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首明
(陆军军官学院五系42队 合肥 230031)
与传统炮兵团相比,数字化炮兵团的编制结构、战斗力构成、作战运用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由于构成了指挥系统与作战平台之间以数字融合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分布网络系统,使炮兵团火力反应速度更快,指挥控制能力更强,作战效能更高。从整体上来说,数字化炮兵团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征:1)集成化、综合化、智能化的火控系统;2)高速度、长距离、全天候的机动能力;3)高精度、大威力、远射程的打击能力[1]。数字化炮兵团的这些特征决定了作战部署中的作战任务区分和传统炮兵团的作战任务区分将会有很大的不同。
数字化炮兵团作战任务区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建制和配属炮兵及任务进行统一分配,实现科学地使用炮兵,对敌达成合理优势,高效率的完成作战任务,建立重点而有利的炮兵团作战部署[2]。数字化炮兵团和传统炮兵团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数字化条件下,情报信息保障实现了一体化,各军兵种的情报信息统一使用、成果共享。一体化的情报信息保障系统主要由空间信息获取系统、空中信息获取系统、地面信息获取系统组成。由于情报信息在诸军兵种间实现了共享,炮兵能够比以前拥有更多的战场信息,从而能够更好地判断战场态势。
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数字化炮兵实现自行化,兵力和火力机动能力大大提高,从而使炮兵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到达作战地域,并能够在完成火力打击任务之后迅速机动至下一射击位置。2)火炮的射程进一步增大,使其火力打击目标的可选择范围更加广泛,纵深突击力更强。
炮兵作战指挥实现了智能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指炮兵采用智能化的指挥信息系统进行指挥,从而使指挥决策更加科学。网络化一方面使炮兵指挥信息系统之间实现了互联、互通、互操作,便于各炮兵部队间的相互协调;另一方面使炮兵与其他各军兵种实现互联、互通,融为一体,以方便各军兵种间的协调。
传统的作战任务区分方式是把作战任务划分到部队所属的各作战单元,包括明确各作战单元作战区域和作战目标以及完成任务的要求、时限等,这种方式可称之为“一对一”[4]的区分,这种区分方式使炮兵面对多变的战场态势时容易出现由于事先的作战力量固化,完成任务的作战单元可能因为目标的变动而出现火力打击力量不相符合的情况,同时这种区分也缺少灵活性,不利于炮兵根据战场情况实时的统一调配炮兵力量,在作战资源一定的情况下,这种方式既要考虑上级直接掌握的炮兵力量,又要考虑主要方向的需要,还要考虑留有一定数量的预备队以应对突发。数字化炮兵团的兵力在区分中将不再层层向下加强,而是依据战场态势和作战地域的不同,对整个作战地域的炮兵进行统一的区分,以便灵活应对多个方向的火力需求,统一调配使用炮兵力量,因此数字化炮兵团的作战任务区分也应与此相对应,将遂行作战支援的炮兵团作战任务在作战时统一区分为多向火力支援任务和全向机动火力支援任务,多向火力支援任务由多向火力支援炮兵担负,全向机动火力支援任务由全向机动火力支援炮兵担负,这种称为“多对多”[4]区分,这种方式只是将作战任务概略的区分出来,这样就能根据战场态势和实时的作战力量来调整任务量,保证相应的作战单元来完成合适的作战任务,这种区分方式具有如下的优点:
传统区分通常要根据敌情、地形,部队所处的位置、数量来定,既要照顾需要,又要考虑可能,通常对主要方向上的部队给予较多加强,使其具有较强的火力突击能力,以保障其完成主要的作战任务[6]。按这种方式进行任务区分,要预先进行炮兵资源配置,易造成某些方向火力任务过重,火力打击力量不足,而某些方向炮兵火力任务较少,火力打击力量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现象。而采取“多对多”式区分,只是将任务概略划分,这样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炮兵作战力量,便于炮兵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威力。
传统区分方式,一旦任务分配给了作战单元以后,随之指挥关系也就确定了,作战过程中很少进行变更,这会造成在作战中某些作战方向火力打击任务与所配置的作战单元不相符。而采用“多对多”式区分,由于任务不预先分配,炮兵和作战部队之间的支援和指挥关系都没有完全固定,这种不完全固定与因势而变的指挥关系相互结合,使指挥关系变得相当灵活[7]。
数字化条件下作战,战场上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突发事件增多,这要求炮兵能够对“敏感”的战场迅速做出反应,加强对战场的控制,夺取主动权,而按传统方式作任务区分,大部分炮兵都因分配的任务加强给了作战部队,战场上可以随时协调的兵力少了,在战场态势发生变化时,炮兵就难以进行有效的调整,从而影响其发挥作战能力[8]。
“多对多”区分方式存在的一个缺点就是:当有支援请求时,多向火力支援炮兵根据实际情况分配作战单元去完成火力支援,具体方式如图1所示,请求多时,选取不同的单位去完成任务,但是这种分法没考虑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单元都适合完成同一样的作战任务,即使能完成同一样的作战任务,但是取得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单从火力打击单元来评价此区分方式,数字化炮兵团具有的火力打击装备杀伤性能、射程有很大的不同,自行加榴炮和自行火箭炮在打击坦克方面的效果和反坦克导弹不可相提并论,反坦克导弹打击射程与加榴炮和火箭炮相差太大,把这几种混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火力单元,效果会很低,此时还按“多对多”的区分方式,显然不太符合实际。因此本文在“多对多”区分的方式上给合“一对一”的区分方式,对这两种方式进行了优化,给出了“多对多与一对一”的混合式,具体思路如下:多向火力支援任务根据打击目标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分成通用打击任务和专项打击任务,对不同的火力单位都可以完成且效果差别不大的通用打击支援任务来说,任务区分用“多对多”式,但对专项任务,如打击坦克的任务,区分时要注意具体火力单元完成这个专项的任务,这时就要让反坦克导弹单元来完成坦克的打击任务。体现在排对论的表述上为能够完成相同任务的作战单元归类为一种服务台,需要完成某些专项的任务的作战单元归类为另一种服务台,进入排对系统的火力请求根据任务的不同来选择服务台,混合式的区分方式如图3所示。
图1 一个队列,多个服务台(多对多式)
图2 多个队列,多个服务台(一对一式)
图3 多个队列,多个服务台(多对多改进式)
为简化计算,便于直观理解,假定在一次作战中,初始炮兵兵力恒定,划分为四个火力作战单位,战场被支援单位服务请求的出现服从泊松过程,平均出现率每分钟λ=0.9次。火力作战单位对任意请求的响应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平均服务率每分钟μ=0.4次。
“一对一”区分方式可由图2来表示,“多对多”方式可用图1来表示,用排对论[9~10]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这两种方式之间的数值,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这两种方式之间的优劣,如表1所示。
表1 多对多式与一对一式比较
从上面分析“多对多”式的缺点可得出,此区分方式理想条件下很好,但是在实际情况下不太现实,因此对混合式进行了计算以方便对这几种模式的对比,设分成的两个两台服务窗口,请求支援次数服从泊松过程,且两个服务窗口中响应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对这两个服务窗口的请求不因为作战任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得出计算的数值,并进行对比,如表2所示。
表2 三种模式比较
从两个表中可以看出,多对多式的模式可以说是最好的,但是在打击目标的对象需要专门对待时,这点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可以说不太符合实际。多对多和一对一模式混合经过数据的对比符合实际,计算所得也比四个单服务窗口的效率高,达到了对作战任务区分优化的目的。
[1]陈开余,高超,罗小辉.数字化炮兵战斗力要素效能权重评估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0,30(8):34-36.
[2]王书敏,等.作战决策支持导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4.
[3]李文涛,姜海波,王雪琴.数字化炮兵作战能力评价[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0,32(3):48-50.
[4]任富兴,等.信息化条件下炮兵作战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8.
[5]李文召,张全礼.数字化炮兵的现状及未来[J].国防科技,2007,5(5):91-94.
[6]刘志林.美陆军数字化部队[M].兵器知识,1996,12(9):43-48.
[7]高善清,邢立新,吴启元.数字化炮兵指挥控制的探讨[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7,32(11):134-136.
[8]张继春.数字化炮兵部队[M].合肥:解放军炮兵学院,2001.
[9]胡运权.运筹学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
[10]任继业,陈明,张小水.基于概率的兵力部署模型[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5):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