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同涛,郭 鑫
(华北电力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2206)
创业教育的理念早在1989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在我国,创业教育的理念也于1999年被提出并实施,并受到高度重视[1]。创业教育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变化,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精神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目前,创业教育已经在许多高校得到了开展,但是其成效却并不突出。现在就业形势严峻,学生能力与社会需求仍存在不小差距,创业教育并没有达到预期应有的目标。本研究通过设计问卷来调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状况,分析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为创业教育实施研究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本研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为了使调查结果能够代表整个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真实水平,调查样本选取涉及了本科及专科院校,其中本科学校79所,专科学校12所,这些学校同时包含了南方高校48所和北方高校43所,兼顾了本专科高校及高校区域的差异性,使其数据更加具代表性(见表1)。
表1 样本结构表
此次抽样我们采取的是以网上电子邮件的方式向样本范围内高校的在校生发放问卷,每个学校20份。实际收到问卷1360份,涉及74所高校,回收率81.3%。其中有效问卷1238份,回收有效率91%。经过统计,此次调查的信度与效度均符合统计学的需求。
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理解,创业教育实施环境的现状调查(涉及宣传、政策支持、师资、软硬件设施、资金、培养体系、课程内容等)和学生对创业教育成效评价、需求及建议,共25题,较为全面的反映了创业教育状况。另外,还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使得调查更加全面,问卷的不足也得到了补充。
作为创业教育的对象,在校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知程度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高校创业教育效果[3]。发展至今,创业教育理念得到大多数高校和学生的认可,但是依然存在宣传缺位、概念模糊、实施不力的现象。例如,对创业教育目的的调查情况如图1,可见大多数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是比较准确的。但是不可忽略的是,对创业教育存在比较狭隘认识的仍有很大比例,说明学生对创业教育存在误解,另外也反映出高校创业教育宣传力度不到位。
关于“学生对创业教育接受态度”的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大多数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实施非常支持。然而,仍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接受教育根本无所谓。一部分原因是学生自身对创业根本没有兴趣,加之对创业教育的概念理解模糊,所以认为创业教育可有可无。其根本原因在于学校对创业教育的普及及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听说过创业教育,对其重要性不了解才导致了部分学生对创业教育采取了消极态度。
与国外相比,我国大学创业教育开展较晚,在创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创业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创业教育在大部分高校甚至是空白[4-6]。在创业教育手段、教育设施投入、师资条件、课程设置等方面,多数高校缺乏创新,教条思想依然存在。创业教育在高校的普及推广率比较低,至今还仅是少数人的创业活动.而不是多数人的“创业教育”。[7]
由图3的数据可知虽然目前国家大力倡导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但是其落实情况却不理想。我国对大学生进行的创业教育系统性还远远不够,还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理论与培训体系。
图1 “创业教育目的”调查结果统计
图2 “创业教育的必要性”调查结果统计
图3 “创业教育在本校被重视程度”调查结果统计
图4 “创业教育组织开展形式”调查结果统计
大多高校的创业教育实施过于简单,在创业教育组织形式上缺乏创新和突破。图4数据所示,大多数学校都有关于创业教育的活动的开展,但是大多数都仅限于举办讲座,其效果无法度量,影响力度也比较小。很少有院校能够将创业指导纳入学校的必修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创业信息指导等各个方面的服务。
创业大赛作为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很多高校都将创业大赛作为创业教育的载体,很多学子都怀着极高的热忱投入其中,为创业教育的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统计数据显示有38.46%的学校举办了有关的创业大赛,但是仅有15%的学生认为比赛能够提高创业能力和素质。一方面原因在于,一些学校在创业活动中推出的创业计划更多的是教师在主导,偏重教师意志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沦为参赛代表;另一方面原因在于,现在各种高校创业大赛的质量和水平不被学生认可,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需要。
图5 “创业教育师资状况”调查结果统计
图6 “创业教育实施障碍”调查结果统计
对于创业教育实施,高校师资的专业化水平是创业教育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由图5的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于学校创业教育的师资状况不满意,只有极少数高校配备了具有丰富创业教育经验的师资。这说明,大部分高校没有将创业教育作为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
创业教育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许多,可以说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但是并不是无章可循。如图6数据所示,教学计划、缺乏师资、缺乏教材、学生创业意识不强等问题,都应当被归入一个创业教育的体系当中系统化解决,从而减少创业教育实施的客观障碍。
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力度不够,很大程度上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虽然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多鼓励大学生创业和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政策,但是大学生创业仍面临着很多的阻力,创业教育的氛围仍然不够浓厚。究其原因,包括高校创业教育观念落后、政府相关扶持政策可执行性不强、社会舆论和宣传力度不够、传统就业观念对创业教育的阻力等方面问题。
图7 “创业教育实施的社会氛围浓厚程度”调查结果统计
图7数据说明高校开展了创业教育,然而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社会环境还没有形成,大学生热情不高。选择创业教育氛围很浓的只占0.56%,反映出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处于弱势的地位,真正重视创业教育的高校更是凤毛麟角,创业教育被高校和社会边缘化了。
如图8中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对学校的创业教育效果认可程度不够理想。当今教育体系下,学生的创业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得到满足。
图8 “创业知识满足程度”调查结果统计
大学生创业知识来源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其对知识的需求程度。如图9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通过与同学或朋友交流获取的创业知识最多,其次为媒体和社会,而通过教师授课获取知识的仅为1.65%。可见学校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内容并不明确,对学生知识需求并不了解,学生知识获取的途径并不畅通。
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施,涉及到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创业精神这三个方面,其中创业能力的培养被大多数的调查对象放在了首位。而创业能力所包含的能力因素中,自我认知能力重要程度的比例最高。很多大学生对自己人生的定位不明确,欠缺对自己的未来的规划能力,他们急需要获得这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在问及学校创业教育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专项经费及实践教学的比例最高,可见当代大学生对创业实践教学的渴望。创业教育不能够缺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大学在创业实践教学方面确实有难度。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到大学生实践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明显增强[8]。所以,校企合作完全可以被应用到创业教育中来,满足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实践需求。
图9 “创业知识获取途径”调查结果统计
图10 “如何提高创业能力”调查结果统计
在“如何提高创业能力”的调查中,如图10所示,80.50%的调查对象都希望得到创业型企业家的指点。可见,如果请一些创业型企业家来学校当兼职教师,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多创业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有利于其创业能力的提高。“到企业实习学习其经营模式”在调查对象看来也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形式,可以很好的接触社会。查阅创业书籍的比例为60.50%,成为了调查对象的第三选择,可见应该加大对符合实际需要的优秀教材出版的投入。参加创业设计大赛也是部分调查对象的选择,这是一个很好的自学和锻炼的机会,学生可以从参赛作品中学习并了解自己创业所需要的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但是大赛的质量和运作模式直接影响到大赛的效果,这也是当前教育部门和企业共同面对的问题。
图11 “创业教育需要的课程内容”调查结果统计
关于创业教育需要注重的课程,如图11所示,调查对象的选择集中于政府政策解读、创业环境及案例分析、人际交流、个性化辅导等课程,这些课程都属于社会实践能力教学的部分。另一方面,财务税收和市场营销这些专业课程,多数调查对象则不太看重。这反映出在校大学生更倾向于个人实践能力的课程,专业性知识则更容易通过自身努力学习获得。
图12 创业教育组织体系图
创业教育的实施对大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针对学生的自身特点和需求统筹规划创业教育体系,在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建设和实施方面加大投入。在分析调查数据和研究问题过程中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创业教育的组织体系、开展形式、课程培养体系等方面。根据学生和部分教师的访谈总结,并结合理论研究,本文针对这些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为了创业教育的规范化运行,高校应该在学校设置创业教育中心,主要负责创业教育的设计、组织、协调、运行、管理等统筹工作[9]。并且通过创业中心与社会建立广泛的外部联系网络,如各种孵化器和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与资质评定机构、创业者校友会等等,形成了一个高校、社区、企业良性互动式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有效地开发和整合社会各类创业教育资源。
同时,教务处、学生处、实验中心、科技与产业处和团委联合,以创业教育中心为中心形成一个创业教育组织体系。其中,教务处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机构,肩负着调整与完善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的艰巨任务;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为中心的学生处,统筹管理全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实验中心,提供实验空间与设备,设立专项经费,支持硬件设施,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科技与产业处,则设立创新创业基金,负责学生科技作品立项评审,以增强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热情与欲望;团委可制定全校团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总体思路,制定中远期的共青团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可以组织开展创业计划竞赛、青年创业论坛、社会实践等活动,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一个理想的平台。
如图13所示,整个培养体系由创业素质教育、创业技能教育、创业实践三模块组成,下设创业感知、创业素养、基本技能、创业理论、创业实务、创业实训、创业竞赛、创业实习、创业体验等9个单元,单元下设若干课程。整个培养体系由模块、单元、课程组成的三层次创业教育学生培养框架体系,由创业教育中心与教务处共同支持和设计,体现了课程培养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育需求。
图13 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图
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越来越具有突出的作用和意义,这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创业教育更有效的实施,尚有许多需要深化认识、完善机制、强化措施的问题,需要学校、学生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配合。本文分析了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问题根源,总结了一些创业教育实施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并初步提出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培养体系,希望可以给高校创业教育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9-30.
[2]梅伟惠,徐小洲.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难题与策略[J].教育研究,2009(4).
[3]潘炳超.我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策略探微[J].新西部,2009(10).
[4]章勇刚.美国创业教育的特点、内涵及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7(9).
[5]李新仓,杨晓非.国外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8(9).
[6]叶纪林.国外创业教育的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2009(1).
[7]林飞,郭亮.地方普通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8]张英华,凌培全.“校企结合”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模式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1-20.
[9]李霆鸣.新加坡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J].科技信息,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