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惠 卓海龙 徐丽娟 王海平 王全立
1.解放军总医院输血科,北京 100853;2.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输血科,北京 100039
血小板是止血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止血、凝血、修补破损血管的功能。血小板输注适用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功能障碍性疾病及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患者。血小板在收集、离心、存储期间,若条件不当而被激活,可造成“储存损伤”影响血小板质量,导致输注无效[1]。本文检测并分析机采血小板在22℃震荡保存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旨在为临床输注血小板和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提供参考。
本研究使用血小板均取自2008年5月~2010年5月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输血科,血小板为机采血小板,置于22℃震荡仪上储存。
xs-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Sysmex公司,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XHZ-1型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华通公司),Anti-human CD62p(eBioscience 公司),Human S1P Elias Kit(北京UBIO生物技术公司)。
1.3.1 样本收集
随机抽取本中心采集的机采血小板16份,在无菌环境下收集保存 1、3、5、7 d 的血小板 3 mL。
1.3.2 检测指标
1.3.2.1 血小板常规参数检验 使用Sysmex xs-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 血小板数(platelet,PLT)、 平均血小板体积(meam platelet volume, MPV)
1.3.2.2 血小板活化率的检测 收集血小板悬液1 mL,将其1 500 r/min离心5 min后弃上清,用PBS缓冲液重悬血小板,调整血小板浓度至 5×106/mL,加入 5 μL CD62p-FITC 室温避光孵育30 min,PBS缓冲液洗涤两次后,以500 μL PBS重悬血小板,即刻上流式细胞仪检测。
1.3.2.3 血小板悬液中S1P(1-磷酸鞘氨醇)浓度检测 收集血小板悬液1 mL,12 500 r/min离心5 min后,上清分装于-20℃冻存待检。按照UBIO公司的Human S1P(sphingosine-1-phosphate)检测试剂盒的操作步骤操作。
不同保存时间的机采血小板的检测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血小板常规参数检验:机采血小板在保存1、3、5、7 d后,检测其常规指标显示,PDW呈上升趋势,PLT呈下降趋势,MPV呈上升趋势。活化率:机采血小板在保存1、3、5、7 d 后,检测其活化率(CD62p 表达率)显示,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活化率有上升的趋势。S1P浓度:机采血小板在保存1、3、5、7 d后,检测其保存上清中的S1P浓度显示,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在前5 d S1P1浓度有上升的趋势,在第7天有所下降。
MPV是经血液分析仪测量后求出的血小板平均体积,代表单个血小板的平均体积。PDW是血小板体积的变异度,是由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分布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后得到的,反映血小板的离散度[2]。本实验结果显示,在血小板的保存过程中,MPV和PDW的数值都呈上升趋势,说明血小板的体积变大,离散度增加。同时结合血小板的活化率升高,推测血小板在保存中有部分被活化,可能肿胀和伸出伪足,导致体积增大,并且与没有活化的血小板的体积间形成差距,导致PDW的升高。有研究发现,PDW在血小板活化和聚集时变化明显,可作为血小板活化的新指标[3]。本研究显示,PLT下降,可能是部分血小板由于新陈代谢衰竭或其他原因导致凋亡,而又没有新的血小板生成所致。
表1 不同保存时间的机采血小板的检测结果(±s)
表1 不同保存时间的机采血小板的检测结果(±s)
注:与保存 1 d 比较,*P<0.05,**P<0.01;与保存 3 d 比较,#P<0.05,##P<0.01;与保存 5 d 比较,▲P<0.05,▲▲P<0.01
指标 保存1 d 保存3 d 保存5 d 保存7 d PDW(%)PLT(109/L)MPV(fL)活化率(%)S1P浓度(nmol/L)9.93±1.05 936.83±47.83 8.95±0.60 34.88±1.63 323.53±125.62 9.90±1.02 931.00±64.72 9.08±0.54 48.79±3.51*469.33±104.32**11.92±0.71*#786.33±100.86**##10.28±0.18**##43.42±29.3 481.15±124.69**14.37±2.94*#742.83±128.07**##11.23±1.05*#▲72.86±5.51**#373.34±144.3▲▲
血小板P-选择素贮存在血小板的颗粒中[4],正常情况下血小板表面无P-选择素表达或呈持续低表达状态,当细胞受到刺激后颗粒膜就会与微管系统的表面融合[5],导致CD62P分泌到表面,被认为是反应血小板活化的敏感标志之一[6]。血小板的活化通常与代谢率有关,随着介质中乳酸盐含量的增加,血小板被活化并释放α颗粒,进一步引起其他血小板的活化。本研究考察血小板活化,采用了CD62p这一目前公认的反应血小板活化的指标。结果显示,机采血小板在保存期间,活化率逐渐上升,尤其在第7天时,血小板的活化率达到73%。我国和美国血库协会(AABB)目前规定机采血小板22℃振荡保存时间为5 d,也与血小板的活化有关。
S1P是溶血磷脂的中间代谢物,广泛存在于血液、淋巴液、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等体液和细胞中。血小板由于缺乏S1P降解酶类而蓄积S1P,当受到凝血酶、钙离子及血流剪切力等因素刺激时,血小板活化后释放S1P到血浆[7]。基于这一原理,本研究检测血小板保存血浆中的S1P浓度,可以间接反映血小板的活化程度。结果显示,在血小板保存1~5 d过程中,血浆中的S1P浓度呈上升趋势,说明随着血小板储存时间的延长,血小板活化并释放S1P;在第7天时,S1P浓度有明显下降,可能是血浆中存在一些鞘氨醇水解酶,血小板释放S1P的速率低于血浆中S1P的水解率所致,但具体原因还需要更多的实验和研究来进一步探究。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机采血小板在22℃震荡保存过程中可发生一系列变化,包括MPV和PDW的升高,PLT的下降,活化率的增加和血浆中S1P浓度的上升。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提示血小板在保存期间发生一定程度的活化,甚至凋亡,提示其可能是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在临床血小板输注过程中,对输注血小板剂量的判定和输注效果评价时,应考虑到血小板保存过程中各项指标和功能的变化[8]。
[1]李济生,赵冉.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及预防[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5):589.
[2]李月,代震宇,张德纯.血小板分布宽度作为新型血小板活化特异性标志物的评价[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36(2):200-202.
[3]Vagdatli E,Gounari E,Lazaridou,et al.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a simple,practical and specific marker of activation of coagulation[J].Hip-Pokratia,2010,14(1):28-32.
[4]Soleimany FA.Platelet activation in stored platelet concentrates:comparision of two methods Preparation[J].Blood Disord Transfus,2011,51(2):2.
[5]王天祥.富血小板血浆(PRP)常温保存理化指标及PnGF-AB、TGF-βl含量变化的研究[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07:15-18.
[6]赵树铭,成晓玲,李书武,等.机采血小板P-选择素在常规和冰冻保存条件下的表达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6):525-527.
[7]于杨,秦树存.脂质活性信号分子鞘氨醇-1-磷酸及其生物学特性[J].生理科学进展,2011,42(2):151-153.
[8]聂咏梅,付涌水,江朝富,等.常温保存期血小板数量及功能的变化[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3):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