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军 严林俊 张 爽 冒锦富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0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教育部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高职教育的工作重心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必须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高职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此,我院植保专业对以行业发展为背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特征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
植物保护是在农业生产中,根据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发生规律,采取多种综合防治措施,保障农、林等栽培作物免受或减轻有害生物危害的一项社会性事业。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粮食、蔬菜、油料、棉花无不与植物保护息息相关。随着现代农业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植物保护工作在控制农业生物灾害、保障农业安全生产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社会对植保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做好植保工作,需要大量人才特别是技能型人才作支撑。植保工作具有公益性、专业性、时效性、社会性、强制性等鲜明特点,应逐步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新理念,加强植保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自上而下的植保网络、植保机构、植保队伍。国家的高度重视对植保工作的开展和植保专业学生的就业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机遇。
2000年以前,植保专业一直以为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培养输送农技人员为主,我院植保专业学生遍布江苏省各县、市植保站。但近十多年来,随着各农业院校的扩招以及乡镇合并、机构精简等乡镇机构改革措施的落实,各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基本饱和。对我院近5年植保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调查表明,61.8%在农药化工及农资企业就业,22.4%在农业科技园区就业,10.3%在农技推广部门就业。植保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正由以农技推广部门为主的单一型向以农药农资生产与推广、无公害作物生产等企业为主转变。其中,在农药化工企业从事农药推广工作已成为本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渠道。
我省农药企业众多,为植保专业毕业生提供了现实的和潜在的就业空间。江苏农药业在全国具有显著的优势地位。2003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分行业 (农药制造)百强企业中,江苏省就有35家。2004年,江苏农药产量位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生产企业有200多家,在年度农药原药制造业销售收入百强企业中占有37席。南通市是我国农药生产的重要基地,无论是农药品种、生产能力、产销量,还是企业规模及经济效益,在全省乃至全国农药行业都具有一定的地位。全市有农药生产企业33家,农药产量约占全省总量的1/4。
我国的农药营销和管理相对落后。近年来,各农药生产企业十分重视市场的变化,在主要市场均有派驻机构,聘用熟悉本地情况、具有化工知识和植保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推广,并到农村作田间试验和指导用药,召开现场推广会,及时收集反馈信息,进行农药剂型、使用方法及施药器械的改进。要解决农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相互脱节的问题,需要大批高职植保专业人才。面对就业形势的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就业市场需求。
图1 植保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图
近年来,围绕“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质量为核心”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在总结多年植保专业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条主线、两轮循环、三大模块”高职植保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即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课程教学和顶岗实习两轮循环,以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和专业拓展三大课程模块及两次顶岗实习有序实施专业人才培养。一年级实施基础能力课程教学,二年级以核心课程教学为主,在二年级结束后,利用7~9月份进行为期3个月的第一次顶岗实习,将学生统一安排到各实习基地实习,从而完成课堂教学与实践的第一轮循环。实习结束返校后,第五学期学习专业拓展课程,目的是进一步加强植保职业素质,扩大专业视野,拓宽就业面。然后,第六学期安排进行第二次顶岗实习,即课堂教学与实践的第二轮循环。
第一次实习是在学完专业核心课程后进行的,既是对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掌握程度的一次检验,又是一次“工”与“学”的无缝融合。本次实习单位经过精心挑选,按照实习单位与学生双向选择的原则,安排每一个学生的实习去向,这既是一次顶岗实训,又是一次就业演练。第二次实习是在学完了所有课程之后进行的,不是第一轮循环的简单重复,而是以就业为目的的顶岗实习,是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检验,更是职业能力的再一次提升。学生有了第一次实习经历后,培养了就业意识,对自己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就业定位。所以,第二次顶岗实习大多比较顺利,可大大提高学生的一次就业率。
社会对人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从生产或工作活动的目的来分析,现代社会的人才可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类。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颁布的世界教育分类标准,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相对应,高职高专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其具体内涵是随着高等教育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技能型人才劳动组成中的主要部分不再是动作技能,其智力成分不断增加,因此高级技能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日趋接近。所以,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都应该是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所以,高职植保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现代农业、农药、园艺园林等行业的生产科研和管理部门,从事植物病虫害的检疫、测报、防治、农业生产与管理、农药农资生产与营销、农产品安全生产与检验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人们对高职教师以“双师型”为培养目标几乎已达成共识,但对什么是“双师型”的高职师资的问题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答案。根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要求,通常所说的“双师型”教师应为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具体定义如下:“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职称,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过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江苏省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对“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条件稍有不同,具备上述第(2)条,或同时具备第(1)、(3)条,或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果良好的教师,可被认定为“双师”素质教师。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保证。我院以植物保护和农作物生产技术两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为平台,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一是制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明确师资队伍建设的原则、目标、思路、措施;二是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通过政策导向,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实践经验丰富、实用技能熟练的优秀人才,鼓励在职教师进行学历进修、业务培训,组织教师参加职业资格培训与职业资格考试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三是制定明确的在业务考核、职称晋升方面向教师倾斜的鼓励政策,鼓励教师从事科研,对获得科研立项、论文发表的教师进行奖励,并作为年度考核、评选先进的标准之一;四是利用多种途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积极推荐教师入选各级各类人才库,接受高层次人才培养,如访问学者、带课题研修、单位挂职锻炼,参加各级“青蓝”工程、专业带头人及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省“333”及市“226”人才培养工程等;五是激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和科技服务,要求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和农村,积极开展科技合作、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活动,积极实施“八个一”工程,即“一名高级职称教师帮带一名青年教师、培养一批学生、主持一个科技项目、举办一次科技讲座、推广一项技术、解决一个技术难题、联系一个村组、致富一方农民”,鼓励教师“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户家”;六是建立校外兼职教师库,选聘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承担专业教学任务,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教学团队实行校内、校外双负责人制,共同负责专业与课程建设。
高职教育具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要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构建适合就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保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是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职业竞争力的培养、对工作过程性知识的学习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应根据对植保行业的人才需求特点、工作岗位能力与素质要求的分析,凝练典型工作任务,经过对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需的知识与能力的有机整合,按人才成长规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如图2、表1、表2所示。
图2 基于工作过程的植保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流程图
表1 植物保护专业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及职业能力分析表
课程体系改革体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实用性,服务于就业岗位,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宗旨设置课程体系。二是针对性,针对高职学生的生源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区别于本科教育,以技术应用为重点,淡化复杂深奥的学科性原理。三是综合性,对相关课程中交叉重复的内容进行整合。四是实践性,通过课程的整合与教学内容的调整,大大提高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五是模块化,将课程分为基础能力课程、核心能力课程、拓展能力课程三大模式分阶段组织教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强调:必须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表2 高职植保专业新旧课程设置比较表
图3 南通现代农业校企合作理事会组织机构图
因此,应由政府、学院、企业、行业协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共同组建南通现代农业校企合作理事会,如图3所示。明确利益相关方的责、权、利,加快校企合作动力机制、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的创新,实现互利共赢。通过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方式,建设“校中厂”、“厂中校”基地,在南通现代农业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双师”工作站,即在江山农化、南通久发等公司建设教师工作站,在院内借助科技研发平台建设由相关企业专家组成的企业专家工作站;试办“江山农化班”等订单培养冠名班,探索“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教学、合作培训、合作研发、合作就业、合作管理、合作评价的制度体系,探索专业及课程共同开发机制、专兼职教师长效培养机制、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学生实训与企业用工一体化机制,实现“员工互聘共管、设备互通共享、技术互学共研,人才互培共育”,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社会提供坚实保障。
[1]高宏.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和要素[J].中国林业教育,2008(1):64-67.
[2]邓金娥,周荛阳.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推行“411”工学结合模式初探[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39-41.
[3]屈卫东,侯俊凤,杨建华.高职高专动力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6(6):63-64.
[4]唐林伟,董桂玲,周明星.“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的解构与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2005(10).
[5]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政出版社,2004.