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重发,金 韩
解放军454医院消化内科,南京 210002
溃疡性结肠炎(ulcreative colitis,UC)是以直、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消化道疾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主,且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对UC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有了很大进展,目前多数人认为UC是遗传、环境、免疫及肠道菌群改变等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肠道细菌和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的人群,进而导致肠黏膜免疫反应损害可能是一个重要环节。针对UC的治疗尚无统一明确而又特效的方法,本院从2006年9月-2010年1月予瑞巴派特联合康复新康保留灌肠治疗本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用2006年9月-2010年1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UC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经肠镜检查、病理检查、血清学检查及临床症状确诊为UC,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2],并排除对瑞巴派特过敏者,妊娠和哺乳妇女,有肠道切除手术史者,患有肠结核、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克罗恩病、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伴随其他严重或进展性疾病及不能遵医嘱配合治疗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男32例,女30例,平均年龄(40.5±5.2)岁,病程3 ~11年;对照组58 例,男28例,女30 例,平均年龄(39.7 ±5.8)岁,病程2~9年。治疗组及对照组间年龄、男女之比和临床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治疗组62例予50 mL康复新液+0.3 g瑞巴派特+100 mL生理盐水充分混合后保留灌肠,1次/d,灌入后臀部抬高40 min,再平卧1~2 h,连续3周,休息1周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58例用50 mL康复新液+100 mL生理盐水混合后保留灌肠,1次/d,方法同治疗组。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疗程中禁用其他对消化系统有影响的药物。疗程开始至结束共复诊3次,了解腹痛、腹泻、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症状及发作频率的变化。详细作体格检查。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诊疗前,治疗第4、8及12周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12周疗程结束时复查结肠镜,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评判疗效。停药后随访6个月。
1.3 疗效标准判定 (1)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检查正常,结肠镜检查示结肠黏膜基本正常,停药或仅用维持量药物,观察6个月无复发;(2)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大便常规正常,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消失,糜烂或溃疡面缩小,停药或仅用维持量药物,观察6个月无复发;(3)部分缓解:临床症状部分缓解,结肠镜及病理检查改善不明显者;(4)无效:主要症状无改善,肠黏膜病变无明显改变[3]。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均完成12周的治疗。其中治疗组完全缓解44例,显效率71.0%,有效14例,部分缓解2例,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完全缓解26例,显效率44.8%,有效15例,部分缓解3例,总有效率75.9%。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 <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比较 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患者腹痛、腹泻、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等症状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改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组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比较Tab 1 Comparison of symptom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各有1例出现下腹部疼痛不适及恶心症状,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均缓解,两组治疗过程中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检查均无异常变化。
UC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本病疗程长,治疗难度大,而且临床治愈后常易复发,病变范围广泛,被认为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之一。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所以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近年来对UC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普遍认为UC是免疫、遗传、环境及肠道细菌感染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研究显示UC患者机体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防御能力下降,进而对外源性致病菌反应增强,导致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加,易感损伤加重,但目前也尚未发现哪种微生物与UC病因确切有关,免疫学因素在UC发病中的作用得到公认,确切机制仍有待阐明,UC可能存在多基因多环节的遗传背景,但引起本病的基因位点目前尚不清楚[4]。该病已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是慢性腹泻的主要病因,给个人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因此,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康复新为美洲大蠊干燥虫体的乙醇提取物制成的溶液,有效成分为黏糖氨酸,可通过提高T淋巴细胞数量和活性,提高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病理证实,UC患者病变肠壁固有层的血管增多,出血和血栓形成。病变黏膜微循环遭破坏,肠壁的血流及营养代谢受阻,不但影响病变肠壁的修复,又将进一步加重黏膜的损害。康复新液为纯中药制剂,同时具有理气散结、去腐生肌、促进肉芽组织增长、促进血管新生、改善胃肠黏膜创面微循环、加速肌体病损组织修复再生、抑菌抗炎、消除水肿等作用,进而增强UC患者结肠创面的修复。
瑞巴派特是一种新近研制的治疗胃溃疡和胃炎的药物,它亦具有广泛的胃肠黏膜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1)瑞巴派特可通过上调肝细胞生长因子、原癌基因、环氧合酶、前列腺素E受体的水平作用于胃肠黏膜细胞,从而增强胃肠黏膜的防御能力,促进黏膜组织再生修复。(2)瑞巴派特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IL-1、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的生成以及减少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从而减轻组织的炎性反应。(3)瑞巴派特有助于纠正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胃黏膜对大分子通透性增加的状态,改善黏膜的屏障功能。(4)瑞巴派特具有明确地清除氧自由基、抑制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瑞巴派特可明显减弱中性粒细胞的“氧化燃烧”作用,而且可与H2受体拮抗剂用来对抗氧化应激引起的胃肠黏膜损伤[5]。瑞巴派特在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清除氧自由基、抑制氧化应激反应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这些恰恰又正是UC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在理论上能有效地保护UC患者的结肠黏膜。
目前临床使用柳氮磺胺吡啶加皮质激素口服或局部应用氨基水杨酸类、类固醇制剂保留灌肠,虽可以缓解病情,但治疗时间长,停药复发率高,长期应用对肝肾功能均有一定损害,许多患者不能耐受该类药物的毒副反应和并发症,安全性仍待研究。目前已有康复新保留灌肠治疗UC的相关报道。本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康复新保留灌肠治疗UC,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与国内的有关研究报道一致。而应用康复新联合瑞巴派特保留灌肠治疗UC较单独应用康复新保留灌肠治疗UC,临床疗效更加显著,患者耐受性较好,同时无明显毒副作用,不失为治疗UC的有效方法之一。
[1]Chen HZ.Practice of internal medicine[M].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09:1914-1916.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914-1916.
[2]Chinese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Guidelines recommend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diagnosis[J].Chin J Dig,2001,21(4):236-239.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4):236-239.
[3]Okada K,Shatari,T,Suzuki K,et al.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really contraindicated for a large submucosal lipoma of the colon?[J].Endoscopy,2008,41(5):227.
[4]Jiang XL,Cui HW.Ulcerative colitis[M].Beijing:China Medical Science Press,2005:5-10.江学良,崔慧斐.溃疡性结肠炎[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5-10.
[5]Liu YJ,Mei ZC.Rebamipide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J].China Pharmaceuticals,2005,14(4):24-26.刘永军,梅浙川.瑞巴派特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J].中国药业,2005,14(4):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