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巍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吉林长春 130022)
从及物性角度对比分析布什总统的演说
刘 巍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吉林长春 130022)
大众语篇是批评语言学特别关注的一个领域,它包括新闻报道、政治演说、官方文件的语篇等。本文选择了伊拉克战争期间布什总统发表的三篇政治演讲为语料,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理论作为语言学基础及分析工具,对比分析几篇演说的语言特点,探寻布什总统对伊拉克战争态度的微妙变化。
批评语言学;及物性;对比分析
引言:新闻话语是批评语言学特别关注的一个领域,它包括新闻报道、政治演说、官方文件的语篇等。①批评语言学是一种新的评价和解读大众语篇的方法,它能够透过分析语言表层结构揭示隐含在语言深层的意识形态,从而帮助读者更有效的从新闻语篇获取信息,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提高人们的语言意识和批评性语篇阅读的能力。②
批评语言学 (Critical Linguistics)是批评理论在语言学上的一个分支,是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的社会分析。③批评语言学迄今为止特别关注的是两个非文学领域:一个是大众语篇和官方话语,包括政府,新闻机构等的话语;一个是个人话语,即个人间发生的正式,非正式的交谈。④批评语言学家经常考察的主题包括性别歧视,种族歧视;教育,就业和司法上的不平等。从目前研究成果来看,主要集中在政治演说,官方文件及商业合同的分析。
批评语言学认为语篇是说话者在形式结构和意识形态意义两方面进行选择的结果,它的方法论主要建立在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上。⑤有关系统功能语法在自传、小说、诗歌、广告语篇方面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在过去的30多年里,批评性语篇分析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T.A.van Dijk对批评语言学的深入研究格外引人注目。我国的学者辛斌、戴炜华、廖益清、陈中竺等也在各种学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研究批评语篇分析,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分析语篇的及物系统是批评话语分析常用的一种方法。
及物性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与小句如何表达概念功能有关,其作用是“把经验世界分成易操作的一组过程”(Halliday,1985:106),并表明各种过程的参加者和情景成分。过程主要有六种: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Halliday,1985:Ch.5)⑥这些过程实际上是对小句表达概念意义的方式的概括和分类,它们与现实中真实发生的过程和存在的状态并不一定有对应关系。同一事件可能表达为不同的语言过程,同一语言过程也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批评语言学的一个核心观点,即对同一事物总会存在带有不同立场或倾向性的不同描述或表达方式。⑦
本文选择布什总统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发表的三篇政治演说为语料。
由于深度怀疑萨达姆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与国际恐怖组织有联系,布什于3月20日下令轰炸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第一篇演说是布什向伊拉克宣战时发表的。虽然在欧洲有很高的反战呼声,但由于美国还没有从9.11事件的噩梦中恢复过来,布什政府赢得了国内民众的支持。
2004年8月5日,伊拉克战争已经持续了1年半,战争非但没像美国幻想的那样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胜利,相反,美军遇到了许多复杂而棘手的问题。首先,调查员没有在伊拉克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布什的推测是错误的,也就是说,布什发起战争的根据不存在;其次,美军,一个自认为代表民主自由的国家的军队在伊拉克爆出了令世界震惊的“虐囚”丑闻,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抗和极度不满;最后,虽然美军刑囚了萨达姆,伊拉克的局面并没有改善和缓和,相反,战争局势进一步恶化。在这种时局下,布什发表了第二篇演说。
2006年3月18日布什发表了第三篇演说。美国的援救和改革措施没有看到成效,国内外的反战声音越来越高,伊拉克战争的前景变的扑朔迷离,胜负难料。
我们把三篇演说中所有语句中使用的各种过程进行统计,加以定量分析,绘制出以下表格。
M aterial p rocess Relational p rocess M ental p rocess Verbal p rocess Existential p rocess Behavio ral p rocess Speech One 76.7% 16.6% 6.7% 0% 0% 0% Speech Two 36.3% 34.5% 13.1% 13.1% 3% 0% Speech Three 56.4% 17.9% 5.1% 12.9% 7.7% 0%
三篇演说中出现最多的是物质过程,其次是关系过程。下面主要对这两种过程进行分析和说明。
1、第一篇演说中,物质过程主要用来描述美军和联军。如:
物质过程给读者以动作感和紧迫感,布什选用了大量物质过程来描述美军,“捍卫自由”,“给人民自由”,“一定要胜利”,一支强大的,勇敢地,充满正义的军队的形象立刻浮现在读者眼前,象征正义的美军即将出发投入解救伊拉克人民的战争,胜利指日可待!物质过程有助于树立美军的正面的,光辉的形象。这体现了此时布什对美军非常自信,对战争结果持非常乐观的态度。
2、第二篇演说中,物质过程主要用来描述以萨达姆为首的敌军。如:
跟第一片演说不同,在第二篇演说中,布什选 用了大量的物质过程来描述萨达姆的罪恶,“使用杀伤性武器”,“用武器对付人民”,“牺牲了亲人”。一系列的物质过程构建了萨达姆“恶毒的”,“危险的”,“威胁着世界的和平”的负面形象。表明布什意识到美军的主要对手是个难以对付的角色,战争比他预想的要困难。这篇演说里,布什的阐述重点已经由美军转向了敌人,暗示了战争局面的转变,透露了自己的紧张和担心。
与第一篇演说相比,第二篇出现了24个包含关系过程的小句,例如:
关系过程侧重描述一种事实,一种性质,一种长久存在的状态,布什形容萨达姆是“威胁”,“不安定因素”,说明这个印象在布什心里是不可改变的,萨达姆带给布什噩梦一般的经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交战,布什认为应该花更多心思去对付敌人,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紧张和担忧表明布什已经不像以前那么自信和乐观了。
3、与前两篇演说不同,第三篇演说里的物质过程没有统一的施动者,4个小句以布什为施动者,4个小句以敌军为施动者,还有部分小句以美军和美国人民为施动者,如:
所有的物质过程构建了一个处在一片混乱无序之中的伊拉克,美军遭遇的困境和艰难预示了战争结果的不可知性。虽然布什仍然表示“会坚持完成使命,”但同时也说到“更主要的是保证美国的安全”。曾经豪情满怀的美军形象不复存在,布什对战争前景的不确定,迟疑和忧虑跃然纸上。
通过对以上三篇演说的具体分析,我们发现:物质过程大多用来刻画美国军队英勇无畏的正面形象,帮助构建了美军光辉的形象;关系过程则主要用来描述萨达姆恶魔一般的不可改变的本质。研究表明,布什对伊拉克战争的态度由最初的满怀信心和必胜的决心变为无奈和疑惑,最后变成了忧虑和无助。
我们希望把这一研究成果应用到新闻英语的教学中,对学习者进行批评性语篇分析教育,培养学生进行批评性阅读的能力,让读者在解读新闻时,把握说话者的态度,立场和思想政治意图,更好地理解新闻。
注 释:
①④⑤辛斌.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33,45,61.
②戴炜华,高军.批评语篇分析:理论评述和实例分析 [J].外国语,2002,(6).
③⑦辛斌.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论 [J].外国语, 2002,(6).
⑥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London:1985.Ch5
[1]Fow ler,R.et al.Language and Control.London: Routledge,1979
[2]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London:Edward A rnol,1985.p101
[3]Fairclough,N.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M]. Cambridge:Polity Press,1992
[4]辛斌.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论 [J].外国语, 2002,(6).
[5]戴炜华,高军.批评语篇分析:理论评述和实例分析 [J].外国语,2002,(6).
[6]辛斌.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 [J].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H311.9
A
1008-7508(2012)01-0064-04
2011-11-30
刘巍 (1980~),女,吉林市人,吉林广播电视大学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