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疫苗联合抗CD137抗体治疗肾细胞癌的实验研究

2012-10-16 08:15韦思明颜志中
浙江医学教育 2012年4期
关键词:树突肾癌干扰素

韦思明,颜志中,周 剑

(1.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杭州 310053;2.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3;3.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6)

·基础与临床研究·

树突状细胞疫苗联合抗CD137抗体治疗肾细胞癌的实验研究

韦思明1,颜志中2,周 剑3

(1.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杭州 310053;2.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3;3.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6)

目的:探讨抗CD137抗体是否能加强树突状细胞疫苗的抗肿瘤效应。方法将Renca肾癌细胞注入Balb/c小鼠皮下。3天后,小鼠被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未治疗、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抗CD137抗体治疗、树突状细胞疫苗联合抗CD137抗体治疗。肿瘤种植后20天,小鼠被处死,获取脾脏分析T细胞活性。通过测量肿瘤大小来评定抗肿瘤效应。结果相比于未治疗,各种治疗显著增加了T细胞活性,抑制了肿瘤生长,尤以联合治疗的作用为最强。结论联合治疗通过增加T细胞活性来提高抗肿瘤效应。

树突状细胞疫苗;CD137;肾细胞癌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nti-CD137 antibody can potentiate antitumor effect of dendritic cell (DC) vaccine. [Method] A renal cell carcinoma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Renca tumor cells into Balb/c mice. After 3 days, tumor-bearing mice were not treated or treated with DC vaccine, anti-CD137 antibody, or both combinations. Mice were killed on day 20 after tumor cell inoculation, and spleens were harvested for analysis of T cell activity. The antitumor effect was assessed by measuring tumor size. [Result] Compared with un-treatment, different treatmen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cell activity, and inhibited tumor growth, with the highest effect in combination therapy. [Conclusion] Combination therapy can enhance antitumor effect by increasing T-cell activity.

Keywords: DC vaccine; CD137; renal cell carcinoma

树突状细胞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利用树突状细胞制成的疫苗已被应用于临床治疗肾细胞癌[1]。它通过激活肿瘤特异性T淋巴细胞来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然而,临床缓解率仅为37%[1]。因此,如何加强树突状细胞疫苗的治疗效果是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CD137(又称4-1BB)是一个协同刺激分子,主要表达在激活的T细胞上[2]。抗CD137抗体与CD137的结合可以刺激T细胞活化[3]。在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树突状细胞疫苗联合抗CD137抗体治疗肾细胞癌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8~10周龄的Balb/c小鼠购于上海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沪)2007-0005。肾癌细胞株Renca来源于美国细胞、菌种库。重组鼠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4、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购于R&D Systems公司。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抗CD11c、CD3单抗,以及藻红蛋白标记的抗CD83、CD137单抗均购自BD PharMingen公司。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分离试剂盒系Miltenyi Biotec公司生产。抗鼠CD137单克隆抗体购于R&D Systems公司。铬酸钠来自PerkinElmer公司。检测干扰素γ的试剂盒购自BD PharMingen公司。

1.2 树突状细胞疫苗的制作

取Balb/c小鼠的股骨,洗出骨髓细胞。骨髓细胞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 ng/ml)、白细胞介素4(10 ng/ml)等一起培养。第二天弃悬浮细胞,隔日半量换液并加入新鲜细胞因子,第7天收获未成熟树突状细胞。Renca肾癌细胞反复冻融后得到细胞溶解产物(即肿瘤抗原)。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与肿瘤抗原以1:3比例混合培养,并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10 ng/ml)、干扰素γ(10 ng/ml),继续培养16小时,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负载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就是成熟树突状细胞,也就是树突状细胞疫苗。通过细胞表型分析来证实培养的细胞为树突状细胞。

1.3 树突状细胞表型分析

收获未成熟和成熟树突状细胞,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抗CD11c (树突状细胞标志)单抗、藻红蛋白标记的抗CD83(树突状细胞成熟标志)单抗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CD11c和CD83的表达。

1.4 T细胞表面CD137表达的分析

将Balb/c小鼠的脾脏制成细胞悬液,用T细胞分离试剂盒从脾细胞中分离出T细胞。纯化的T细胞(1×105/孔)单独培养在96孔培养板中,或者与树突状细胞疫苗(1×104/孔)共同培养。3天后,收获T细胞,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抗CD3(T细胞标志)单抗、藻红蛋白标记的抗CD137单抗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CD137在T细胞上的表达。

1.5 小鼠肾肿瘤模型的制作及肿瘤治疗

取Balb/c小鼠40只,将5×105的Renca肾癌细胞接种于每只小鼠的右腹皮下。3天后,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对照组:未经任何治疗。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组:在肿瘤接种后第3天与第10天,将1×106的树突状细胞疫苗注入小鼠左腹皮下。抗CD137抗体治疗组:在肿瘤接种后第3天与第10天,将100 μg抗CD137抗体注入小鼠腹腔内。联合治疗组:在肿瘤接种后第3天与第10天,将1×106的树突状细胞疫苗注入小鼠左腹皮下,在第6天与第13天,将100 μg抗CD137抗体注入小鼠腹腔内。肿瘤种植后20天,处死小鼠,用卡尺测量肿瘤的长径与横径,它们相乘的结果记录为肿瘤大小。

1.6 铬标记释放法检测细胞毒作用

以Renca肾癌细胞作为靶细胞,与铬酸钠混合培养1小时,以便靶细胞被标记上铬。肿瘤种植后20天,取对照组和不同治疗组小鼠的脾脏。用CD8+T细胞分离试剂盒从脾细胞中分离出CD8+T细胞。CD8+T细胞与树突状细胞疫苗以10:1的比例混合培养。5天后,致敏的CD8+T细胞作为效应细胞与铬标记的靶细胞混合培养,比例为100:1。4小时后取上清液,用γ计数仪测定铬释出量。通过公式:靶细胞溶解百分率=[(实验组铬释出量—自发铬释出量)/(最大铬释出量—自发铬释出量)]×100来评估CD8+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

1.7 干扰素γ水平的检测

肿瘤种植后20天,取对照组和不同治疗组小鼠的脾脏。用CD4+T细胞分离试剂盒从小鼠脾细胞中分离出CD4+T细胞。将CD4+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疫苗以10:1的比例混合培养,24小时后收集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上清液中干扰素γ的水平。

1.8 统计学处理

采用GraphPad Prism 软件处理数据。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树突状细胞特征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CD11c和CD83的表达率分别为85.9%(即3.6%+82.3%)和3.6%;成熟树突状细胞(也就是树突状细胞疫苗)CD11c和CD83的表达率分别为87.1%(即71.5%+15.6%)和71.5%,见图1。由此可见,未成熟和成熟树突状细胞均高表达CD11c(树突状细胞标志),表明培养的细胞是树突状细胞。成熟树突状细胞CD83(树突状细胞成熟标志)表达率明显高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图1 流式细胞仪分析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CD11c、CD83的表达

2.2 T细胞上CD137的表达

未受刺激的T细胞CD137表达率为0.9%;受树突状细胞疫苗刺激后,T细胞上CD137的表达率明显增加,为35.2%,见图2。

图2 流式细胞仪分析T细胞上CD137的表达

2.3 各种治疗方法对小鼠肾肿瘤生长的影响

表1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组和抗CD137抗体治疗组的肿瘤明显缩小(t=13.15,P<0.0001;t=6.89,P<0.0001)。联合治疗组的肿瘤明显小于对照组、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组及抗CD137抗体治疗组(t= 25.30,P< 0.0001;t= 10.58,P<0.0001;t=16.27,P< 0.0001)。

表1 各种治疗方法对肿瘤大小、杀伤率及干扰素γ水平的影响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001;◆:与其他3组比较P< 0.0001

2.4 细胞毒实验

表1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组和抗CD137抗体治疗组的CD8+T细胞对肾癌细胞杀伤率明显增加(t=15.24,P<0.0001;t=8.55,P<0.0001)。联合治疗组的杀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组及抗CD137抗体治疗组(t=19.16,P<0.0001;t=6.84,P<0.0001;t=11.37,P<0.0001)。

2.5 各种治疗方法对干扰素γ水平的影响

表1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组和抗CD137抗体治疗组的干扰素γ水平明显提高(t=23.47,P<0.0001;t=17.93,P<0.0001)。联合治疗组的干扰素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组及抗CD137抗体治疗组(t=24.95,P<0.0001;t=7.91,P<0.0001;t=13.54,P<0.0001)。

3 讨论

肾细胞癌位居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膀胱癌)。治疗局限性肾癌的方法是行手术切除术,但这些患者中40%仍会复发、转移[4]。此外,30%患者在首次发现肾癌时已有远处转移,此时外科手术已无能为力[5]。肾癌对化疗和放疗不敏感。因此,这类患者预后极差,平均生存时间只有9个月[1]。肾癌是一种免疫原性肿瘤,故免疫治疗是目前治疗肾癌的有效措施[6]。

肿瘤免疫过程中,抗原递呈细胞处于中心环节。树突状细胞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它捕获加工处理肿瘤抗原并递呈肿瘤抗原给CD4+、CD8+?T细胞,刺激T细胞活化[7]。其中CD8+?T细胞活化后可以直接识别杀死肿瘤细胞,而CD4+?T细胞活化后,通过分泌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等细胞因子来激活CD8+?T细胞,促进CD8+?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使用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肾癌病人已成为近几年的热点。在国外14次临床试验中,197名肾癌转移患者接受了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73人治疗有效,占37%(73/197)[1]。其中4人肿瘤完全消失;8人肿瘤体积缩小50%以上,且没有出现新的病灶;61人肿瘤体积缩小50%以下。整个治疗过程中仅出现轻微的副作用,如:低热,疲劳,腹泻,感冒症状。以上临床试验显示: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肾癌是安全有效的,但它的临床疗效只有37%。如何提高疫苗的疗效是一个研究重点。

CD137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它被表达在激活的CD4+和CD8+?T细胞上[2]。已有研究报道:抗CD137抗体与T细胞上CD137的结合可以刺激T细胞活化[3]。因此,我们的设想是:用树突状细胞疫苗联合抗CD137抗体治疗小鼠肾细胞癌,提高抗肾肿瘤功效。首先将树突状细胞疫苗注入小鼠体内,树突状细胞疫苗递呈肿瘤抗原给T细胞,刺激T细胞活化、表达CD137,随后将抗CD137抗体注入小鼠体内,抗CD137抗体与T细胞上的CD137结合,促进 T细胞进一步活化,增加抗肾肿瘤功效。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均未见同类研究报道。我们的研究显示:T细胞受到树突状细胞疫苗刺激后上调了CD137的表达,这为抗CD137抗体的随后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我们还发现:相比于树突状细胞疫苗或抗CD137抗体的单一治疗,树突状细胞疫苗联合抗CD137抗体显著抑制了肿瘤生长,这意味着联合治疗的协同抗癌效应。此外,在联合治疗过程中我们没有发现小鼠死亡及灵活性的改变,说明联合治疗没有明显的毒性。

通过细胞毒性试验和细胞因子分泌试验可以检测抗肿瘤免疫反应。相比于单一治疗,接受联合治疗的小鼠有更高的细胞毒性,这表明联合治疗增加了CD8+?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在细胞因子分泌试验中,联合治疗的小鼠显示了更高的干扰素γ水平,这提示联合治疗提高了CD4+?T细胞分泌干扰素γ的活性,而干扰素γ能激活CD8+?T细胞的杀伤活性。综合所有的结果,我们认为联合治疗通过增加T细胞活性来提高抗肿瘤效应。

总之,我们的发现首次证实:树突状细胞疫苗联合抗CD137抗体能提高抗肾癌的效应。这为临床上治疗肾癌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Berntsen A, Geertsen PF, Svane IM. Therapeutic dendritic cell vaccination of patients with renal cell carcinoma [J]. Eur Urol, 2006, 50(1):34-43.

[2] 杨琳,郭明秋,陈立茵. CD137分子对衰老小鼠T细胞活化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6):685-687.

[3] 吴俊英,钱峰,张海峰,等.4-1BB(CD137)配体在几种肿瘤细胞株上的表达[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3,28(3):189-191.

[4] 秦卫军,王福利,田丰,等.转化生长因子β不敏感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对肾癌的免疫治疗作用[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7, 28 (3):160- 164.

[5] 刘世会,胡自力. 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肾癌免疫治疗进展[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7,32(7):776-778.

[6] 樊长晖,乔保平,文建国,等. 肾癌树突状细胞疫苗的体外活性研究[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9, 30 (8):515-517.

[7] 邵传森,周丽萍. 医学免疫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70-77.

Experimentalstudyofrenalcellcarcinomatreatedwithcombinationofdendriticcellvaccinewithanti-CD137antibody

WEISiming1,YANZhizhong2,ZHOUJian3
(1. Zhejiang Medical College, Hangzhou 310053, China; 2. Red Cross Hospital of Hangzhou, Hangzhou 310003, China;3.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06, China)

R737.11

A

1672-0024(2012)04-0047-04

韦思明(1971- ),男,浙江杭州人,博士,副教授,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泌尿外科学

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基金资助项目(文件号:浙人社发[2009]194号);浙江省教育厅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Y200805942)

猜你喜欢
树突肾癌干扰素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神经元树突棘病理学改变的研究进展
科学家揭示大脑连接的真实结构 解决了树突棘保存难题
负载HBcAg对慢性HBV感染患者树突状细胞的活化作用及功能影响
做个B超就能及早发现肾癌
治疗猪病毒性疾病中干扰素应用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肝靶向干扰素对小鼠免疫毒性的初步研究
自噬与肾癌
VEGF165b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