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氏三维分析模型视角下中美新闻语篇的批评对比分析——以2011年利比亚战争为例

2012-10-11 07:39陈晓珮王晓庆
关键词:中国日报卡扎菲情态

陈晓珮,王晓庆

(郑州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信息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服务于信息交流的大众媒体如报刊、电视、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得日常关注信息的重要媒介。有研究表明,历来以客观报道新闻事件的媒体实际上会暗自传递出一定的主观态度与倾向。作为批评语篇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析理论,费氏三维分析模型已经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新闻语篇的分析,进而揭示新闻语篇中语言背后所深层次隐藏的意识形态与价值倾向。

一、批评语篇分析与费氏三维分析模型理论

批评语篇分析最早起源于1979年,Fowler等语言学家提出了批评语言学的概念。后经进一步研究发现,与批评语言学相比,批评语篇分析所涵盖的内容更广阔,它不仅包含特定语篇的分析,同时也将语篇解释和分析所需要的社会过程纳入其中,是探究意识形态如何存在于语篇文本并通过语言影响人们思想的重要部分。正如Fairclough本人所言,批评语篇分析通对文本、事件以及更广阔的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分析,旨在探究三者是如何相互作用并触发意识形态产生的(Fairclough,1992)。

事实上,国内外众多的语言学家在批评语篇分析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其中包括国外的Kress,Van Dijk,Wodak以及国内的陈中竺、辛斌、张德禄等。其中,Fairclough的三维度分析模型(three-dimensional model)已经成为最广泛使用的理论之一,正如Blommaert所称赞的那样,费尔克劳夫的三维分析模型是批评语篇分析中最系统最完善的理论(Blommaert,2005)。

费氏三维分析模型主要通过文本实践、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对新闻语篇进行批评分析。在文本部分中,通过对语言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语言描述,充分借鉴了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三大概念;在话语实践部分,主要从消息来源对语篇生成和理解的阐释;在社会实践部分,通过事件的社会背景进行解释,进而揭示出语言、意识形态和权利之间的深层关系,探讨社会媒体是如何将自身所代表的不同立场与观点隐藏于新闻报道中,通过话语权作用于人们意识形态的目的。

二、中美新闻语篇的批评对比分析

利比亚战争作为2011年全球重要事件,一直吸引着各国媒体的广泛关注。从2月份利比亚国内发生反政府示威游行到3月以法国为首的英美多国部队空袭,从最开始的利比亚政府节节胜利,到后来利比亚反对派成立过渡政府并获得国际支持,从利反对派对政府军步步逼近,一直到在10月20日利比亚前总统卡扎菲击被毙,标志着利比亚战争的结束。这10个月期间,世界上各大媒体均对战争做了具体详细的报道,其中包括美国和中国两个大国。事实上,两国对于利比亚战争的政治立场是不完全相同的。作为美国和中国在国内颇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和《中国日报》(China Daily),它们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两国政府对利比亚政府及其反对派的不同政治倾向。由此,将《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中关于利比亚战争中发生的同一事件的英语新闻报道进行对比具有一定科学研究意义。

本次研究共收集到在利比亚内战期间的119篇《纽约时报》和134篇《中国日报》的英语新闻报道,通过细致的排查和分析,选取了其中20篇对同一事件来自两家媒体不同的新闻新闻报道建立一个小型语料库,研究方法采用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分别对语料库中两国的新闻语篇进行批评对比研究。

(一)文本实践

1.分类

根据Halliday的功能语法,概念功能的分类是对事件或人物的定义或描述,通常依赖于作者对词汇的选择。不同词汇的选择通常与创作者的自身的意见和倾向密不可分。

表1 两家新闻媒体语料中分类的使用

通过表1可以发现,在《纽约时报》中,对卡扎菲及政府军的描述是非常消极的,在美国记者眼中,卡扎菲是一个“暴君”(tyrant)并在利比亚并制造了“阴暗的种族屠杀”(looming genocide)。利比亚的政府军则是一群“负隅抵抗的卡扎菲个人效忠者”(recalcitrant loyalists),并拥有“凶残的武器和先进的装备”(ferocious heavy machine and superior armor)。相反,对利比亚反对派的描述则非常正面,他们不是真正的反对派,而是“受卡扎菲迫害的抗 议者”(protesters who are driven into rebels due to Qaddafi’s force),他们是真正在利比亚寻求民主与和平的人们。后来,反对派成为西方国家公认的唯一合法代表利比亚的“过渡政府委员会”(Transitional National Council)。在军事力量上,他们虽“缺乏训练”(illtrained)而且“装备不足”(poorly-equipped),却依然勇于同卡扎菲做斗争。

在《中国日报》中,词汇的选择则是大相径庭。对于卡扎菲的描述则相对客观,多是“利比亚领导人”(Libyan leader),“利 比 亚 政 府”(Libya government)这些官方正式的称谓。卡扎菲的军队就是“努力铲除叛乱”(made efforts to crush the rebellion)的“政府军”(government troops)和“官方组织”(authorized force)。而利比亚反对派则是相当消极的描述,如“即将解体的反政府武装和 暴 民 ”(anti-government troops and armed insurgents who are ramshackle and badly organized),反对派所成立的组织则被称为“反对派委员会”(opposition council)。在军事上,反对派的军队被描述为“数量众多”(outnumbered),“武器精良”(outgunned in the army force)和“优势巨大”(takes great advantage)。

由此可以发现,在看待利比亚问题上,美国和中国媒体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美国看来,卡扎菲是利比亚人民的压迫者,反对派是迫切需要帮助的拯救利比亚人民的民主追求者。在中国的媒体中,卡扎菲被认作是唯一能够代表利比亚政府的合法首领,反对派则是一群拥有武器的暴民。由于新闻媒体通常是政府的喉舌,通过对词汇分类的对比可以发现美国和中国对待利比亚问题的立场是完全不同的。

2.情态

在系统功能语法中,情态是人际功能的核心,是介于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之间的意义选择,就是除了“是”或者“不是”中间的过渡部分。具体来说,作者通常会选择使用情态来表达他的态度,判断等。在英语中,情态主要包含了情态动词,像“should”,“must”,情态形容词,如“possible”,“certain”,以 及 情 态 副 词 如 “necessarily”,“roughly”等等。尽管在英语新闻语篇中,情态词汇使用较少,但仍能反应出一定的内涵与意识。由于本次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揭示出新闻语篇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因此对于情态词汇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通过wordsmith软件进行情态动词的标记统计汇总,得到结果如下表:

表2 两家新闻媒体语料中情态词的分布

由表2可以发现,不管是《纽约时报》或是《中国日报》,情态动词均在所有的情态词中占据了大多数的位置,因此,对于情态动词的分析有必要进一步进行研究。根据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从强弱程度上可以将情态动词分为三类,分别是高、中和低三个程度。为了做到更加细致的区分,在所收集的20篇语料中的情态动词中,再次通过使用数据软件,得出具体各类的情态动词分布如下:

表3 两家新闻媒体语料中情态动词的具体分布

通过表3可以得出,在收集的关于利比亚战争描述的新闻报道中,《纽约时报》的情态动词数目要高于《中国日报》。从情态动词的程度来看,中等的动词占据了其中的大部分,在《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中,分别是60.4%和65.5%,其次就是低程度的动词,分别是35.8% 和34.5%,用的最少的是高程度的情态动词,在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因为情态动词的主观程度能间接反映出新闻语篇的主客观程度,由此可以发现,较少的使用主观程度较高的情态动词能够较好的保证新闻语篇客观性。

接下来将对两家媒体中情态动词的使用进行一个具体的对比,以使用最多的中等程度的情态动词为例。

例 1:President Obama defended the American-led military assault in Libya on Monday,saying it was in the national interest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stop apotential massacre thatwouldhave “stained the conscience of the world.”(Sample 9,《纽约时报》)

例2:Kaim said “history will not forgive”Libyans who sought foreign help to change the regime."Peoplewillreject them whether they are with or against Moammar Gadhafi,"he said.(Sample12,《中国日报》)

例句1是从《纽约时报》中关于奥巴马讲话中选取的,这里中等程度的would用来表示奥巴马总统对于卡扎菲统治的敌视态度。在奥巴马看来,如果美国没有对卡扎菲采取相应的行动,这个具有敌对性和攻击性的利比亚领导人可能会制造出震惊世界的杀戮行动。事实上,奥巴马总统的描述只是基于个人主观猜测而非有充分的证据支持。而在这里,新闻语篇选取了中等程度而非低程度的情态动词,有意扩大和加重宣传卡扎菲对利比亚人民所造成的消极影响,间接反映出其对利比亚政府的反对态度。

例句2是从《中国日报》中选取的一名利比亚官员对利反对派从北约获得帮助的评论。由于这里的引用是直接引用,能够直接反映出讲话者的感情,通过选择两个中等程度的动词will,表达出了利比亚政府强烈的爱国情绪和对北约的敌视倾向。尽管文中没有使用高程度的情态动词,但其话语的分量是不容忽视的。通过选取这样的引用也能得出媒体是更倾向于支持卡扎菲政府而非反对派。

正如情态词语能够直接或间接的表达出讲者或作者的态度和观点,中国和美国两家媒体在新闻语篇中对情态词汇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其读者对相关事件的看法。两个具体的例句也能充分说明《纽约时报》与《中国日报》在对待利比亚内战双方的不同态度和立场。

3.主位

在系统功能语法中,语言的三大功能除了上面提到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外还有语篇功能。其中主位的选择就是语篇功能的重要部分。根据Halliday的主位—述位体系,句子一般有两种主位,分别是无标记主位和有标记主位。无标记主位即语法主语是句子的主语,而有标记主位则是其他非语法主语的成分占据了主语的位置。通过使用有标记的主位可以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下面分别从两家媒体中选取了两个有标记的主位的例句进行分析,为了使得句子主位更加清楚,使用“//”符号将主位和述位区分了出来。

例3:In a rare piece of encouraging news for the opposition,//France on Thursday became the first country to recognize the opposition leadership and said it would soon exchange ambassadors with the movement in Benghazi.(Sample3,《纽约时报》)

例4:World oil prices rose again,//while NATO head Anders Fogh Rasmussen said attacks on civilians by Gadhafi's troops could amount to crimes against humanity.(Sample2,《中国日报》)

在例 3 中,通 过 状 语 “in a rare piece of encouraging news for the opposition”的应用可以发现媒体的立场是站在利比亚反对派这一方的。在陈述战争中利反对派暂未取得好的消息做铺垫,为法国政府的行动做了合理解释。正是由于反对派的处境较为艰难,再结合后面的述位部分,法国政府为了对其鼓励,所以决定公开承认利比亚反对派的国际地位,这对于面临困境的反对派来说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这也更说明了以法国为首的北约在利比亚战争中反对卡扎菲政府,支持利比亚反对派的政治立场。

例4选取了一个完整的句子“world oil prices rose again”作为标记主位,世界的原油价格又上涨了。但句子的述位部分却是从表面看并无联系的北约领导人 Anders Fogh Rasmussen的讲话。但从深层上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北约首脑在利比亚战争中打击卡扎菲政府是出于石油的考虑,而非其所宣扬的所谓卡扎菲所犯的反人类罪。《中国日报》通过使用具有讽刺意味的标记主位暗含了对北约的谴责和对卡扎菲的同情。

通过对比两家媒体在语篇中不同标记主位的选择可以发现他们对于利比亚政府及反对派双方的立场是截然不同的,虽然并没有直接进行阐述,但其中通过对语言三大功能的灵活使用,还是能够实现暗含的表达出本国媒体的不同倾向。

(二)话语实践

与文本实践注重分析语篇的语言特征不同,话语实践更侧重于分析文本与社会之间的内部关系,如语篇的来源及其产生。在新闻语篇的分析中,消息的来源是其中分析的重要部分。消息来源通常指在新闻中信息提供者或是事件见证者。根据语言学家张健的研究,可以将其分为三类,分别是:具体来源、半具体来源和不明来源。具体来源一般是将信息提供者的姓名、职业、身份等重要信息公布出来;半具体来源中消息提供者的具体信息被省略,只留下部分模糊的信息;不明来源则是将提供者的信息完全略去,不涉及任何人。

将20篇新闻语料中的三种消息来源进行分类统计和汇总可以发现,《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是有很多共同之处的。在三种消息来源中,两家媒体的消息具体来源均占据了最大的比例,分别为59.2%和69%;不明来源所占的比例最小,分别是5.8%和1.1%。客观的讲,消息的具体来源越多,不明来源越少则新闻的有效性和可信度就越高,因为读者是很难判断不明来源的消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从数据上显示,《中国日报》中具体和半具体消息的来源共 占 总 数 的 98.9%,高 于 《纽 约 时 报 》的94.2%,所以,前者的新闻语篇的有效性和客观性是相对高于后者的。

再将《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中具体和半具体的消息来源具体分类,通过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可以得出:

表4 两家媒体中三种消息来源的分布

表5 两家媒体中具体和半具体消息的分布

由表5可以发现,尽管两家媒体将利比亚战争中所涉及的各方都包含在了其中,但是仍然有明显的不同,在《纽约时报》的消息来源中,利比亚的反对派占据了最大的比重,为36.1%;紧随其后的是北约和美国,占34%;而战争中重要的主体,利比亚政府却仅占14.4%,甚至小于其他部分,15.5%。在新闻媒体中,谁拥有的话语权最大,谁就更有机会为自己的观点进行澄清和辩护。在利比亚战争事件当中,利比亚政府和反对派是主要的参与者,但《纽约时报》的记者将反对派和北约及美国当局的话语权扩大,却很少给利比亚政府解释和陈述立场的机会,其用意非常明显,就是更多的支持利比亚反对派,为其制造强大的舆论攻势并争取更多民众的对他们的支持。在《中国日报》中,其消息来源的分布不同于《纽约时报》。利比亚政府占据了主体部分,为39.5%,其余的三组则相对接近,分别为北约和美国:23.3%,反对派:19.8%,其他:17.4%。同理可以发现,中国媒体对于利比亚政府是持有同情或是支持的态度,而对于反对派则有排斥的倾向。通过对话语实践中消息来源进行分析,也可以发现《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在对待利比亚作战双方的不同政治倾向。

(三)社会实践

除了文本和话语实践外,社会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根据Wodak所言,如果不研究语篇的社会背景是很难真正理解它的(Wodak,1996)。对于时效性很强的新闻语篇来说,社会背景不可或缺,因此,利比亚战争的社会背景是第三部分的重要内容。

1.利比亚国内背景

利比亚是世界上的主要产油国之一,曾一度成为北非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1969年8月31日,卡扎菲在黎波里发动政变成为利比亚新领导人。受利比亚历史、伊斯兰教义以及阿拉伯民族独立思想的影响,卡扎菲致力于联合阿拉伯国家反对西方控制。受1988年洛克比空难事件的影响,利比亚从1991年起遭受了长达11年的西方制裁,自2003年起才正式返回世界政治舞台。

触发利比亚内战的导火索是2011年2月15日国内的示威游行,混乱随后升级但很快受到利比亚政府军队的控制。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973号决议,授权成员国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2天后,以法国为首的北约空军开始对利比亚发动空袭,利比亚国内发对派在北约的支持下一步步取得胜利,最终于10月20日以击毙卡扎菲事件标志着战争的结束。事实上,在利比亚内战中,西方国家在扭转双方战局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为反对派资助了大量的武器、设备以及军费,最终才使得反对派获得战争的胜利。

2.国际背景

利比亚内战的发生也是有其相关复杂多方面的国际背景,在本研究中,将更多的侧重利比亚与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始终自诩为“世界警察”的美国以在利比亚国内建立一个“民主”政权、保护平民的理由加入到利比亚内战中,是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考虑。从政治上看,在利比亚扶持反对派,建立一个亲西方的政府有助于美国实现中东重建的重要目的;从经济上来说,利比亚丰富而又高质量的石油对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美国来说是十分具有吸引力,一旦控制了利比亚就意味着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在军事上,由于利比亚地处欧、亚、非洲之间重要的航运地理位置,对于美国在地中海上的军事战略也是大有裨益的。

与直接参战的美国所不同,本着不干涉别国事务的原则,中国没有直接参与到利比亚内战中,就这一点而言,中国相对于美国在对待利比亚内战上是较客观的。在中国与利比亚关系上,从1978年起,两国就建立了外交关系。此后,双方不断加强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截止到内战爆发前,中国在利比亚的总投资以及合作项目金额高达188亿美金,由此可见,中国和利比亚政府的关系十分良好,这也能理解中国在利比亚内战中更多的是对卡扎菲政府的同情和支持。

通过对利比亚战争爆发的基本国内国际背景的分析可以发现美国和中国两国不同的政治倾向是出于多种因素考虑的。对美国来说,支持利比亚反对派获得最后的胜利意味着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获得的利益,通过控制《纽约时报》这样大型新闻媒体,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为其参战获得国内民众支持。因此,前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则被描述成滥杀国内无辜民众的恶魔。相反,中国并没有直接参与到利比亚内战中,与卡扎菲政府也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合作,所以,其国内重要媒体《人民日报》观点则相对客观,并带有对遭受战乱的利比亚政府和人民的同情。

三、结束语

事实上,语言中所蕴含的思想意识形态通常是借助于语篇的阅读和传播来实现的。向来自诩以公正、无私的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媒体通常都受其他因素影响,特别是国际国内政府或不同组织的在某件事上的观点和态度。许多的大众媒体所刊登的新闻语篇都是暗含一定政治立场和思想形态的。

通过使用批评语篇分析中的Fairclough三维分析模型,分别从文本实践中词汇短语的描述、话语实践中消息来源的阐释以及语篇实践中事件相关的国际国内背景的解释来说明,通过对比美国和中国两大重要媒体《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对利比亚战争报道的具体语篇可以得出,两家媒体是受国内政府控制和影响的,从而存在着一定的政治倾向,这也反映出美国和中国在利比亚战争中的截然不同的立场,前者支持利反对派,后者则对利比亚政府充满同情。因此,读者或是老师在新闻语篇的阅读中和教学中是需要提高自身的鉴别能力和一定的语篇批评意识来对语言中所隐藏的思想意识形态进行判断和思考。

[1]Fowler,R.On critical linguistics[M]//In Caldas-Coulthard,C.R.and Coulthard, M. (eds.),Texts and Practices:Readings i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London:Rouledge,1996,3-14.

[2]Blommaert,J.Discourse A Critical Introduc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3]Fairclough,N.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M].Cambridge:Polity Press.1992.

[4]Fairclough,N.Analysing Discourse[C].London:Rouledge,2003.

[5]M.A.Halliday.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 Grammar[M].London:Edward Amold,1985:106.

[6]马庆国.管理统计:数据获取、统计原理、SPSS工具与应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7]吴梦启.批评语言学与英语新闻文本研究系统[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4).

[8]阎学通.奥巴马发动利比亚战争的动因[J].欧洲研究,2011(3).

[9]辛斌.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10]张健.英语新闻中注明出处的几种形式[J].外国语,1993(2).

附:新闻语篇

New York Times:

March 7,2011Libyan Government Presses Assault in East and West

March 10,2011Qaddafi Forces Bear Down on Strategic Town as Rebels Flee

March20,2011US starts missile attack against Libya

March27, 2011Libyan Rebels March Toward Qaddafi Stronghold

March28,2011Obama Cites Limits of U.S.Role in Libya

April4,2011Libyan Rebels Complain of Deadly Delays Under NATO’s Command

April25,2011NATO Strikes Qaddafi Compound

August 14,2011Libya Rebels in Zawiyah Threaten Supply Line to Tripoli

August 30, 2011Qaddafi Forces Given Deadline to Surrender

October 20,2011Violent End to an Era as Qaddafi Dies in Libya

China Daily:

March8,2011Gadhafi forces gain ground at oil port

March 11,2011Libyan govt claims to regain Bin Jawad,Ras Lanuf

March20,2011Western warplanes,missiles hit Libya

March28,2011Libyan rebels say Gadhafi town seized

March29,2011Obama defends US military action in Libya

April6,2011Libyan Rebels Complain of Deadly Delays Under NATO’s Command

April26,2011NATO bombs hit Gadhafi's office

August 15, 2011Libya rebels enter strategic town near Tripoli

August 31,2011Rebels give Gadhafi four days to surrender

October 21,2011Gadhafi killed

猜你喜欢
中国日报卡扎菲情态
漫画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卡扎菲女保镖的主要工作并不是保护他
《中国日报》欧洲版荣获英国“最佳国际报纸奖”
汉语流行词汇英译问题探究——兼谈《中国日报》网站流行词汇英译问题
约旦惊现“卡扎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