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创新思维重新定位高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2012-10-15 03:37
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教学高职语文创新思维

赵 明

摘要:高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面临改革的巨大压力,需要在探索中应用创新思维,打破教学的常规,对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制约口语交际教学的瓶颈以及教学的内容、方法等问题重新定位,寻找一条适合高职自身特点的口语交际教学新途径。

关键词:创新思维;高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重新定位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1-0080-02

进入21世纪,口语交际能力的高低已成为制约人才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特别是在就业压力日趋加大、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求职、安身、立业的必备素质。然而令人忧虑的是,语文教学在高职院校的处境日益艰难,口语交际教学改革更是停滞不前。在这种局面下,应用创新思维寻找口语交际教学改革新的突破口,进而带动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何谓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人类所独具的。”[1]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漫长历史中,创新思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文明向前迈出的每一步,都与创新思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何谓创新思维?目前,在理论界对创新思维的定义尚无一个完全统一的意见。部分研究者认为,“创新思维是与创新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颖而独特的思维活动”。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创新思维是在解决问题时具有主动性和独特性的思维活动”。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创新思维“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外在有机联系,具有新颖的广义模式的可以物化的思想心理活动”。[1]

创新思维作为思维方式的一种,不仅具有一般思维的特点,同时还具有不同于一般思维的地方。对于创新思维来说,不能只是简单地依靠事物已经外化的表象或有关情况的简单描述,而是要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巧妙的构思,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前人或他人未能解决的问题。当然,创新思维决不是毫无根据的主观臆断、凭空想象,必須是在一定基础上、一定前提下,去寻找新的方法和途径。

二、应用创新思维,对高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重新定位

1.重新定位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角色

近二十年的语文教学一直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的组织者的角色也逐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但是,如果把这种角色定位简单地移植到口语交际教学中来,显然是不合适的。

口语交际教学不同于传统语文教学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教学的开放性。无论是教学的内容、方法还是课堂氛围,都应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而多数教师常常习惯于处在主导者的地位,认为应该让学生跟着自己走,不能跑题,不能走出自己设定的框框。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在口语交际教学的课堂上,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整个教学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教学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不应该简单地以主导者的身份出现,而应当是一个语言表达的示范者、教学环节的组织者、课堂氛围的调控者,有时还要充当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或冷静的旁观者。当然,这样做并不意味着对课堂和学生放任自流,相反,这应该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驾驭”,一种看似无形、实则有序的宏观上的调控。

2.重新定位制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瓶颈问题

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寻找制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瓶颈问题,目前已基本形成共识。王世堪先生明确指出:“中学生当众讲话最大的心理障碍是紧张、胆怯。”[2]在一些问卷调查中,87%以上的学生承认自己害怕当众讲话。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对当众讲话产生如此畏惧的心理呢?在调查中,超过83%的学生认为自己害怕当众讲话的原因是怕说不好被人嘲笑。在其他研究者的类似调查中,结论大体相同。

由此,很多语文教师得出结论:害怕当众讲话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很难克服。所以,口语交际教学的关键是解决心理上的问题。从表面上看,这一结论似乎无懈可击,支持这一论点的论据更是不可胜数。但是,人们却无法同时解释另外一个命题:为什么世界上有些国家或民族的人却普遍擅长于交际呢?比如美国人,他们在口语交际场合表现出来的开放性和自由度是显而易见的;英国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保守的民族之一,却以能言善辩著称于世,这些又作何解释呢?如果仔细研究第一个命题,就会发现,人们在这里不知不觉地犯了一个严重的逻辑上的错误——偷换概念。“当众讲话”不等于“口语交际”。害怕当众讲话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这一点没有错。但是,如果把害怕口语交际也简单地当作一个心理问题来处理,那就不合适了。

那么,制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瓶颈问题究竟是什么呢?这决不仅仅是简单的心理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或者说是一个人如何看待得与失、荣与辱、名与利的问题。中国有句古语:言多必失。意思是话说多了就会犯错误,就会给自己带来不利,“祸从口出”也是这个意思。由此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很多人之所以害怕口语交际,更多地是担心自身的利益受损,这才是制约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关键所在。

今天的大学生多处在18至20岁的年龄段,属于青春期的后期,青年期的前期。这一时期的学生,他们一方面努力摆脱家庭的束缚,渴望参与社会交往,同时情感上又极度敏感,害怕在交往中受到伤害。他们非常在乎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言行的评价,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在口语交际上产生自我封闭的心理障碍。因此,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成为突破这一瓶颈的关键所在。“立言以诚”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思想道德基础。[2]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说话,不做悖德的事,不说违心的话,不虚伪,不耍滑,不信口开河,不夸夸其谈,倘能做到这一点,不仅是一种道德境界的极大提升,口语交际的心理障碍也会逐渐被消除。

3.重新定位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定位要服务于总体教学目标。高职院校要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科学、合理地定位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一所学校之中,不同专业之间目标定位不同,同一专业、班级的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目标定位也要有所区别。在此基础上,安排足够的学时,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要结合专业的特点,强调口语交际训练的生活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要尽量避免局限于课堂、止于统一的书本、教材。要积极开发适合学校自身特点、专业特色、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并大胆实践。也只有这样,高职院校的口语交际教学才不会流于形式,才会真正给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积极、有益的影响。

4.重新构建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需要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关心教学评价的发展和研究。也正因如此,需要不断创新才能探索出客观、适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的评价方法和机制。[2]

既然是创新,就要打破框框,特别是打破一些不适合口语交际本身特点和时代发展特点的老的做法,比如用一张试卷或一、二次测验来评价学生的整体口语交际水平,或者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评价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这些做法显然都是不客观、不现实的,不仅无法真正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而且还很可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产生消极的影响。

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关键是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合理的规划。比如,面临的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就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测评级别;针对兴趣爱好、个性心理的不同,提供给学生多种测评方式的选择,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水平、特点、特长,自由选择。而且,要建立一种注重考查综合素质、特别是社会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要把学生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参与社会实践以及健康人格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归根结底,评价的终极目的是为更好更快地完成教育目标,即:培养人格健全并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习惯的现代公民。

综上所述,在高职语文日益走向“边缘化”的重要关头,在口语交际教学改革面临巨大压力的关键时刻,应用创新思维,打破教学的常规,对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制约口语交际教学的瓶颈以及教学的内容、方法等问题重新定位,寻找一条适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的口语交际教学新途径,是当前高职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一种理性选择。

参考文献:

[1]柳新华等.创新制胜[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

[2]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教学高职语文创新思维
对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思考
高职语文教学中“大国工匠精神”渗透研究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