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涛
解放军总医院药品保障中心门诊药房,北京 100853
Ⅰ类切口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诸多问题,亟需加强规范化管理。多存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当、应用时间过长等不规范使用情况。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200例,对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旨在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临床规范、合理用药,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供参考。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200例,其中,男64例,女 136例;年龄 19~69岁,平均(43.26±6.33)岁;平均住院日(11.51±2.42)d。 选择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接受药学服务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4。另选择我院同期不接受干预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3。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天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1 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 临床药师应当遵守临床药学技术规范和疾病药学常规,并根据患者的药学服务级别和医师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例数 平均年龄(岁) 平均住院(d)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100 100 42.90±5.24 45.70±6.92 1.735>0.05 12.33±2.15 10.28±1.73 1.385>0.05
制订的诊疗计划,按照药学服务程序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临床药师进行药学监护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出现问题,应当及时与医师沟通。具体措施:按时巡视患者,观察监测患者用药后的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病情,观察、了解患者的用药反应,正确参与制订治疗方案,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实施药学服务措施和安全用药措施,对患者提供适宜的照顾和康复、健康、药学服务指导。
1.2.2 药师床前的用药指导 ①发药药师先看医嘱全面了解患者用药,经过核对药袋药无误后,送口服、外用药下病房,对照口服摆药单和药袋查对病区、床号、姓名等后,送药到患者床头简明扼要交代。②询问和观察用药后的情况,进行药名、每次用量(片数)、用法、用药最佳时间、规格、剂型使用和注意事项(包括注射剂)等用药安全教育。及时收集、报告药物不良反应。③对于危重、文化层次低、理解能力差的患者必须向其家属交代,必要时让患者及家属复述要点。若遇到患者自己用药不当、请求帮助,应积极提供救助指导。新住院患者发放免费药物咨询联系卡。④加强整体药学服务观念。根据患者基本健康状况,监督患者服药,以防错服或漏服。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说明用药的目的、作用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理解,积极配合药疗。
抽调本院3名药剂人员组成药学监护小组,自行设计药物监护问卷调查表,查阅300份Ⅰ类切口病历,登记患者信息,包括一般信息进行详实的调查:科别、病历号、性别、年龄等;手术信息:手术名称、术前首次用药、术后用药、住院时间等;抗菌药物应用信息:药品名称、用药天数、药品费用、抗菌药物费用、目前临床表现及其理化结果、药物依从性、药物使用监护机制建立与有效监护执行情况等内容等。根据Ⅰ类切口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原则,参考有关书籍、药品说明书等,并对选用的抗菌药物品种、用程、用药频度、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对比与评价。
数据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频次,以及两组患者使用频次排序前5位的药品,见表2、3。
观察组单用药使用频次较高,联合用药使用频次明显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联用情况,见表4。
观察组非限制级抗菌药物应用频次明显提高,限制及特殊级抗菌药频次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术期非限制、限制及特殊级预防性应用抗菌素药物情况,见表5。
对照组人均预防用药时间(4.82±1.43)d,观察组人均预防用药时间(2.63±0.7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P<0.05)。观察组住院的各项费用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接受药学服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后合理用药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合理用药例数及比例情况,见表7。
表2 两组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频次比较
表3 两组使用频次排序前5位的药品统计
表4 两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联用情况
表5 两组围术期非限制、限制及特殊级预防性应用抗菌素药物情况
表6 两组围术期人均抗菌药物费用、人均住院总药品费用及人均住院总费用情况[元(%)]
表7 两组合理用药情况
药学服务是药师所提供的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以合理药物治疗为中心的相关服务。全程化药学服务是在整个医疗卫生保健过程中,在任何场所,在预防保健、药物治疗之前和过程中以及愈后恢复等任何时期,围绕提高生活质量这一既定目标,直接为公众提供的负责任的、与药物相关的服务。该服务不仅由药师个人实施,而且更需要通过集体合作完成[1]。医院应当根据本指导原则,制订并落实医院分级药学服务的规章制度、药学服务规范和工作标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用药情况,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药学服务[2]。本文结果显示对照组100患者治疗效果差是多方面的因素所致,主要原因是:患者对本病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认知程度差、药物依从性差、药物结构不合理、治疗方案不科学或不完整、患者服药的监护机制建立不全[3];观察组患者笔者均每日定时和患者保持信息联系,监督其按时服药,同时也能及时对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并能及时调整其药物结构。连续性,即对患者连续跟踪,提供全程药物咨询,并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做好药物成本分析[4]。结果显示观察组单用药使用频次较高,联合用药使用频次明显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限制级抗菌药物应用频次明显提高,限制及特殊级抗菌药频次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人均预防用药时间(4.82±1.43)d,观察组人均预防用药时间(2.63±0.7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P<0.05)。观察组住院的各项费用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药学服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后合理用药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在患者用药合理、安全、经济的基础上,保证药物的有效。药学服务有助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有效的提高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水平。
从某种角度来讲,药学服务跟药品一般的商品的服务是有本质的不同的。在国内以及国际上,对于药学服务的概念,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药学服务概念,临床药师应用其医药学专业知识,向一个患者提供了直接使用药品的服务,或者是说与药品使用有直接关系的服务,目前是提高药医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合理性,实现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理想目标。
[1]夏维.住院药房的药师与药学服务[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3,3(3):197.
[2]刘先进,张晓蒙,张华,等.浅谈如何开展临床用药咨询服务工作[J].中国药事,2003,17(10):623.
[3]赵向东,孙华君,胡晋红.贯彻《处方管理办法》促进药学服务[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10.
[4]孙华君.临床药师路在脚下[J].药学经济报,2004,7:9.
[5]莫菊琴.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和分析[J].浙江医学,2008,30(6):658-659.
[6]吴小彤,叶华进.三家三级医院在Ⅰ类切口手术中抗菌药物的使用分析[J].医药导报,2008,10(27):1272-1273.
[7]王淑洁,徐燕侠,王海莲,等.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干预对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7):795-798.
[8]马海英,李玉兰,高晓非.513例1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医药导报,2010,29(12):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