不同院校的校园文化和精神氛围。通过大型联谊活动平台进行学习、工作和感情的交流。这样的大型联谊活动既增进了学院间、同学间的友谊,又加深了各校校园文化的交流。
本着资源共享服务社会的宗旨,举办开放的暑期学校,聘请省内外、校内外的优秀教师到校开课,将课堂面向其他高职院校的学生和社会开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在更高意义上的共享效益。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间都能利用暑期学校形式,使学生、教师和课程流动起来,学生可跨院校学习而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无疑有助于高职教育质量的普遍提升。
暑期学校面向其他高职院学生开放,学生可以亲身感受不同院校的学习氛围、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利用暑期省内高职院普遍举办暑期学校,安排实验、野外实习、田野调查、社会调研等实践,开设教学周期较短专题课、原典解读、研讨班、系列讲座或受学生欢迎的专业基础课、特色课、精品课和外语高级训练课等。校际暑期学校平台的高职院要建立课程学分互认机制。选择性地认可一些高水平院校的课程,既激励了学生流动学习,又利用了他校的优质资源来弥补自身教学资源的不足,实现了各院校间的优势互补。课程互认是成本最小,学生受益最直接的方式。从制度上激励学生到更好的高职院或具有某些专业优势的高职院校去学习,也相应提高了学校自身培养人才的水平。
一是短期集中培训。通过专家讲座、观摩示范、现场会等方式进行的短期集中培训能快速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理论,冲击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针对性地解决某些单一知识与技能的问题。二是校本业务培训。校本培训是指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教师学习和工作需要的培训活动。三是网络平台远程培训。网络平台支持下的远程培训模式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教师培训模式。网络培训能够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实现大面积培训,是当前最受欢迎的教师培训模式。四是专家指导与引领。这种形式主要依托教育教学专家的研究项目展开,能够深入到教学过程中,对学校教师进行系统化地培养与指导,使教师能力得到快速发展与提高,是很有效的办法。
为强化高职院校之间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招生就业等方面的合作,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间积极推进校际协同科技创新。地处南京市六合区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的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江苏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职院,牵头成立含多家高职院在内的江苏化工职教集团,率先建成江苏首家省级高职院科创园——南化院中山大学科技园。科技园以绿色化工、环保技术、新材料为主导产业。一期建设使用面积共计8000平方米,总投入300多万元人民币;二期建设配套使用面积2万平方米。计划引进企业50家左右,孵化企业比例不低于50%,注册资金3000万元以上,年产值达1500万元以上,创造税收收入150万元以上,在孵化科技创新基础上服务地方财政、对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效支撑的同时,反哺学院教学及科研,提升学院综合竞争力,为学院教职工的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教师课改、学生实习实训、创业就业提供一体化实操性的综合立体即时互动平台,真正构建高质量、具有持续发展潜力及科技内涵的高等职业院校发展模式。
地处南京江宁大学城的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江苏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职院,牵头成立江苏经贸职教集团,并签约南京江宁大学科教创新园,签订了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双方将依托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现有180亩生产性实训基地,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构建规模化的文化创意组团,形成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打造江苏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地处南京仙林大学城的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南京信息学院科技园,学院明确界定科技园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充分开放信息、研究设施、图书资料等资源,大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和建设,把科技园建成人才、技术、资本、管理和服务等各类要素资源汇集、融合的良好舞台。科技创新园围绕高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育人目标,以充分发掘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育人功能为出发点。高职院校的科创园的建设成为地方科技创业创新创造的重要基地。
江苏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在科技创新上还可以联手与境外高校开展科教文化交流活动,特别是形式多样的科技教育文化交流活动多样化的社团活动平台。不断创新社团管理模式,健全社团运行机制,支持学生社团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科技文化活动,推进社团活动项目化建设,突出精品活动,着力打造多样化的社团科技创新活动。随着江苏省南京市政府颁布“科技九条”,高职院校在科技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将更自觉和得到政策支持。各高职院校要结合实际利用好这个机会,制定贯彻落实“科技九条”的实施意见,激励师生以最大热情投入科技创新之中。高职院要引入一切先进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眼光、熟悉国际规则、善于国际运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
江苏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实施教育资源共享合作育人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要真正顺利实施还需要在思想认识和实际行动上高度统一起来。第一,校际合作育人要有上级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参与。建立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定期会商机制,形成各部门支持教育的合力;统筹区域教育改革,省内积极推动区域高等教育合作②。方能解决在实施教育资源共享合作育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推进江苏省高职院校整体教育机制创新,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第二,校际合作育人应当以高职优势教育资源为龙头辐射其他高职和中职院校。可一次性投入购置数量充足且性能优良的设备,以保障该专业所有院校学生的各项实训实习。第三,校际合作育人要构建科学有效的管理及运行机制。整合各校教育资源,实现同类高职院资源共享、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强化资源共享制度建设,制定共享式实验实训操作规程并纳入市场化运行机制,实行有偿共享与资源充分利用。
注释:
①朱振岳.杭州37所高校将全面实行教师互聘[N].中国教育报,2007-11-23.
②江苏省教育厅: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 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338/201203/132572.html.
[1]丁金昌.区域高职院校校际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0(01).
[2]王祖浩.基于校际网络协同学习平台的资源整合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6(11).
[3]虎保成.对区域高职院校校际合作共促发展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1(36).
[4]黄旭.论高职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1).
[5]赵向军.高职教育集团校际合作基本问题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02).
[6]龚理专.校际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资源共享的实践与思考——以湖南大学与湖南师范大学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0(01).
[7]王伟.关于高职院校校际合作的思考[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5).
[8]胡小清.我国高校校际合作办学的思考[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吴兴富(1960-),男,江苏大丰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主任、教授,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化工高等教育公共课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江苏省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合作育人机制研究”(编号:D/2011/03/062),主持人:吴兴富,刘丽红。
G712
B
1001-7518(2012)27-0020-05
责任编辑 殷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