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545005)王亚洲
乳腺增生症是以乳房肿块及周期性乳房胀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非炎症性疾病,是中青年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严重影响妇女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疾病。研究发现,中药在治疗乳腺增生症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1][2],本研究采用抗乳腺增生合剂治疗乳腺增生症56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12月来我院内科就诊的112例乳腺增生女性患者。年龄19~54岁,未婚31例,已婚81例,病程2个月~8年。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乳腺增生的诊断标准。
1.2.1 临床上有一侧或双侧乳房出现单个或多个肿块,多数伴有周期性乳房胀痛,一般于月经前一周左右症状加重,行经后肿块的疼痛明显减轻,且连续3个月不能自行缓解。
1.2.2 排除生理性乳房疼痛。
1.2.3 临床检查乳房可触及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不规则结节,质韧,多位于外上方,结节与周围组织不粘连,可被推动,常有轻度触痛,腋下淋巴结不大。
1.2.4 分别经钼靶X线拍片、乳腺彩超检查及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等确诊为乳腺增生症,并排除乳腺癌、乳腺纤维瘤等其他疾病。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显效:乳房肿块及疼痛消失,随访3个月未复发。有效:乳房肿块缩小,疼痛减轻或消失。无效:乳房肿块及疼痛无变化。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 抗乳腺增生合剂(本院制剂室自制),每次口服150mL,每日1次,饭后服用。连续治疗3个月后评价临床治疗效果。
1.4.2 对照组 乳癖散结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生产厂家:陕西白鹿药业有限公司)。连续治疗3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
1.5 研究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的药物治疗后,呈现不同的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附表。
乳腺增生症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乳腺增生与卵巢功能失调、雌激素分泌过多、孕激素相对不足、长期刺激乳腺组织等诸因素有关[4]。
附表 两组乳腺增生症患者疗效比较[例数(%)]
中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症属“乳癖”范畴,多由于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思虑过度等而致肝郁痰凝或冲任失调,气滞血瘀,结聚于乳房而生乳癖。疏肝活血、益肾助阳、因势利导为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的指导思路。抗乳腺增生合剂为我院院内自制制剂,处方中包括白芍、丹参、甘草、当归、柴胡、郁金、夏枯草、元胡、生牡蛎等数味中药,具有散瘀止血、消肿止痛、活血调经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妇女乳腺增生症,疗效明显[5][6],且副作用小。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抗乳腺增生合剂治疗乳腺增生具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