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娅婕,李琼芬
浅析公司治理结构对技术创新选择的影响
杨娅婕,李琼芬
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机制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特征,而企业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将持续的技术创新作为竞争战略的核心。由于公司治理对创新资金、人才吸纳和研发过程等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公司治理结构对技术创新选择的影响,对构建最优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治理;技术创新;治理结构
技术创新活动是指将技术引入经济的过程。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是企业家。出于现实研究的需要,本文中研究的企业家定位于委托代理关系中拥有最大经营决策权力的代理人,一般特指广义的企业高级经营者或者职业经理人。
为实现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目标函数的统一,企业所有者、经营者以及各利益相关方,通过构建一系列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通过达成一整套的契约,形成了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作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作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技术创新自然也自始至终受到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与作用。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环节便是对企业家进行筛选、选聘和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对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创新动力进行筛选、激励和评价,通过对企业家的创新策略空间予以影响,并最终直接影响创新选择和创新绩效。
作为所有者代表的公司权力机构,作为公司最高的决策机构,董事会首先担负着对企业家的筛选和聘用。在企业家的选聘过程中,其是否具有足够的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是董事会做出聘用决策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董事会肩负着制定企业经营政策的重任,董事会的政策制定,直接影响了企业家的创新策略空间。例如技术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董事会是否做出持续的资金支持,以及资金投入的时间和方式,都会直接影响企业家的创新策略。
利益相关者包括经营者、股东、企业员工、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以及政府等个人或组织,他们既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同时也参与企业的公司治理。
1.股东。技术创新一方面需要较长的投入周期,需要较大的资金和各类资源投入,另一方面,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回报,影响着股东的利益。在现代公司制度下,由于外部股票交易市场的存在,股东可以选择长期持股或抛售股票的方式,对企业的创新行为进行评价。
2.债权人。为回收债务,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债权人必然通过不同的方式,关注企业的经营情况,甚至参与到公司治理中来。资金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投入要素,其数量和投入方向,必然直接影响企业家技术创新的策略空间。
由于债务产生原因的不同,同时也因为不同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差异,不同债务人对公司治理的参与方式、参与深度是不同的。例如英美治理模式下,银行会通过对技术创新活动的评价决策贷款的发放,在特定的情况下,甚至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技术创新的决策。
3.员工。员工,特别是拥有技术和技能的员工,具备较强学习能力的员工,已经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投入要素。可以说,企业员工的学习能力,员工之间的学习互动能力,影响着企业家的创新策略空间。
4.消费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的实现必须要通过与市场的结合,即通过消费者的选择,获得市场的成功。消费者通过产品市场传递的信息,是创新的源头,决定了创新的方向,影响着企业的创新选择。
5.政府。技术创新活动需要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就需要政府承担起这个责任,从而有效激励企业家的创新动力。
经理人市场,通过对企业家进行市场评价和交易,决定了企业家的市场价格。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决定了企业的长期效益,因此只有长期保持并不断提升创新动力的企业家,才会获得持续高涨的经营业绩,从而获得不断提升的市场价格。因此,经理人市场在激励企业家创新动力的同时,也对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做出了最客观和恰当的评价,这一方面成为董事会聘任企业家的依据,另一方面也成为激励企业家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基础。
资本市场对于现今的公司制企业是至关重要的治理要素之一。证券市场上股东购买、持有与抛售股票的行为,直接标志着股东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方向、策略、效益和风险的评价,实际形成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监督和治理。另一方面,董事会也经常通过资本市场以股票期权的方式对企业家进行激励,这可以有效避免企业家的短期行为,提高企业家的创新动力,促使企业家投入更大的创新能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进行创新,才会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产品竞争获胜的决定因素是产品的价格和品质,企业可以通过工艺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品质,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和品质赢得市场。这种竞争的市场环境把创新能力与企业的经营绩效联系在一起。同时,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也为经营者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动力。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地看到,公司董事会通过组织控制(即内部治理结构)和市场控制(即外部治理结构),同时对企业家的创新动力进行不断的激励,对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在筛选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培养和增强,同时,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各个治理主体,通过赋予和约束企业家的创新权力,通过对创新资源以及资源配置的不断的调整,使企业家的创新策略空间进行适当的扩展,最终使得企业家在其创新策略空间内进行创新决策,从而影响了企业家的创新选择,进而影响着企业的创新绩效。
从以上逻辑推理和归纳过程,我们可以了解到公司治理结构影响企业家创新选择的过程(图1)。
图1 公司治理结构影响企业家创新示意图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1999年发布的《OECD公司治理原则》中,将公司治理分为两种模式:一是以英、美为代表的外部人模式,表现为股权分散在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手中,主要通过公司外部的资本市场对管理层实施监督,企业融资以从资本市场获得为主,银行仅作为短期资金贷款者,不直接持有企业股票。二是以德、日为代表的内部人模式,表现为股权集中在相互持股的企业以及银行手中,主要通过公司内部的控制机制对管理层实施监督,企业融资来源以从银行获得为主。
英美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以外部市场控制为主,其主要特征为:(1)股权的高度分散。英美公司崇尚“股东利益至上”,企业的总资产以股权资本为主,且股权高度分散。大量的个人持有者占有大部分的企业股票。(2)英美公司董事会通过大量引入外部董事参与公司治理,试图以外部知识与力量的参与来加强对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3)借助发达的证券市场对经营者进行激励。除了股票期权激励方式外,董事会还采用收购接管机制,给企业经营者施加一定的压力。
分散的股权结构下,股东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关注,直接体现在资本市场的股票价格上,因此股价便成为市场对企业家创新动力与能力评价的直接依据,这必然激励企业家产生持续的创新动力,促进企业家提升创新能力,从而使得企业保持技术创新的连续性和提高技术创新的管理水平,不断通过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美国董事会的构成以非执行董事为主,能够客观地监督和评价企业家的技术创新活动。
借助外部市场进行激励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股票期权制度,将企业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相连,促使企业经营者通过技术创新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从而也为自身谋取丰厚的报酬。而利用企业外部资本市场的收购接管机制,可以通过经理人市场价格的高低变化给予企业经营者竞争的压力,促使其加大研发投入和研发管理的力度,提高投入创新活动中的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不断地通过技术创新等企业行为参与市场竞争。
综合来看,强调外部市场控制的英美公司治理结构,由于分散的股权与经营者面临的经营压力易造成股东对企业长期利益的忽视,不利于发生渐进性创新,而股东的风险偏好以及经营者面临的竞争压力,则有利于调动企业家的创新动力,促进企业家选择具备新颖性和独占性特点的创新活动,从而有利于形成根本性技术创新的局面。
德日公司治理结构属于“内部人控制”模式,以内部组织控制为主进行公司治理,其主要特征表现在:第一,企业以法人持股为主,使企业经营者掌握更多的控制权,削弱了股东的权利。第二,董事会的构成以内部董事为主,董事的选任以长期雇佣和年功序列制度为基础,使得经营者可以进入董事会。第三,采取经营者年薪制和年功序列制的激励机制,经营者的绩效是以企业的实际绩效而不是以股价的升降来评价,使经营者注重于企业的长期稳定的发展。
股权的集中,法人相互持股可以促进企业间技术创新投资,促进创新风险分担机制的形成,降低投资风险。法人相互持股主要是为了维系双方长期的商业伙伴关系,因此较少有投机和短期盈利性的目的,从而使企业的投资长期而稳定。终身雇佣制有利于保证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有利于保护企业技术创新成果,也有利于企业员工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经验,有效实施技术创新。
综合来看,强调内部控制的德日公司治理结构,由于保证了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权利使得公司人才流动率较低,较少受到人力资本流动带来的技术积累损失问题的影响,有利于企业专有技术知识的积累。同时,德日公司治理结构以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作为首要目标,而利益相关者具有相对风险厌恶性,因此德日公司治理结构以低风险低收益的渐进性技术创新为主。
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外部市场控制和内部组织控制两种不同的路径,同时对企业家的创新动力进行持续的激励,通过对企业家能力的筛选和激励,对企业创新发挥着激励作用,另一方面,利益相关方通过对公司的共同治理,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各类创新资源以供配置,直接影响着企业家的创新策略空间。综上,通过内外部的控制手段,公司治理结构持续对企业家的创新选择发挥着影响。
[1]杨洁.企业创新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2]李恒,方润生,杨建君,刘益.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创新行为选择[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3]袁庆明.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F273.1
A
1673-1999(2012)02-0090-02
杨娅婕,昆明学院(云南昆明650214)经济学院副教授;李琼芬,昆明学院讲师。
2011-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